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怎么海钓

总有人问我,竹竿怎么海钓?这问题,听着就像在问“算盘怎么打游戏”。时代变了,老铁。手里的家伙事儿早就不再是那根脆生生的竹子了。但说实话,那份精髓,那份人竿合一、跟大海掰手腕的劲儿,从来没变过。我手里的这根竿子,与其说是工具,不如说是我的神经末梢,是大海给我递送电报的接收器。

我不用那些花里胡哨、软趴趴的竿子,总觉得使不上劲,像隔靴搔痒。我的心头好,是那根陪我上礁下船多年的 Yamaga Blanks BlueSniper 100MH。它不算最顶级的,但对我来说,它的腰力、它的韧性、它传导回来的每一个细微震动,都像是老朋友的絮语。配上一颗咬合精准、坚如磐石的 Shimano Stella SW 6000HG,里面缠着三百米的 YGK G-Soul Super Jigman X8 PE 3.0 号线,前头再接上一段两米长的 Seaguar FXR 50磅碳素前导,用我最信得过的 FG结 仔仔细细地打好。这套组合,就是我在海上说话的底气。少了任何一环,心里都不踏实。

钓鱼不是把饵扔出去傻等。那是码头老大爷的玩法,我们不一样。我们玩的是主动出击,是解读,是狩猎。天刚蒙蒙亮,空气里全是咸腥和湿冷的雾气,礁石上还挂着昨夜的露水。这时候,你得学会 读懂潮水。别信那些APP上的死数据,要去用眼睛看。看那股主洋流在哪里被暗礁撕开,形成一道清晰的流带,那就是“鱼路”。看浪花拍打礁石后回卷形成的白沫区,下面往往藏着等着伏击的大家伙。水色是浑是清,流速是快是慢,风从哪个方向来,这些都是大海给你的情报。看不懂这些,你抛再多竿,也只是在给地球扎针。

我最喜欢用 金属铁板(Metal Jig)。那一片亮闪闪的铅块,在我手里能变成活物。抛投 不是抡膀子使蛮力,而是全身协调发力,借助竿子的弹性,像鞭子一样把那几十克的铁板精准地“弹”出去。当铁板“嗖”地一声划破空气,带着风声落入远处那片翻滚的浪花时,狩猎才刚刚开始。线杯打开,食指轻轻搭在线上,感受着它飞速地下沉。当线速猛地一停,指尖传来清晰的“哒”一声,这就是触底了。

接下来,就是“骗”的艺术。你要模仿一条垂死挣扎、惊慌失措的小鱼。右手快速收线,左手持竿,用手腕和前臂的力量,短促有力地向上抽动。一下,两下,三下……然后是一个停顿,让铁板在水里飘然下落。大部分的攻击,都发生在那一刻的失重状态。竿尖突然被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向下一扯,紧接着,手里的 Stella 开始发出高亢的悲鸣,线“嘶嘶”地往外冲!那一瞬间,你的肾上腺素会告诉你什么叫作心跳骤停。

这时候,千万别慌。慌,你就输了一半。第一反应是立刻 扬竿,不是夸张地往后仰,而是用一个短促而坚决的发力,确保鱼钩能刺穿鱼那坚硬的嘴。然后,弓步,压低重心,竿尾顶住腰腹,整个人和钓竿形成一个稳固的整体。这是一场角力,一场意志力的比拼。你不能跟它硬顶,那只会导致 切线 或者断竿。你要通过竿身的弯曲,不断消耗它的体力。它冲,你就顺势松一点点刹车,让轮子出线,但要保持住那份张力;它一停,你就要立刻抓住机会,用身体的力量“泵”鱼——竿子向上抬,顺势快速收回两三圈线,再压低竿子,再收线。这个过程,就是 搏鱼

我永远忘不了在南油的一次经历。那天流水正好,我用一枚 Jackson Pin Tail Tune 40g 的沉水米诺,在流头打一个扇面。刚收了没几圈,竿子就像被一辆飞驰的摩托车挂住了一样,猛地往下一顿,然后线就疯了一样往外冲。我知道,是大家伙,可能是 牛港(GT) 或者大号的 红甘(Amberjack)。那家伙的力气大得离谱,Stella 的刹车几乎锁死,但线还是一米一米地被拖出去。我的手臂很快就开始发酸,汗水顺着额头流进眼睛里,又涩又疼。我能感觉到它在水下疯狂地摇头、冲刺,每一次发力都通过鱼线、竿身,实实在在地砸在我的腰上。

那是一场持续了将近二十分钟的“拔河”。我脑子里什么都没想,只剩下呼吸和手上对抗的感觉。旁边船工一直在喊:“顶住!顶住!别给它进礁石!”我知道,一旦让它钻进水下的珊瑚礁,我的 50磅前导 就会像棉线一样被磨断。我只能咬着牙,用尽全身的力气控制着它远离危险区。直到最后,它的力气终于开始衰减,我才慢慢地把它泵到水面。当那条银灰色、带着青铜光泽的巨物在水面翻身时,我整个人都快虚脱了。那是一条接近二十公斤的 红甘,它的眼神里充满了不屈。把它拉上船,摘下钩,看着它在甲板上摆动,我没有多少征服的快感,更多的是一种敬意。拍完照,我小心地把它抱起来,放回了海里。看着它一甩尾巴,消失在深蓝之中,我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钓鱼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竿会遇到什么。有时候可能一天都毫无动静,被太阳晒得脱层皮,最后空军而归,我们管这叫“打龟”。但只要有过一次那样的经历,那种与大海深处的巨物通过一根细线连接、进行原始力量对话的体验,就足够你回味很久。

不同的鱼,不同的钓点,玩法也千变万化。这里也简单给你梳理一下我的个人偏好:

拟饵类型 适用场景 目标鱼种示例 我的个人心得
金属铁板 (Metal Jig) 深场、大流、远投 红甘 (Amberjack), 海狼 (Barracuda), 马鲛 (Mackerel) 核心是节奏。快抽模仿惊慌小鱼,慢摇则像垂死挣扎。一定要感受铁板触底的瞬间。
米诺 (Minnow) 表层、礁石区、浪花带 海鲈 (Seabass), 牛港 (GT) 泳姿是关键。Jackson Pin Tail Tune 这类沉水米诺在有风浪时比浮水的稳定得多。
铅笔 (Pencil Bait) 水面平静、清晨黄昏 牛港 (GT), 大眼金枪 (Dogtooth Tuna) 玩的就是水面系的“Z”字狗步。炸水那一瞬间,心脏会停跳。需要耐心和手腕的巧劲。
软虫+汲头钩 (Soft bait + Jig head) 贴底搜索、障碍区 石斑 (Grouper), 黑鲷 (Black Porgy) 模仿虾蟹。动作要慢,要“黏”。感受每一次触底,轻微的跳动往往就有惊喜。

所以,别再问“竹竿怎么海钓”了。带上你信得过的装备,带上对大海的敬畏,去感受风,去读懂浪,去聆听你的竿尖传来的每一次心跳。那才是海钓真正的答案。

竹竿怎么海钓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