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海钓,这些年路亚风头是劲,新杆子、新轮子,花花绿绿的假饵让人眼花缭乱。但我这老头子,手里那几把粗实的海竿,还有那箱子活蹦乱跳的泥鳅,才是我的心头好。尤其是那爆炸钩挂泥鳅的玩法,看似笨拙,实则自有其精妙处。多少次,眼看着旁边路亚客空军,我这边的铃铛却是响个不停,那份稳妥,那份踏实,是旁人难以体会的。
要说这爆炸钩挂泥鳅,首先得把装备捋顺了。我用的杆子,是那种老式的2.7米到3.3米硬调远投杆,杆身粗壮,腰力十足。有些钓友喜欢用软调,说手感好,但我告诉你,那玩意儿抛出去重饵,腰子都软了,更别说碰到大货,根本控不住。我这几根杆子,都是以前托人从日本带回来的,没什么花哨,就是皮实,抛投的时候,能把那一百五十克的扁平铅坠连着泥鳅甩出百米开外,那才叫痛快。
轮子,我只认纺车轮,8000型以上的,容量大,收线快,最关键是搏大鱼的时候,那线杯的抗扭和泄力系统的稳定,不是一般小轮子能比的。西马诺或者达瓦,牌子货,买回来就没让我失望过。线组更是不能含糊,主线我用的是PE线,4号或者5号,不是因为它细,而是因为它的零延伸率,能把鱼吃口的细微信号传达到手上,而且抗拉强度高。前导线是必须的,1.5米到2米长的氟碳线,60磅到80磅,这个不是用来增加强度,而是为了防刮蹭,海底暗礁多,沙线粗糙,没个耐磨的前导,跑鱼是迟早的事。
接下来说说这爆炸钩。市面上爆炸钩种类繁多,我偏爱那种4到6枚钩子组成的圆形或伞状钩组,钩条要粗,钩尖要锋利,钩门要宽。伊势尼15号甚至18号的钩子,这是我的标配。子线是关键,要用那种耐磨抗拉的尼龙线,比如30磅到40磅的单股尼龙线,长度嘛,每根子线20到25厘米差不多,太长容易缠绕,太短又影响泥鳅的活动空间。铅坠的选择也得讲究,扁平的铅坠最稳当,不容易被水流带着跑,也能更好地固定在海底。
现在,重头戏来了,这泥鳅怎么挂?这可不是随便一钩子下去的事儿。泥鳅,这玩意儿天生自带腥味和活力,是许多底层凶猛鱼类的“心头肉”。我用泥鳅,通常会准备两种大小。
目标鱼种 | 泥鳅推荐尺寸 | 挂法 |
---|---|---|
大黑鲷、鲈鱼 | 中等(10-15cm) | 单钩穿背、双钩挂吻 |
石斑、大海鳗 | 大型(15cm+) | 双钩挂吻挂背 |
黄鳍鲷、小杂鱼 | 小型(5-10cm) | 单钩穿吻 |
我最常用的挂法,是单钩穿背法,取一枚钩子,从泥鳅背鳍下方,也就是背部最厚的肉层处,将钩尖轻轻刺入,然后穿透,让钩尖露出。注意,要避开脊柱和内脏,尽量让泥鳅保持活力。泥鳅入水后,会拼命挣扎,那扭动的身躯,活生生就是一道致命的诱惑。但这种挂法,有时候遇到那种吞吐谨慎的鱼,容易被它吐掉。
所以,我还有一招:双钩挂吻挂背法。这就是为什么我偏爱多钩的爆炸钩。取其中两枚钩子,一枚钩子从泥鳅嘴唇下方穿过,不伤到它的口腔和呼吸;另一枚钩子则像上面一样,从背部穿过。这样一来,泥鳅在水里既能自由摆动,又能保证钩子的稳定性,鱼一旦咬住,无论从哪个方向吞,都有极高的中钩率。这种挂法,对付那些嘴巴大、性子猛的鱼,比如石斑、大海鳗,简直是屡试不爽。有时候,为了增加诱惑力,我甚至会在泥鳅身上轻轻划几刀,让它散发出更浓郁的血腥味。但这得看情况,水质太清的时候,反而容易引来小鱼围攻,把泥鳅糟蹋了。
抛投,是这玩法的灵魂。把沉重的铅坠和活饵甩出去,可不是光靠蛮力。首先,站位要稳,双脚分开与肩同宽,重心放低。挥杆时,双手握杆,后臂发力,前臂引导,像甩鞭子一样,把力量从腰部传递到杆尖。出线的时候,拇指要虚搭在轮子上,防止炸线。要瞄准潮水线、暗礁边缘、水下结构这些标点。我通常会观察海面,看看哪里有浪花拍打的礁石,哪里有水流回旋的漩涡,这些地方往往是鱼类觅食的必经之路。有时候,我会刻意把饵抛到离岸边更近的乱石区,那里往往藏着不少大家伙。
饵抛到位,紧接着就是控线。线组入水后,要迅速关上线杯,绷紧主线,感受铅坠触底的瞬间。然后,稍微收紧几圈线,让线组和铅坠在海底保持一个自然的绷紧状态。我不会让铅坠在海底拖动,那样容易挂底,而且也不利于泥鳅的活动。就让它稳稳地待在那里,让活泥鳅自己表演。
等待的过程,最考验耐心。海风呼呼地吹,有时带着咸腥,有时裹着雨丝。眼睛盯着杆尖,耳朵聆听着线杯上报警器的清脆响声。小鱼试探性的啄食,会让杆尖微微抖动;而黑鲷这种老狐狸,往往是先轻轻试探,然后猛地一口吞下,杆尖会突然下弯,甚至直接被拖拽入水。这时候,不要犹豫,大力扬竿!那一下,必须是电光火石,力量十足,钩子才能牢牢刺穿鱼嘴。
中鱼后,搏鱼的乐趣才真正开始。我的海竿在这种时候就体现出它的优势了。杆子弯成一道漂亮的弧线,那股从线杯上传来的强大拉力,让人肾上腺素飙升。控竿要稳,手臂要像弹簧一样,根据鱼的挣扎力度,或提或放。泄力的调整至关重要,既不能让鱼轻易脱钩,也不能因为阻力太大而断线。我会根据鱼的力量,一点点地收线,一点点地消耗鱼的体力,直到它精疲力尽,乖乖地被我拉上岸。有些鱼,比如海鲈,出水后还会拼死挣扎,甩头洗鳃,那银光闪闪的鳞片,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这种时候,我都会屏住呼吸,直到它被抄网稳稳捞起,才长舒一口气。
我记得有一次,在某个不知名的小岛礁盘上,涨潮八分的时候,我用这法子,一个小时内连上了三条五斤多的黑鲷。那感觉,真是前所未有的满足。海面波光粼粼,海风轻抚着脸庞,鱼获在岸边活蹦乱跳,旁边路亚的朋友都看傻了眼。他们问我什么秘诀,我只是笑笑,指了指我那活蹦乱跳的泥鳅。其实哪有什么秘诀,不过是坚持用最适合的饵,找到鱼最活跃的标点,再耐心等待罢了。
当然,海钓也有不如意的时候。曾经有一回,线组被一条不知名的大鱼拖拽得直冒烟,泄力开到最大,轮子都烫手了,最后还是“嘣”的一声,断线跑鱼。那种遗憾,能记一辈子。但也就是这些经历,才让每次出海都变得更加立体,有期待,有惊喜,也有失落。
现在很多人玩海钓,越来越追求轻量化,追求时尚。路亚固然有它的乐趣,那假饵的色彩、形状,抛投的手法,确实很炫酷。但对于我这老头子来说,爆炸钩挂泥鳅,更像是一种对传统渔猎的回归,它更原始,更需要对鱼情和水情的深刻理解。当活泥鳅在水底挣扎,传递着最真实的生命信号,然后被一条饥饿的大鱼猛地吞噬,那种原始的、纯粹的震撼,是任何模拟饵都无法比拟的。
我常说,这海钓啊,钓的不是鱼,是那份与大海的连接,是与大鱼搏斗时的激情,更是那份在海边静坐、看潮起潮落的淡然。泥鳅,不过是我与海中生灵沟通的一种介质罢了。它带着我的期望,沉入海底深处,探寻那些隐匿的大家伙。每一次出海,都是一次新的探索,也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海风拂过脸庞,带着咸咸的湿意,海浪拍打礁石的轰鸣,就是大自然最美妙的交响乐。而我,就坐在这交响乐中,等待着下一次,那铃铛被猛地拉响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