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有人问我,海里钓上来的鲈鱼怎么吃才最好,我总想先反问一句:你感受过它在水下的那股劲儿吗?你见过它被拉出水面时,那身银色战袍在阳光下反射出的、不屈的光吗?如果没见过,那你可能永远无法真正“吃懂”一条海鲈。
对我来说,吃鱼,是整个作钓仪式的最后一部分,也是最庄重的一部分。它始于凌晨四点,伴随着柴油发动机的低吼和咸腥的海风,在颠簸中驶向那片只有我们这些老家伙才知道的标点。我们管那地方叫“将军石”,一块巨大的暗礁,在特定潮水下会形成一道强劲的上升流,那是鲈鱼的自助餐厅。
我的老伙计,那根用了快五年的 G-CRAFT Monster Surf 1072TR,竿身已经布满了细微的划痕,每一道都是和鱼战斗过的勋章。配上 Shimano Twin Power SW 4000XG,里面缠着1.5号的 YGK G-Soul X8 Upgrade PE线,前头再接上一段三米长的 Seaguar Grandmax FX 30磅碳线。这样的配置,不是为了欺负小鱼,而是为了在遇到米级巨物时,能有资格和它掰掰手腕。
读懂潮水是第一关。今天的流水是大潮汛的活讯,流速快,水色略带浑浊,这种时候,鲈鱼会更大胆地靠近礁石边缘猎食。风浪不大,是个完美的窗口期。我从饵盒里拈出一枚 DUO Tide Minnow Slim 175 Flyer,沙丁鱼配色,这是我屡试不爽的杀器。它的泳姿在急流里异常稳定,不像某些饵,水流一急就翻滚得不成样子。
抛投出去,让拟饵飞越那道翻着白沫的流头,然后压低竿尖,匀速回收,偶尔加一个轻微的抽搐。你得想象自己就是那条小鱼,在急流里挣扎着想逃命。线绷直,所有的感官都集中在竿尖和握着轮子的那只手上。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海鸟的鸣叫,全都成了背景音乐。你的世界里,只剩下那根看不见的线,连接着你和水下的未知。
突然,一股蛮横的力道从竿尖传来,不是挂底那种死沉,而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顿挫,紧接着就是“咣”的一声巨响!来了!我下意识地猛力 扬竿,手腕发力,将三本钩深深刺入它的嘴里。下一秒,Twin Power SW 的泄力开始疯狂尖叫,那声音比任何交响乐都动听。
搏鱼的过程,就是一场你和它之间的心理战和耐力赛。它会猛地朝礁石区冲,企图磨断你的子线,你必须强硬地顶住竿子,用竿身的腰力把它往外带;它会突然洗鳃,跃出水面疯狂地甩头,这时候你得瞬间放低竿尖,控线,卸掉那股爆发力,否则钩子很容易被甩脱。几个回合下来,感觉手臂已经开始发酸,但肾上腺素飙升,你根本顾不上这些。当那条近七十公分的大家伙终于被抄网捞上船,浑身泛着青黑色的金属光泽,嘴巴一张一合,鳃盖上还挂着刚才搏斗时蹭掉的礁石碎屑,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第一件事,不是拍照,而是 放血。用最快的速度,在鱼鳃下方和尾部各切一刀,然后倒吊起来,让血液流尽。这是对一条好鱼最基本的尊重,也是保证鱼肉口感清甜、毫无腥味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秘诀”。那些直接扔进活鱼仓或者冰块里的,在我看来,都糟蹋了。
现在,我们可以聊聊怎么吃了。
处理这样一条刚刚经历过生死搏斗、从纯净海水中捕获的顶级食材,任何复杂的烹饪手法都是一种亵渎。什么红烧、酱焖、剁椒、豆豉……把那些招数留给冰鲜市场里眼神呆滞的养殖鱼吧。对于一条刚出水不到三小时的野生海鲈,它的灵魂在于那股子“鲜”,一种带着海洋气息的清甜。
我的首选,也是唯一的答案:清蒸。
把放过血的鲈鱼清洗干净,鱼身两侧斜切几刀,但别切断。盘子底下铺几片厚姜,把鱼放上去,鱼肚子和鱼身上再塞几片姜,淋上一勺料酒。水烧开,大火,把鱼放进蒸锅。这鱼的大小,蒸个八分钟,一秒不多,一秒不少。时间一到,立刻取出,把蒸出来的腥水和姜片全部倒掉,这个步骤至关重要。
然后,撒上切得细如发丝的葱白,再淋上一圈顶级的蒸鱼豉油。最后一步是升华:烧一勺滚烫的花生油,一定要烧到冒青烟的程度,迅速而均匀地浇在葱丝上。“滋啦”一声,葱香、油香、鱼的鲜香瞬间被激发出来,整个厨房都弥漫着一股让人幸福到眩晕的味道。夹一筷子鱼肉,雪白、细嫩,入口即化,那股鲜甜顺着舌尖直冲天灵盖。细细品味,你甚至能尝到一丝若有若无的海水咸鲜。这,才是对它最好的告慰。
当然,不是每次都能钓到尺寸这么完美的鱼。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小一点的,或者在搏斗中受伤、品相没那么好的。处理方式也要随之变通。
| 鱼体状况 | 推荐吃法 | 理由与我的“执念” |
|---|---|---|
| 50-70cm,刚上岸,完美品相 | 清蒸(唯一选择!) | 这是对顶级食材的最高敬意。任何多余的调味都是画蛇添足,是在掩盖鱼本身最珍贵的鲜味。 |
| 40cm以下的小鲈鱼 | 香煎或滚汤 | 鱼肉还不够肥厚,清蒸会显得单薄。用少许海盐腌制后慢火香煎,外皮金黄酥脆,内部依旧鲜嫩,是下酒的好菜。或者和豆腐、白萝卜一起滚个奶白色的汤,鲜得掉眉毛。 |
| 超过80cm的“老鲈”,或存放超过一天 | 家烧(略施薄酱) | 大鱼的肉质会略微变“柴”,清蒸的口感会下降。存放后鲜度也打了折扣。用一点酱油、糖和黄酒,稍微“家烧”一下,能更好地激发风味,掩盖细微的不足。但记住,依然是薄酱,主角永远是鱼。 |
| 鱼头、鱼骨 | 熬粥或椒盐 | 鱼头鱼骨是精华,用来熬粥,粥底会变得无比鲜美。或者斩块后拍上薄粉,炸到金黄酥脆,再撒上椒盐,每一口都是“嘎嘣脆”的享受。 |
我最看不惯的,就是把一条活蹦乱跳的海鲈拿去做水煮鱼或者酸菜鱼。那简直是暴殄天物。浓重的麻辣味会彻底摧毁鱼肉本身所有细腻的层次感,你吃的只是调料,而不是鱼。那跟用冻巴沙鱼块有什么区别?
所以,下次你钓到海鲈,或者有幸得到朋友馈赠的一条刚出水的海鲈时,请记住,你手里捧着的,不只是一块蛋白质。它是大海的馈赠,是一场力量与智慧较量的战利品。用最简单、最纯粹的方式去对待它,闭上眼睛,慢慢咀嚼,你吃下的不仅是美味,还有那个清晨的海风、搏鱼时的心跳、以及对这片蔚蓝的全部敬畏和热爱。
一口鱼肉,半口是海风。这滋味,只有真正钓过鱼的人,才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