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靠码头,引擎熄火那一瞬间,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了,只剩下码头缆绳在水流里被绷紧时发出的那种“吱嘎”声,还有自己耳朵里持续的嗡鸣。一身的咸腥味,混着柴油和鱼血的味道,黏糊糊地贴在皮肤上,这味道,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凯旋的勋章。很多人觉得,钓完鱼,把渔获扔进冰桶,这趟海钓就算画上句号了。但在我这儿,真正的收尾,那场与盐分、腐蚀和懒惰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这事儿,比读懂潮水还关键。
我从不急着去冲洗我自己,一身的疲惫和酸痛反而是一种享受。我先伺候我的“家伙们”。那根跟着我上过礁、下过船的 Gamakatsu LUXXE JIGREVO Spec D,竿身上还溅着几滴没干透的牛港(GT)的粘液。我不用高压水枪,那是新手或者懒汉的搞法,水压太大,容易伤了竿子的碳布和导环里的磁环。我就接一根水管,开着最温柔的、像春雨一样的水流,从竿尖开始,一节一节地往下淋。Fuji的钛架K环,每一个缝隙都要让淡水流过,带走那些看不见却最致命的盐分结晶。我会用一块专门的麂皮软布,轻轻地擦拭,感受竿身在搏击一天后细微的“疲劳”。轮座的螺口,是重灾区,那里藏污纳垢,盐分会慢慢“啃”坏金属,所以我会用小软刷仔细刷干净,再冲一遍。这根竿子,它陪我顶住过那条在珊瑚礁区疯狂“钻洞”的东星斑,它的腰力,它的回弹,我都一清二楚。它不是工具,是我的手臂的延伸。
然后,是我的心脏——那颗 Shimano STELLA SW 14000XG。这玩意儿,才是“冲洗”这门学问里的毕业大考。我见过太多朋友,几万块的轮子,出海回来直接用水龙头猛冲,看着是干净了,不出半年,摇起来就“沙沙”作响,泄力一出线就跟卡住了一样。全完了。盐水,无孔不入,高压水流会把盐分和细沙硬生生挤进轴承和齿轮的间隙里。我的做法?把泄力旋钮拧到最紧,防止水汽进入刹车华司。然后,还是用那种雾状的、温柔的水流,快速地、一遍遍地扫过轮子全身。重点是线杯的边缘和出线口,还有那个最脆弱的线规培林(Line Roller Bearing),这里是PE线带着海水反复摩擦的地方,是第一个会“唱歌”给你听的零件。冲完之后,绝对不是放着晾干那么简单。我会用干布把它全身的水珠都吸干,特别是摇臂的关节、泄力钮的缝隙。然后,把摇臂疯狂地正转、反转几十圈,把内部可能渗进去的微量水分给甩出来。最后,松开泄力,让它彻底放松,放在通风的地方阴干。别晒太阳,暴晒对里面的润滑油是灾难。
下面这张表,是我跟海水斗争这么多年总结出来的血泪教训,给那些还不太明白其中门道的兄弟们看看。
装备 | 绝对要做 (The Must-Do) | 千万别碰 (The Big No-No) |
---|---|---|
鱼竿 (Rod) | 软布清水擦拭,特别是导环和轮座结合处 | 用力弯折检查,暴晒,用任何有机溶剂擦拭 |
纺车轮/鼓轮 (Reel) | 低压淡水雾状喷淋,重点照顾线规,事后甩干水分 | 高压水枪直射机体,整个浸泡在水里,不擦干就直接收纳 |
PE线 (PE Line) | 随线杯一起冲洗,在阴凉处随轮子自然干透 | 湿着就紧紧地收起来,用任何清洁剂清洗 |
拟饵/铁板 (Lures/Jigs) | 摘下钩子,淡水浸泡5分钟后冲净,擦干或晾干 | 钩子不拆,带盐水直接扔回路亚盒,那是钩子和铁环的坟场 |
说到PE线,我一直用的是YGK的JIGMAN X8,8号线,主攻深场巨物。冲轮子的时候,线也就跟着冲了。但我每次回来,还会把前导线拆掉,拉出大概十来米的主线,用手指捻着检查。阳光下,你能看到那些被礁石或者鱼牙剐蹭过的“毛刺”。这些地方,就是下次搏鱼时最脆弱的断点。别心疼,直接剪掉。几米线,换一次不跑鱼的机会,这买卖,划算。
最后才轮到那些挂在晾晒架上的功臣们。那个被犬齿金枪(Dogtooth Tuna)咬得遍体鳞伤的 Hammerhead 波爬,上面的牙印,每一个都是一个故事。那块在水下闪烁着妖光的 CB ONE Z4 慢摇铁板,漆面已经被海底的礁石磕掉好几块。我把它们泡在一个小桶里,换两次淡水,把上面的BKK 猛禽三本钩一个个拆下来,单独冲洗,检查钩尖是不是钝了,需不需要用磨钩石打磨一下。这些小东西,平时不起眼,但在鱼咬口最轻、最刁钻的时候,一个锋利的钩尖,就是中鱼和空枪的天壤之别。
所有的装备都伺候妥当了,它们在架子上安静地晾着,像打了胜仗后正在休整的士兵。这时,我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浴室,打开花洒。当温热的淡水冲刷掉皮肤上那层黏腻的盐壳时,那种从毛孔里透出来的舒爽,简直是最好的犒劳。肌肉的酸痛,被晒得发烫的后颈,还有被鱼鳍划破的小口子,都在这水流下慢慢舒缓。
冲洗,对我来说,从来不是一件麻烦事。它是海钓这个完整闭环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它是一种仪式感,是你对大海的尊重,也是对下一次出征的承诺。你怎样对待你的装备,大海和鱼就会怎样回报你。当你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当你的竿、轮、线、饵都处在最佳状态时,下一次,当那个梦幻般的咬口,那个能把人直接从船上拖下水的巨大拉力传来时,你才有底气去扬竿,去跟它死磕到底。
我喜欢在冲洗完所有东西后,给自己泡一壶茶,坐在院子里,看着那些闪着金属和碳素光泽的“伙伴们”。我会回想今天哪个抛投点落得最漂亮,哪一次控线感受到了水下暗流的微小变化,那条跑掉的大鱼,它发力的第一个瞬间,我的应对是不是慢了半拍。这不只是清洗,这是复盘,是修行。大海教给我的,不只是钓鱼,更是这种周而复始的、对细节的偏执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