现在直播海钓带鱼怎么样?呵,能怎么样?那些小年轻,拿着一根根光鲜亮丽的路亚竿,对着镜头一通吆喝,抛出去的不是铅笔就是铁板,看着是挺帅气,也偶尔能蒙到几条,但真要说摸透带鱼那脾气秉性,稳定出鱼,尤其碰到鱼群上头的时候,他们那套,还差点意思。
我说句实在话,真想痛痛快快钓带鱼,特别是在近海,那股子活劲儿、那股子腥味儿,活饵是永远的王道。
我这人,海钓二十几年了,从早年间那竹竿子加尼龙线,到现在这点家当,都是一点点试出来的。带鱼这东西,它狡猾得很,牙口又利,不是你随便甩个假东西下去它就买账的。尤其到了晚上,那家伙眼贼着呢,水里丁点儿动静,它都能给你分辨出个真假来。
要说活饵钓带鱼,首先得提的就是“饵”的问题。不是啥活饵都行。最上乘的,那还得是当地海域的小杂鱼,像那种毛毛鱼,或者个头儿稍大点的小银鱼,再不济,也得是新鲜活泼的小鱿鱼。这些小家伙,在水里游动起来,自带一股天然的频率和鲜味,那不是塑料拟饵能比的。你想想看,带鱼是纯肉食性鱼,它捕食靠的就是一个“活”字。活饵在水里挣扎,那求生的本能动作,对带鱼来说,就是餐桌上的佳肴。
我出海前,如果打算专攻带鱼,头等大事就是先搞活饵。一般是白天在浅水区用虾皮网或者手抛网捞,或者直接跟渔民兄弟买点刚捕上来活蹦乱跳的。别省那点钱,好饵是成功的一半。这些活饵捞上来后,直接放进船上的活水舱里,加氧泵24小时不停歇,就得让它们精神头儿足足的。晚上到了钓点,从活水舱里捞出来,那一个个还活蹦乱跳的,看着都让人心里有底。
再说钓具。那些网红直播搞的路亚套装,用来钓带鱼不是不行,但有点儿水土不服。我这套,是经过无数次实践检验的:
主竿用的是一根2.7米的船钓竿,调性MH偏H,但竿尖儿又得稍微软那么一点点,别太硬,那种玻纤混合碳素的材质最好。硬杆子扬竿是爽,但带鱼咬口轻的时候,传递到手上信号不明显,而且它那嘴唇薄,太硬容易撕裂。我用的是一支改了的老款伽玛卡兹(Gamakatsu)船竿,具体型号就不说了,免得你们去炒高价。但这竿子,腰力足,传导性好,而且韧性强,搏大带鱼那“吱吱”出线的感觉,特别踏实。
轮子,我偏爱鼓轮,就是那种水滴轮的放大版,或者叫横向轮。比如西马诺(Shimano)的Ocea Jigger系列,或者达瓦(Daiwa)的Saltiga BJ系列,型号选个2000-3000型的就行。纺车轮虽然抛投远,收线快,但在搏大鱼时,那种直接而沉稳的力量感,纺车轮是给不了的。鼓轮出线顺畅,收线力量足,控线精准,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你在水下感受到活饵的每一个挣扎,带鱼的每一次试探,那种细腻的反馈,是纺车轮难以企及的。线组方面,主线用的是3号到4号的PE线,我一般会选八股编织的,比如Daiwa J-Braid X8,拉力强,切水好。前导线是重中之重,必须用高磅数的碳线,起码得80磅,甚至100磅。带鱼那牙口,跟剃刀似的,普通尼龙线或者低磅碳线,一秒钟给你割断。前导线长度我通常会留1米到1.5米,反正够长,就多一层保障。
钩子是关键。活饵钓带鱼,我通常用的是串钩,但不是普通串钩,是改良过的。最下面一颗钩子是伊势尼(Iseni)18号到20号的钩子,用来挂活饵的嘴巴或者背鳍。上面再绑两颗小一点的三本钩(Treble Hook),用细钢丝或者高磅碳线连着,作为辅助,防止带鱼从侧面攻击或者只咬尾巴。这种活饵串钩,能确保活饵在水下保持最自然的泳姿,同时最大化中鱼率。铅坠的重量,就得看水流了,从150克到500克不等,原则就是让活饵能迅速到底,并且保持在目标水层。
说到钓点,带鱼是趋光性的鱼,尤其晚上,哪儿亮堂,哪儿就容易聚鱼。所以,船上的集鱼灯是必不可少的。我用的那种大功率LED水下灯,能把周围一片海水都照亮。灯光吸引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又吸引小鱼,小鱼一多,带鱼自然就来了。当然,光有灯还不够,还得会看潮水。带鱼喜欢在活水里活动,也就是涨落潮的时候。一般我会在涨半潮到落半潮这段时间下竿,或者在死水(停潮)前后的活水期,这时候鱼儿最活跃。
钓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全在细节。船到钓点停稳,打开集鱼灯,等个十几二十分钟,水底应该就有些动静了。拿出活饵,小心地挂在钩上,别伤到它,让它在水下还能活蹦乱跳的。然后,把钓组抛出去,或者直接从船边放下去,感受着铅坠的重量,让它慢慢沉到底。带鱼通常在水底上浮个几米到几十米的地方活动,所以到底后,我会慢慢往上提竿,提个一两米,停顿一下,再提,直到找到鱼层。有时候,就让活饵在水底十米二十米的地方晃悠,它自己游起来,那种自然的颤动,最能引诱带鱼。
带鱼的吃口,可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时候是“咯噔”一下,像触电一样,那多半是它猛地一口咬上去了;有时候是竿尖儿“嘀嗒嘀嗒”地轻微抖动,像发报机,那是在试探,或者活饵在水下拼命挣扎,被带鱼追逐。这时候你不能急着扬竿,得等,等它真正含稳了,或者猛地往下一拖,感觉到线组上传来沉甸甸的坠感,那一刻,再果断有力地扬竿。扬竿不能是猛抽,要顺着鱼的走势,把钩子牢牢地扎进它的嘴里。
搏鱼的过程,是活饵钓带鱼最刺激的部分。带鱼上钩后,它会拼命地往深处钻,或者在水面疯狂洗鳃,企图把钩子甩掉。这时候鼓轮的优势就出来了,它的泄力系统非常稳定,你可以根据鱼的冲劲儿,调整泄力,让它出线,但又不能让它跑太远。同时,竿子要保持一个漂亮的弯弓,把鱼的每一次挣扎的力量都传递到竿身,利用竿子的弹性和韧性来消耗鱼的体力。收线的时候要快,收一点线就往上带一点,不给它任何喘息的机会。眼看着那银光闪闪的家伙从水下被拉上来,那感觉,真是比什么都强。
有一次,我在舟山附近的一个暗礁钓点,那天风浪不小,很多船都回去了。我看着潮水还行,硬是跟船老大磨着多待了一会儿。结果,到了晚上十点多,鱼群突然就来了。我挂了一条七八厘米长的小毛毛鱼下去,刚沉到底,竿子就猛地一沉,不是那种普通带鱼的吃口,是那种仿佛钩子挂到石头一样的死沉!我心里一惊,赶紧扬竿,这一扬,竿子瞬间被拉成了个大弯弓,线“吱吱”地往外跑,收都收不住。我立马就知道,来了个大家伙!那家伙在水下拼命挣扎,鼓轮的泄力系统被考验到了极致,我死死地顶着竿子,胳膊都快酸麻了。搏了大概有十分钟,才慢慢把那东西带到船边。集鱼灯一照,乖乖,一条超过1.5米长的巨型带鱼,估计得有十来斤重!那家伙出水的时候,银光闪闪,在灯光下格外刺眼,牙齿露出,锋利得吓人。赶紧用控鱼器牢牢夹住它的下颌,用摘钩钳把钩子摘下来。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船老大都瞪大了眼睛,直呼“老刘,你今天又立功了!”
所以,那些直播的,光想着镜头感,光想着耍酷,哪有心思真琢磨鱼情,琢磨活饵的精髓?他们可能不知道,钓带鱼,除了技术和装备,更重要的,是那种对大海的敬畏,对鱼儿习性的了解,以及在风浪中坚持的那份执着。活饵钓带鱼,钓的不仅仅是鱼,更是那份回归自然,与海搏斗,并且最终收获的成就感。那不是镜头前几分钟的表演能替代的,那是真正属于钓鱼人的,深藏心底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