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的码头,空气里那股子独有的柴油味混合着咸腥,比任何闹钟都管用。天还是一片墨蓝,只有几盏渔火在远处随着涌动的水波轻晃,像没睡醒的眼睛。大多数人还在梦里,而我们的“战斗”已经打响。这就是出海,不是公园里甩甩竿子那么惬意,这是一场与大海的角力,一场需要用脑子、用体力、也用点运气的“战争”。
很多人问我,海钓到底怎么钓?这个问题太大了。就像问厨师“菜怎么做”一样。你想钓什么鱼?在什么地方钓?是站在礁石上迎着巨浪,还是坐在船上漂向深蓝?对我来说,出海船钓,特别是慢摇铁板(Slow Jigging),才算是真正摸到了大海的脉搏。
先说说我的“老伙计们”,这些可不是随便凑合的家伙事儿。我手里这根用惯了的竿子,是Shimano Ocea Jigger Motive B610-4,竿身不硬,但腰力十足,回弹的韧劲儿能把铁板“弹”出最妖娆的姿态,更能化解大鱼第一波的猛冲。它就像我的手臂的延伸,鱼在水下哪怕只是轻轻碰一下铁板,那细微的信号也能瞬间从竿尖传到我手心。轮子我偏爱鼓轮,一颗Shimano Ocea Jigger 2001NRHG,装满PE2.0号的YGK编织线,顺滑又强悍。为什么是鼓轮?因为控线更直接,拇指轻轻一搭,就能感知下沉的速度和水流的力度,这是纺车轮给不了的细腻。
线组的搭配,是新手和老炮儿的分水岭。PE主线后,必须接一段碳素前导线(Leader),通常是50到80磅,长度看水清浊和鱼的精明程度,一般留个三五米。关键在于那个结——FG结。如果你还用着什么电车结、八字环,那你还停留在门外。FG结是目前公认的强度最高、体积最小、最顺滑过导环的连接方式,学不会这个,别说你想钓大鱼,跑鱼的时候哭都来不及。
船开到钓点,船长会关掉引擎,只留下探鱼器上单调的“滴滴”声。屏幕上,海底的地形起伏、水深数据、还有那些代表着希望的鱼群信号,就是我们今天的“藏宝图”。一个漂亮的海底断层,或者一个孤零零的沉船结构,往往就是巨物潜藏的“龙穴”。这时候,读懂潮水就成了关键。水流是快是慢?是涨是退?这决定了你要用多重的铁板。比如今天流速中等,水深80米,我可能会选一块200克的CB ONE G2长条形铁板。流大了,就得上到300克,否则你的饵根本到不了鱼的嘴边,只能在半路“放风筝”。
抛投并不需要你扔出多远,更多是垂直下放。感受着铁板穿过水层,拇指轻按线杯控制下沉速度。触底的一瞬间,线会突然一松,竿尖猛地回弹——就是现在!立刻关上线杯,开始作合。慢摇的精髓不在“快”,而在“节奏”。我习惯的动作是,摇轮一圈,手臂带动竿子做一个小幅度的上扬,然后在竿尖下落的瞬间,停顿。就是这个停顿,给了铁板一个在水中自由飘落、模拟垂死小鱼的“表演时间”。大多数凶猛的掠食性鱼类,比如红甘(Amberjack)或者石斑(Grouper),都是在这个瞬间发动攻击的。
中鱼的信号千奇百怪。有时候是“咚”的一声闷响,像有人在水下敲你的门;有时候是竿尖连续不断的小幅抖动,那是小鱼在啄;而最让人心跳加速的,是毫无征兆地,竿子猛地向下一鞠躬,轮子里的线“吱——”地一声就出去了!这八成就是遇上大家伙了。这时候千万不能慌,第一反应是扬竿!但不是拼命往上扯,而是用一个短促、爆发性的动作,把Gamakatsu的单钩牢牢刺进鱼嘴。
接下来,就是最激动人心的搏鱼环节。你以为是比力气?错了,纯粹的蛮力对抗,你永远赢不了大海里的巨物。这是一场耐力与智慧的周旋。大红甘会像疯牛一样往外猛冲,这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稳住竿子,让泄力装置(俗称“刹车”)出线,消耗它的体力。当它冲刺的势头减弱,立刻开始收线,竿子下压时收线,上扬时利用腰力把鱼往上“泵”一小段。一来一回,就像拔河。你的手臂会酸痛,腰会僵直,但肾上腺素会让你忘记一切。尤其是钓石斑这种喜欢钻礁石的鱼,中鱼后一秒都不能犹豫,必须强顶着把它拉离海底结构区,否则一旦让它钻进去,百分之九十九就是断线跑鱼,只留给你一个空荡荡的线头和无尽的懊恼。
我永远忘不了有一次在南海,请假调休攒了很久的局。那天浪不小,整船人几乎都没口,昏昏欲睡。我换上了一块平时很少用的粉色带夜光条的400克铁板,只是想试试深水会不会有不一样的反应。就在一次下沉到120米后,刚抽了不到三下,一个沉重无比的顿口,竿子瞬间被拉成了满月。那力道,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挂底了。可下一秒,线杯开始以恐怖的速度旋转,那尖啸声,把全船的人都喊醒了。我知道,这绝对是个“怪物”。整整二十分钟,我跟它几乎是僵持状态,它不动,我也不敢妄动。船长都过来帮我看着竿子,嘴里念叨着“稳住,稳住”。最后,凭着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一点一点地,我把它从深海里“请”了上来。当那条近一米五的巨大牛港(Giant Trevally)被拉上甲板,银灰色的身体在阳光下闪着金属般的光泽时,整个船都沸腾了。那一刻,浑身的酸痛都在提醒我,刚才那场拔-河有多么酣畅淋漓。
当然,海钓不总是爆钓的狂喜。更多的时候,是面对着空无一物的探鱼器屏幕,是几十上百次的抛投和晃饵却毫无回应,是眼睁睁看着一条大鱼在船边脱钩而去的遗憾。大海给你什么,收走什么,都是它的道理。我们能做的,就是准备好自己,尊重它,然后享受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
这里也给想尝试的朋友一个简单的装备搭配建议,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偏好,钓无定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目标水深/流速 | 竿子调性建议 | 轮子型号参考 | 主线PE号数 | 前导线磅数 | 铁板克重范围 |
---|---|---|---|---|---|
近海/浅场 (30-60米) | 1号或2号慢摇竿 | Shimano/Daiwa 1500-2000 型 | PE 1.5 – 2.0 | 30 – 50lb | 80g – 150g |
中深场 (60-100米) | 3号或4号慢摇竿 | Shimano/Daiwa 2000-3000 型 | PE 2.0 – 3.0 | 50 – 80lb | 150g – 300g |
深场/大流 (100米+) | 5号或更硬慢摇竿 | Shimano/Daiwa 4000 型或电绞 | PE 3.0 – 5.0 | 80 – 150lb | 300g – 500g+ |
钓完鱼,船往回开。夕阳把海面染成一片金红,海鸥跟在船尾。我通常不说话,只是靠在船舷上,任凭带着咸味的风吹干脸上的汗水。肌肉是疲惫的,但精神却是满的。这不是简单的娱乐,这是一种对话。你通过一根线、一块铁,去跟深海里的未知生命进行一场短暂而激烈的交流。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竿下去,会是什么样的惊喜在等着你。也许,这就是海钓最迷人的地方吧。那根让你魂牵梦绕的线,另一头,永远连着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