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跟我提那些导航图上的红点点,或者听什么船家说“那个角总是有鱼”。大海要是这么简单,那我们这帮老家伙大半辈子泡在咸水里,闻着柴油味追着鱼跑,图个什么?马来西亚这片海,从安达曼到南中国海,每一片水域都有它自己的脾气,你想让它给你好脸色,就得先学会看它的脸色。
选钓位,在我看来,根本不是一门技术,它更像是一种对话,一种你和大海之间,不需要言语的默契。新手上船,眼睛总盯着探鱼器上花花绿绿的信号,看到鱼群标志就激动得不行。可我告诉你,那玩意儿会骗人。它能告诉你下面有东西,但它不会告诉你这群东西想不想开口,也不会告诉你水流正怎么把你的饵带到爪哇国去。
我出海,第一件事永远不是组装我的Shimano Ocea Jigger 4000HG,而是站在船头,点上一支烟,什么也不干,就只是看,用全身去感受。感受风是从哪个方向吹来,是干爽的陆风还是湿咸的海风。感受船体随着浪涌是短促地颠簸,还是长而缓地起伏。这些都是信号。风乱,水面就乱,水下的鱼就可能躲得更深,或者更贴近结构物寻求庇护。这时候你还用Popping钓法在水面砸水花,除了锻炼臂力,基本就是个寂寞。
真正的核心,永远是两个字:读懂潮水。潮水就是海里的高速公路,鱼群,尤其是那些大型的掠食性鱼类,比如GT(巨鲹)、马鲛、金枪鱼,它们就是这条路上的卡车司机,永远在最高效的路线上等着“劫道”。活流,死流,涨满,干潮,这里面的学问比你看一本小说还复杂。
潮汐阶段 | 水流状态 | 钓法建议 | 目标鱼活性 | 我的碎碎念 |
---|---|---|---|---|
涨潮初期 | 水流开始加速 | Slow Pitch Jigging (慢铁) | 开始活跃 | 这是试探的最好时机,用轻克数的慢铁去“敲门”,看看谁在家。 |
涨潮七八分 | 流速最快 | Fast Jigging (快铁) / Drifting (放流) | 极高 | GT、马鲛最疯的时候!用200克的快铁猛抽,或者挂活饵放流,感受竿子被猛地拽入水里的暴力美学。 |
涨满/转流 | 水流停滞 | Bottom Fishing (沉底) / 休息 | 较低,底层鱼活跃 | 大鱼去休息了,这时候是搞石斑、红皂的好时候。或者干脆吃点东西,跟钓友吹吹牛,等下一波流水。 |
退潮中段 | 水流再次加速 | Fast Jigging / Popping | 再次升高 | 又一个黄金窗口,特别是礁盘边缘,退潮水流会把小鱼从礁盘上带下来,大鱼就在下面张嘴等着。 |
你看,光一个潮水就能玩出这么多花样。我最喜欢的就是涨满转流前的那一小时,和退潮到一半的“反水流”。那时候的水流最猛,也最乱,在一些特殊的水下结构,比如一座暗礁或者一艘沉船的迎流面和背流面,会形成复杂的流水区。大鱼就喜欢藏在背流面的缓流区,盯着迎流面被冲过来的小鱼。你的拟饵要做的,就是模仿一条被急流冲得晕头转向、惊慌失措的小鱼。
怎么模仿?这就是抛投和控线的艺术了。很多人以为把饵扔出去就完事了,错!你要把饵精准地打到那个“点”上。比如,我知道那艘二战沉船的舰桥在水下20米,流向是从船头到船尾。我就会把船停在船尾稍远一点的地方,然后计算水流的速度和铅坠下沉的时间,把饵打在船头前方大概三十米的位置。这样,当我的150克慢铁到底的时候,它正好飘到舰桥的旁边,那个最容易藏着大石斑和红甘的窗口。这个过程,脑子里就像在解一道物理题,手上的感觉却像个绣花匠。这需要你对自己的装备有绝对的了解,你的PE线是什么牌子,拉力值多少,顺滑度如何,都会影响下沉速度。我个人偏爱Varivas Avani的PE4到PE6线,顺滑且强韧,切水性一流,能给我最直接的信号反馈。
说到钓点,马来西亚的好地方太多了。北部的兰卡威,东海岸的云冰(Rompin)以旗鱼闻名,再往南到刁曼岛,或者远征到南沙群落的弹丸礁(Layang-Layang),那更是巨物的天堂。但对我来说,最好的钓点永远不是地图上那个名字,而是那些我自己摸索出来的“秘密花园”。
我记得有一次在刁曼岛外海,所有人都挤在一个公共的“飞机礁”钓点,收获寥寥。我看着海图,发现离那个点大概两海里外,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小隆起,海图上只标注了深度从80米突然变成了65米。我让船家开过去,顶着所有人的怀疑。到了地方,我没有急着下竿,而是先用Slow Pitch的钓法,挂着一个200克的Tungsten Jig (钨钢慢摇铁板),非常轻柔地、一米一米地去感受水底。当铁板敲到某一个位置,竿尖传来的感觉不是石头那种“梆”的死硬,而是一种更复杂、带点空洞回响的“叩叩”声。我知道,下面有戏!那不是普通的礁石,可能是有很多孔洞的火山岩,或者是个人工礁。
那一竿下去,刚抽了三下,我的Temple Reef Gravitate 2竿子就瞬间一个巨大的弯弓,手里的Ocea Jigger出线开关像是炸了一样,发出刺耳的悲鸣!那股力量,绝对不是十几二十公斤的货色。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压低竿身,用腰腹的力量去搏鱼,而不是用胳膊去硬拉。跟大鱼拔河,你永远是输家。你要做的,是利用竿子的弹性消耗它的体力,在它冲刺的时候顺势送线,在它停顿的瞬间奋力收线。那一次,我和那条看不见的巨物缠斗了快二十分钟,全身的肌肉都在颤抖,汗水混着咸咸的海水流进眼睛里。最后,一条接近三十公斤的巨型犬齿金枪(Dogtooth Tuna)被拉了上来,它出水时那身银黑相间的皮肤,在阳光下闪着死亡金属般的光泽,至今还印在我脑海里。而那个钓点,也成了我的私人珍藏。
所以,别再问“哪个钓位最好”这种傻问题了。大海没有标准答案。最好的钓位,是你用自己的思考、经验和一次次的跑鱼换来的。是你读懂了风,看穿了浪,和潮水达成了和解之后,大海给予你的奖励。它可能是海图上一个被忽略的等深线,可能是一群盘旋不去的普通海鸟,也可能就是你看着水色变化时,心里那个“就是这里”的直觉。
把那些昂贵的Carpenter GT-Gamma拟饵和MC Works的竿子准备好,但更重要的是,准备好你的眼睛、你的耐心,和你那颗愿意与大海对话的心。当你不再是单纯地向大海索取,而是开始尝试理解它的时候,你会发现,整片海洋,都是你的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