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那只老旧的海钓箱搁在船头,准备系缆绳的时候,手不自觉地滑到了锁扣的位置,指尖触到的是一片空荡荡。心头一紧,低头一看,果然,那用了十多年的老伙计,左边的金属锁扣竟然断了,只剩下一截锈迹斑斑的铆钉孔。
这玩意儿,别看只是个巴掌大的小零件,可它要是掉了链子,能让你一箱子宝贝都跟着遭殃。海上风浪大,一个猛颠,要是箱盖子没锁紧,那波趴、铁板、鱼钩、前导线,还有那些精心绑制的子线,保不准就跟鱼儿们一起,免费回大海老家了。我这箱子里,可不光是渔具,多少年了,它跟着我南征北战,从牛岛的底栖石斑到南沙的深海大货,没少立功。每一道划痕,每一次磕碰,都是一段故事,都是我对那片深蓝的敬畏与痴迷。
坏了,那就得修。我这人,从不讲究什么凑合。钓鱼,尤其是海钓,讲究的就是一个“精”字。无论是钓组搭配、拟饵选择,还是潮汐判断,都得做到位。装备更是马虎不得,竿子导环磨损了要换,轮子出线不顺要保养,更别说这关系到所有家当安全的锁扣了。
回了岸,我没急着收拾鱼获,直接把那只空箱子摆在工作台上。找工具,一把尖嘴钳,一柄小锤子,几枚不同型号的铆钉,当然,还有最重要的——新锁扣。这新锁扣,也不是随便抓一个就行的。得是316不锈钢的,抗盐雾腐蚀,尺寸得完美契合原来的孔位,不能大了也不能小了,更不能用什么塑料替代品,那在海上就是个笑话。我甚至还准备了一小管耐盐水密封胶,确保铆钉孔位能做到万无一失的防水。
修理过程其实不复杂,但需要点耐心和细致。先用尖嘴钳把残余的铆钉头掰掉,小心翼翼地把旧锁扣彻底清除干净。然后用细砂纸把孔位附近清理一遍,确保没有毛刺,方便新锁扣贴合。接着,将新的不锈钢锁扣对准位置,用锤子和铆钉枪(如果没有,小锤子加垫片也行,就是麻烦点)固定。最后,在铆钉和锁扣连接处涂上薄薄一层密封胶,等它彻底干透,这箱子就能再战十年了。这活儿,干得慢条斯理,像是在给老友疗伤,心里那股子踏实劲儿,就跟手握着新保养好的Shimano Stella 20000SW,准备迎接下一场搏斗似的。
修好锁扣,看着箱子严丝合缝地扣紧,心里头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这才踏踏实实地思考下一趟远海的计划。
说起远海,那是真正的考验。陆地上的岸抛、矶钓,固然有其独特的魅力,像在福建霞浦的那些年,我经常一个人,背着伽马卡兹矶钓竿,几包南极虾,在礁石边上与黑鲷、真鲷周旋,那份宁静和与海的对话,是城市里找不到的。但远海,特别是那些人迹罕至的深海离岛暗礁,那才是钓鱼人的终极战场。在那里,你面对的不再是三五斤的小鱼,而是动辄几十上百斤的GT (Giant Trevally)、Amberjack (红甘)、Dogtooth Tuna (狗牙金枪鱼),每中一鱼,都像是一场关乎体力和意志的生死对决。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远海,是前年和几个老伙计,去西沙群岛深处。船是条老旧的渔船,加装了专业的探鱼器和GPS定位系统。目标明确——GT和红甘。
出海那天,天还没亮,海风就带着一股特有的咸腥味儿,钻进鼻腔,让人心头为之一振。海面上波光粼粼,太阳从东方跳出来,把整个世界都染成了金黄色。船行数小时,抵达目的地——一片被称为“将军柱”的暗礁区。这里水深变化大,潮水流经此处,形成天然的洄游通道,是掠食性鱼类的天堂。
船长把船固定在离礁区不远的地方,探鱼器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鱼群信号让人肾上腺素飙升。我拿出我的重型装备:MC Works’ Wild Breaker 100HSX,搭配Daiwa Saltiga 20000H纺车轮,主线是PE8 X-Wire,前导线用的130磅的氟碳线,最后是Owner ST-66 5/0的强力三本钩挂着一支Maria Loaded 200F的浮水波趴。这套装备,是经过无数次实践检验的,它能承受住GT那种蛮不讲理的冲击力,也能让我有信心在搏斗中掌握主动。
第一次抛投,我使出浑身力气,将那颗沉甸甸的波趴远远地抛向礁区边缘的水流切线。波趴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精准落入目标水域。然后,就是我最喜欢的抽停手法——短促有力的扬竿,让波趴在水面发出“噗哇”、“噗哇”的炸水声,那是挑衅,是邀请,更是死亡的号角。每一次抽动,我都全神贯注,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有多大的力量从水下传来。
大约十几个回合后,正当我收回线,准备再次抛投的时候,突然!水面炸开,一道黑影从波趴下方猛地冲出,带着巨大的水花,几乎要把我手里的竿子拽飞出去。“中鱼了!” 我大吼一声,双手紧握竿身,第一时间扬竿刺鱼,然后稳稳地将竿子指向鱼的方向,同时收紧泄力,让Saltiga的线杯开始发出“滋滋滋”的尖啸声。
那是GT,教科书般的爆发力!它发疯似的往礁石方向狂奔,每一寸线的拉扯都伴随着竿子的剧烈颤抖,仿佛下一秒就要被扯断。我身体前倾,弓步扎稳,核心发力,尽量把鱼从礁石区往外拉。这不仅仅是力量的对抗,更是意志的较量。我能感觉到鱼头在水下左右摇摆,试图摆脱束缚。每一次它冲刺,我都必须稳住,保持足够的线杯张力,同时又不能把泄力锁死,否则线会断,竿子会爆。
足足搏斗了十几分钟,我的胳膊开始发酸,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眼睛却始终死死盯着线杯的出线量和鱼线的角度。终于,鱼的冲劲渐渐减弱,我开始有了反攻的机会,一点点地,带着节奏地泵鱼、收线。当那道黝黑的身影在船舷边浮现时,所有人都发出了惊叹。一条超过八十斤的巨型GT,浑身肌肉虬结,在阳光下闪耀着古铜色的光泽。那份成就感,是任何金钱都无法衡量的。
那天,我们每个人都收获颇丰,除了GT,还有几条力量同样惊人的黄鳍金枪鱼和红甘。
目标鱼种 | 典型体型 (公斤) | 推荐竿型/调性 | 推荐轮子型号 | 主线/前导线磅数 (PE/LB) | 推荐拟饵类型/尺寸 | 备注 |
---|---|---|---|---|---|---|
GT (巨型鯵) | 20-80+ | 船抛竿 (MH-XH),韧性强 | 纺车轮 14000-20000SW | PE8-12 / 130-200LB | 浮水波趴/铅笔 (180-250mm) | 爆发力强,需强悍装备和体能 |
Amberjack (红甘) | 10-50+ | 船矶竿/慢摇竿 (M-H) | 纺车轮 8000-14000SW | PE4-8 / 60-130LB | 铁板 (150-300g) | 快速下潜,钻礁,对线组抗磨性要求高 |
Kingfish (马鲛) | 5-20 | 船抛竿/拖钓竿 (M-MH) | 纺车轮 5000-8000SW | PE2-4 / 40-80LB | 亮片/米诺/拖钓假饵 | 速度快,吃口凶猛,注意防咬线 |
回程的路上,海风吹拂着脸庞,虽然疲惫,但心里充满了满足。钓鱼对我而言,不仅仅是钓到鱼,更是沉浸在大自然中,与海对话,与鱼搏斗,挑战自我,享受那份纯粹的乐趣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每一次出海,都是一次洗礼,一次成长。
回到岸上,打开我那重新修好的海钓箱,里面的宝贝依旧整齐地躺着,没有丢失任何一件。那个小小的、修好的锁扣,在阳光下闪着新铆钉的光泽,显得那么不起眼,却又那么重要。它提醒我,每一次的渔获,每一次的成功,都离不开对细节的执着,离不开对装备的爱惜,更离不开那份,对大海永远不变的热爱与敬畏。海钓,是人与自然的博弈,更是内心深处的修行。我喜欢这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