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海钓子线怎么做

手里的活儿不能停,但脑子里却总会飘回到那片蓝得发黑的海。桌上摊着一盘盘的线,从亮骚的PE主线到几乎看不见的Seaguar Grandmax FX 碳线,还有一堆闪着贼光的小零件:NT Swivel 的八字环、各种型号的Gamakatsu 管付千又鱼钩,还有几颗颜色俗气的挡珠。外人看来可能觉得乱,但在我眼里,这就是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整整齐齐,等待我的检阅和编组。

很多人问我,现在成品子线那么多,绑得又快又漂亮,干嘛还非得自己在这儿一根根地伺候?我通常只是笑笑。他们不懂。这事儿,跟去市场买一条处理好的鱼,和自己亲自出海把它从几十米深的海底“请”上来,是两码事。你买来的子线,永远不知道它用的什么线,在仓库里躺了多久,那个结打得有多敷衍。而我自己手上捻出来的这一根,我清楚它每一个细节的脾气。我知道用8号碳线做主子线,是为了扛住礁石区的磨刮;子钩线换成更柔软的6号,是为了让挂上去的活虾在水下能骚出最自然的姿态。这种由内而外的信心,是花钱买不到的。

我的工作台很简单,一把好用的PE剪,一个打火机,还有一个专门用来拉紧线结的打结器。最重要的,是光线。你得能清楚地看到每一根线丝的走向。做海钓子线,核心就两个字:可靠。阵前断线,跑了刷新纪录的大鱼,那种捶胸顿足的悔恨,一次就够你记一辈子。

就拿连接PE主线和碳线前导的FG结来说吧。这玩意儿被吹上了天,也确实好用,结节小,过导环顺畅,拉力值也顶。但做得不好,它就是个定时炸弹。我的诀窍?一个字,“紧”。不是蛮力拉紧,而是在编织的过程中,就要保证每一圈都咬合到位。我通常会用牙齿轻轻咬住PE线头,左手绷直碳线,右手拇指和食指控制着PE线,一上一下,一圈一圈地往上“盘”。整个过程PE线始终不能松,要像给碳线穿上一层紧身的盔甲。编个二十几圈,收尾的时候,用“半结”锁死,左右各打四五次,最后再来个收尾结。关键一步来了,拉紧它。戴上手套,两头缠几圈,用身体的力量,缓缓地、持续地发力,你会听到PE线深深勒进碳线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呻吟,直到整个线结变得半透明,这才算大功告成。最后用打火机燎掉多余的线头,烧出的那个小黑豆,摸上去要圆润光滑,不能有任何尖刺,否则抛投时会挂伤主线。

做好了前导,接下来就是真正的子线部分了。根据目标鱼和钓场环境,我会准备好几种不同的方案。比如在礁石区玩沉底,主攻那些狡猾的黑鲷,我的标准配置是一套“倒吊”钓组。

钓组配置 针对鱼种 钓点环境 个人心得
倒吊钓组 黑鲷、石斑 礁石区、防波堤 子线长度是灵魂。水流缓,子线可以长到一米,饵更飘逸;水流急,缩短到四十公分,让饵贴底。
天平钓组 沙尖、泥猛 沙底、泥滩 双钩距要拉开,避免缠绕。用小号秋田狐钩,挂小沙蚕,轻轻一逗,那些贪吃的小家伙就忍不住。
阿波钓组 黑毛、白毛 矶钓、外礁 子线要用更柔软的,比如东丽银鳞。从阿波到挡珠再到咬铅的距离,需要根据潮水和泳层反复调整。

今天我要绑的,就是去搞石斑的重型武器。八字环我只信赖NT Swivel,转动顺滑,拉力强悍。先用加强版的“渔人结”把八字环的一端连上我的8号碳素子线,留出大概一米二的长度。在线的末端,我会穿上一颗红色的挡珠,然后再绑上一个大号的快速别针,用来挂铅坠。为什么是倒吊?因为铅坠在最底下,钩子在上面,这样饵就在铅坠上方活动,能有效避开一些小杂鱼的骚扰,而且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挂底的风险。在八字环和铅坠之间,大约离铅坠三十公分的位置,我会分出一条支线,大概二十公分长,用6号碳线,绑上我最爱的Gamakatsu 管付千又 5号钩。这个钩型,钩尖内敛,一旦刺入就很难脱钩,对付石斑那种吞了就往洞里钻的家伙,再合适不过。

绑钩子的手法,我也有点自己的执念。我不用那种绕几圈就完事的傻瓜绑法。我喜欢用“外绕法”,把线从钩柄的孔里穿过去,留出一段,然后用主线在钩柄和子线上缠绕七八圈,最后再从钩孔穿回来,拉紧。这样绑出来的钩子,无比牢固,而且钩身和子线基本在一条直线上,鱼来口时,信号传导得最直接。

所有结打完,我会戴上手套,把整个钓组的每一个连接点都狠狠地拉一遍,模拟中鱼后瞬间的爆发力。任何一个地方感觉不对劲,或者有一丝滑动的迹象,拆掉,重来。绝不含糊。这就是我说的“信心”。当我把这条亲手制作的子线连接到我的DAIWA morethan Branzino竿梢,配上我那颗嗡嗡作响的Shimano Stella 4000XG,我知道,从轮子到钩尖,整个系统都在我的掌控之中。

记得有一次在南油的一个沉船点,那天读懂潮水是关键,我们赶上了最好的“平流”窗口期。我挂着一条巴掌大的活鱿鱼,用刚刚绑好的重型子线,一竿抛投下去。铅坠触底的感觉通过PE线清晰地传到指尖,我轻轻控线,让活鱿鱼在沉船上方挣扎。没过多久,竿尖传来一个极轻的“叩”声,就像有人用指甲轻轻敲了一下。经验告诉我,这不是小鱼,是大物在试探。我没动,深吸一口气,把竿子稍微压低了一点,让它放松警惕。果然,下一秒,竿尖猛地往下一插,一股无法抗拒的巨力瞬间传来,轮子的泄力“吱”地一声就炸了!

“中了!”我大吼一声,立刻弓起身体,用腰腹顶住竿柄,开始扬竿。那不是刺鱼,而是要把它从障碍物里“拔”出来。那一瞬间,我脑子里闪过的念头就是:我的子线,我的结,一定要顶住!鱼竿弯成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满弓,我能感觉到那头巨物在水下疯狂摇头,每一次甩头都像一记重锤敲在我的胳膊上。搏鱼的过程就是一场心理和力量的角力。它冲,我适当放线,保持弓着的竿身给它持续的压力;它一停,我立马收线,不给它任何钻回沉船的机会。那条自己绑的8号碳线,在水下和粗糙的船体、锋利的牡蛎壳做着生死摩擦,我心里其实也在打鼓。但最终,它还是顶住了。十几分钟后,一条接近二十斤的大红斑被我拉出水面,那身漂亮的红色鳞片在阳光下闪着光,嘴里还死死地咬着那枚Gamatatsu千又钩

解下鱼,检查子线,上面已经布满了伤痕,有的地方甚至起了毛。如果用的是商店里买的普通子线,或者自己的结没打牢,结果真的不敢想。

所以你看,手工制作海钓子线,对我来说,它早已超越了“制作工具”这个层面。它是一种准备,一种仪式,一种和大海、和未知对手的提前对话。每一根线,每一个结,都凝聚了我的经验、判断和对下一次出征的期待。当咸腥的海风灌进我的领口,当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传入耳中,我知道,我手里的这根线,就是我最可靠的伙伴。它会帮我把深海的秘密,一点一点地,拉到我的面前。

手工制作海钓子线怎么做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