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声音,一旦钻进你的耳朵里,就再也忘不掉了。
不是海浪拍打礁石的轰鸣,也不是海鸟掠过天际的嘶鸣,而是你手中那颗Shimano Stella SW 8000HG的泄力钮,在极限边缘发出的一种近乎悲鸣的、高速旋转的尖啸。那声音,是海里那头猛兽的战吼,是你心跳的节拍器,也是你和它之间唯一的语言。我们管这叫“出线”,但我觉得,那更像是灵魂被一丝Varivas Avani SMP PE8号线从身体里高速抽走的感觉。
新手总爱问我,老鬼,这卸力到底该怎么调?是个什么玄学?我通常只是笑笑,指指自己的太阳穴,再指指自己的心脏。卸力,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剩下的大半,是你对大海的敬畏和你自己的胆量。
出海前,在船上,我会把我的那支Zenaq Fokeeto Trevally插好,挂上我最爱用的那颗Hammer Head的波趴,然后,我会用手拽住线,模拟鱼的拉力,拧动泄力钮。这是一个仪式。很多人用弹簧秤,追求什么最大刹车力的三分之一,数据精准。我不反对,那很科学。但我更信赖我指尖的感知。我需要知道,在多大的力道下,线杯会开始顺滑地出线,没有一丝一毫的顿挫。这个力,必须大到足以在扬竿的瞬间将BKK GT-REX 6/0这样的三本钩牢牢打穿巨物坚硬的嘴骨,又必须小到在它第一次、也是最疯狂的那次冲刺中,不会因为瞬间的阻力过大而导致断线或者钩子被拉开。
这就是卸力的“预设”,是你在风平浪静时与自己定下的君子协定。你承诺给鱼一个机会,也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
但真正的考验,永远在鱼咬口之后。
我永远记得在西沙的一次经历。那天下午,潮水刚刚开始转流,我们在一个暗礁盘的边缘抛投。我打出了一竿完美的抛投,那颗亮黄色的波趴在翻滚的白浪中画出Z字,极尽挑逗。突然,水面“轰”的一声炸开,像是有人扔了颗深水炸弹。竿尖猛地向下一沉,那股蛮力像是要把我整个人从船舷上拽下去!几乎是本能反应,我后坐弓步,腰腹发力,猛地扬竿!
成了!竿子弯成一个触目惊心的C字,几乎插进水里。紧接着,我最期待也最恐惧的声音响起——“吱吱吱吱吱——”,我的Stella开始疯狂歌唱。那不是一条鱼,那是水下的火车头,一条至少四十公斤的GT。
这时候,你脑子里必须清空一切杂念。什么老婆孩子,什么工作账单,全都滚蛋。你的世界里只剩下三样东西:你,竿子,还有线那头那个拼命想活下去的对手。
它的第一波冲刺,你绝对不能硬顶。这是它体力最充沛、意志最坚决的时候。你要做的,就是稳住下盘,保持竿子的弯曲度,让竿子的腰身去吸收大部分的冲击,同时用耳朵去听泄力出线的速度和声音。声音尖锐而连续,说明它在全速狂奔;声音变得断续、沉闷,说明它的速度慢下来了。
这第一波冲刺,可能出线一百米,也可能两百米。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你的线足够长,祈祷它奔向的是外海而不是礁石区。这时候去拧紧卸力?那是自杀。你只会得到一声清脆的“啪”,然后对着松软的线组发呆。
等它慢下来,机会就来了。这才是“卸力”的精髓——动态调整。我左手握住轮脚,右手食指轻轻搭在泄力钮上。它冲,我绝不加力;它一停,哪怕只有一秒钟的喘息,我就会迅速地、小幅度地拧紧半圈卸力,同时开始收线。不是用摇把硬摇,而是用身体的力量“泵鱼”——竿子高扬,带动它靠近一点,然后竿子放平,快速收回虚线。如此反复。
这个过程,就像一场极限的拔河。你加一分力,它就会用十分的疯狂来回应。你得读懂潮水,利用水流给它制造额外的阻力。你得判断它的动向,如果感觉它要往礁石区里钻礁,那就必须赌一把了。在那一刻,我会毫不犹豫地把卸力锁得更紧,甚至用戴着手套的手指去按住线杯,用竿子的极限去强行改变它的方向。这很危险,要么线断,要么竿断,要么……你成功把它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那条GT,我们搏了足足二十分钟。它的每一次掉头,每一次下潜,都通过鱼线清晰地传递到我手上。我能感觉到它的疲惫,它的愤怒,和我的手臂一样,都在微微颤抖。当它终于被拉到船边,露出那张银灰色、如同远古盔甲般的宽阔身体时,我几乎虚脱。船工用搭钩把它拖上甲板,阳光下,它身上的鳞片闪耀着令人心醉的光芒。
我坐倒在甲板上,点上一支烟,手还在抖。烟雾缭绕中,我看着那颗几乎被完全锁死的泄力钮,上面还沾着我的汗水和咸咸的海水。
很多人把钓鱼看作征服,我不这么认为。尤其是在调整卸力的整个搏鱼过程中,你不是在征服,你是在对话。用一根线,一颗轮子,和海里那个骄傲的灵魂进行一场力量与智慧的对话。卸力设定得太松,是对它的不尊重,也是对你自己的不负责,你会因为无休止的放线而耗尽它的体力,让它再无生还的可能;卸力设定得太紧,那是傲慢,大海会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你,人类的力量在它面前多么微不足道。
我整理了一份我个人在面对不同鱼种时,初始卸力设置和搏鱼策略的习惯,当然,这绝不是金科玉律,只是我个人血与泪的总结:
| 目标鱼种 | 常用钓法/装备 | 初始卸力设定 | 搏鱼策略与卸力微调 |
|---|---|---|---|
| GT (牛港) | 重型波趴/铅笔,PE8-10号线 | 较紧,约10-12kg | 首轮冲刺坚决不出手干预,听声辨速。中期利用其喘息机会果断加力,防止钻礁。必须强硬。 |
| 黄鳍金枪 | 铁板,船抛铅笔,PE5-8号线 | 中等偏紧,约8-10kg | 耐力型选手。出线会非常长且稳定。卸力调整要平缓、渐进。切忌突然锁死,否则容易脱钩。是一场持久战。 |
| 红甘 (章红) | 慢摇铁板,PE3-4号线 | 中等,约6-7kg | 爆发力强,但持久性不如金枪。喜欢绕着礁区打转。需要快速收线,并适时增加卸力,抢占主导权。 |
| 海狼 (梭鱼) | 高速米诺/铅笔,PE2-3号线 | 偏松,约4-5kg | 嘴薄,易脱钩。洗鳃动作频繁。搏斗中要保持弓竿,卸力不能太紧,利用竿身弹性化解其跳跃冲击。 |
| 石斑 (Grouper) | 活饵/铁板,PE6-8号线 | 非常紧,接近锁死 | 典型的“一波流”。中鱼瞬间必须用尽全力把它从结构区拉出来,哪怕只有一两米。一旦让它回头钻礁,神仙难救。 |
最终,卸力是什么?它不是一个冰冷的机械旋钮。它是你经验的体现,是你对鱼情的判断,是你面对未知时冷静与勇气的结合体。它是你和大海之间,那根时而紧绷、时而松弛的神经。每一次调整,都是一次赌博;每一次出线,都是一次心跳。
当你真正理解了卸力的艺术,你就不再只是一个“钓鱼的”了。你成了一个能在波涛之上,与巨物共舞的舞者。而那尖锐的出线声,也不再是恐惧的悲鸣,而是这支狂野舞曲中,最华丽、最动人心魄的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