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出海,后备箱里家伙事儿比我都全,一水儿的Lurekiller或者Tenryu的竿子,轮子不是Shimano Stella就是Daiwa Saltiga,打开路亚包,里面那些铁板、米诺、VIB,晃得人眼花。可一问,渔获呢?十次里有八次是“打龟”回来。他们总抱怨鱼情不好,潮水不对,就是很少有人会低下头,看看自己钩子上挂的那点东西。
他们不懂,海里的那些“老油条”,尤其是礁石区里那些成了精的黑鲷,什么好东西没见过?你那从渔具店冰柜里拿出来的、冻得发白、一捏就出水的南美白虾,在它们眼里,跟塑料没太大区别。腥味是够,但那是死气沉沉的腥,是“不新鲜”的信号。所以,我出海,尤其是奔着那些难搞的底栖鱼去的时候,从来不用现成的饵。我的“秘密武器”,就藏在出海前一晚那个不起眼的保鲜盒里。
这玩意儿,就是我琢磨了快二十年的腌渍海虾。不是什么高科技,就是一点老渔民传下来的土办法,加上我自己瞎鼓捣出来的改良。这东西的妙处,不在于它有多腥,而在于它能把虾本身的那股子鲜甜味,最大限度地激发、浓缩,并且锁在紧致的虾肉里。
首先,得有好虾。不是菜市场那种养殖货,必须是海捕的基围虾或者沙虾,个头不用太大,小拇指长短的最好。关键是要“生猛”,刚从船上卸下来,还在网里活蹦乱跳的那种。买回来,别用水冲,直接倒进盆里,先用冰块把它们“镇晕”,这是为了保持虾肉的细胞结构不被破坏。
接下来是关键一步,脱水。我用的是粗粒的海盐,不是家里炒菜的细盐。把虾一层层铺在盘子里,每一层都撒上足量的海盐,要保证每只虾都均匀地被盐覆盖。这过程就像给它们做“盐浴”,目的是用渗透压把虾肉里多余的水分逼出来。这个步骤不能急,至少要腌上四五个小时,你会看到盘子底下渗出小半碗腥气的虾水。这时候的虾,已经从活蹦乱跳时的挺括,变得有点蔫软,但你用手一捏,能感觉到虾肉的质感开始变得紧实。
逼出水后,把虾捞出来,用厨房纸巾一只只擦干,千万别再过水了!擦干后的虾,虾壳会呈现一种半透明的质感,有点像玉。这时候,第二道工序才开始。准备一个干净无水的玻璃罐或者保鲜盒,把擦干的虾放进去,然后,就轮到我的独门配料上场了。
白砂糖,大量的白砂糖。糖的作用,一是进一步脱水,让虾肉变得更Q弹,二是中和海盐的死咸,提出虾肉深处的甜味,形成一种极其复杂的“咸甜口”,这种味道对黑鲷和黄鳍鲷有着致命的诱惑。糖的量,要多到能把所有虾都包裹住的程度。除了糖,我还会加一点点高度白酒,比如红星二锅头,几滴就行,用来杀菌增香。最后,也是最核心的秘诀,我会掰碎一小块日本丸九的荒食颗粒,把粉末撒进去。那股子酵母和鱼粉混合的穿透性味道,能让这罐虾饵的诱鱼范围扩大好几倍。
所有东西加进去,盖上盖子,上下颠簸摇晃,让每一只虾都均匀地沾上糖、酒和鱼粉的混合物。然后,放进冰箱冷藏室,不是冷冻!耐心等上一晚。第二天你再打开,奇迹就出现了。原来干爽的糖粒已经融化,和虾自身最后渗出的一点体液混合,形成了一层粘稠的“糖浆”,紧紧包裹住每一只虾。虾肉变得Q弹,像块半透明的软玉,挂钩的时候,你能清晰地感觉到钩尖穿透虾壳和紧实虾肉时的那种“噗”的一声,极富韧性,怎么抛投都不容易掉。闻起来,是一股子甜腥味儿,不冲,但钻鼻子,后调还带着粮食发酵的醇香。这,才是能让老奸巨猾的黑鲷放下戒心的味道。
我记得有一次在担杆岛的一个礁排下,那天是死流,水清得跟玻璃似的,能一眼看到底下十几米。同船的几个小年轻,用活虾、用南极虾,甚至换上了昂贵的Jackall小铁板,折腾了一上午,连个小石斑的影子都没见着。整个船上死气沉沉。
我慢悠悠地拿出我的保鲜盒,挂上一只腌好的小虾。我的钓组很简单,一根1.5号的矶钓竿,配Shimano Stella C3000的轮子,主线是2.0的Varivas尼龙线,子线用1.5号的碳线,钩子是Gamakatsu 一刀チヌ 2号,专攻嘴巴小又刁钻的鲷类。我没用阿波,就用了一个小小的咬铅,让虾饵能模仿一只受伤的小虾,晃晃悠悠地往下沉。
这就是读懂潮水和鱼情后的判断。水清、流缓,鱼的警惕性最高,任何不自然的动态都会吓跑它们。我的钓组,追求的就是一个“飘”字。虾饵下到大概十米的位置,我轻轻一带竿梢,让它停顿一下,再放。就在第二次停顿时,竿尖那个轻微、几乎不可察察觉的“嗒”一下,来了!这种口,换了新手,可能还以为是挂底了。但我知道,这就是那条藏在礁石缝里、观察了半天的老黑鲷,在用嘴唇试探。
我没立刻扬竿,而是瞬间送了半米的线,让它把饵完全吞进去。心里默数“一,二”,手腕猛地一抖!中了!竿子瞬间弯成一个惊心动魄的弧度,轮子发出“吱吱”的悲鸣,那股子从竿梢传到手心的巨大力量,蛮横,又带着一丝狡猾,拼命地往礁石缝里钻。这就是搏鱼的乐趣所在,你和它之间,只隔着一根纤细的碳线,每一次发力,每一次转向,都能清晰地感知。我不敢发力过猛,只能靠着竿子的腰力跟它周旋,控线,卸力,再收线。几个回合下来,那家伙终于没力气了。出水的那一刻,阳光照在它黑灰色的鳞片上,泛着银蓝色的光,鳃盖边那一抹标志性的黑斑,简直像个勋章。
船上的小年轻们都看呆了。一条接近三斤的野生黑鲷,在所有人都“打龟”的情况下,被我用一颗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腌虾给请了上来。接下来,就不用我多说了,我的那半盒“秘密武器”瞬间被瓜分干净。那天下午,我们整条船都“爆了”,虽然钓上来的尺寸没我第一条大,但也足以让每个人都心满意足。
对我来说,钓鱼从来不只是把鱼拉上岸那么简单。从读懂潮水、选择钓点,到亲手准备一份让鱼无法抗拒的饵料,再到抛投、搏鱼的每一个细节,整个过程,就像一场和大海、和水下那个未知对手的对话。你的装备,你的技巧,甚至你亲手腌制的那颗虾,都是你在这场对话中,向它展示的诚意。
下面这个表,是我自己总结的几种虾饵对比,给那些还在迷信活虾或者进口冷冻饵的朋友们参考一下。
| 饵料类型 | 挂钩牢固度 | 气味穿透力 | 诱鱼效果(针对刁口鱼) | 成本 | 操作便利性 |
|---|---|---|---|---|---|
| 鲜活海虾 | 差 | 强 | 极佳 | 高 | 差(需增氧) |
| 普通冷冻虾 | 极差 | 中 | 差 | 中 | 佳 |
| 南极虾砖 | 差 | 极强 | 佳(但易招小鱼) | 高 | 佳(需解冻) |
| 我的秘制腌虾 | 极佳 | 强(复合香型) | 极佳 | 低 | 极佳 |
说到底,钓鱼这事儿,玩到深处,玩的不是装备,不是运气,玩的是一份心思,一份对大海的理解和敬畏。当你愿意花一个晚上的时间,去为第二天的对手精心准备一份“大餐”时,你离真正的“爆护”,也就不远了。那份收获的喜悦,远不是金钱能买来的。就像现在,我看着冰柜里那几罐腌好的虾,心里想的,已经不是下一条鱼有多大,而是下一次出海时,海风吹在脸上的味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