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海钓就是坐在那儿,抛个竿,鱼就跟游戏里下副本爆装备似的,呼啦一下就上来了?孩子,那叫做梦。多少愣头青,拿着根破竿子往海边一站,风一吹,浪一打,就嚷嚷着“这不公平”、“鱼呢”,搞得跟龙之谷里刷小怪似的简单。真要下海,想抱个“桶”回家,那讲究可多了去了,哪是鼠标点两下就能搞定的?
我这辈子,大半时间都泡在海边了。身上这股子咸腥味儿,那是海风灌进骨头缝里的,洗都洗不掉。要说这海钓,它不是个技术活,它是个经验活,是个悟道活。
先说家伙事儿,那可是吃饭的家伙。不是随便拿根竹竿绑根线就能行的。你得懂“它”的脾气。
我手上这根,路亚竿,长度通常在 2.7米到3.3米 之间,调性嘛,我偏爱 MH(中重型)。别问为什么,经验告诉我,它够韧,对付个十来斤的鲈鱼、石斑,能弯出漂亮的弧度,腰力足,关键时候能顶得住,不至于让鱼跑了线。牌子?我用惯了达瓦(Daiwa)的“海狼”系列,不是最贵的,但绝对耐操,抗腐蚀性好,毕竟海水可不认你那些金贵货。竿稍灵敏,哪怕是黑鲷小心翼翼地轻啄,指尖也能感受到那细微的震颤。
轮子,纺车轮是我的首选,因为抛投方便,容错率高。型号一般选4000到6000型,看目标鱼大小和抛投距离。现在市面上那些什么西马诺(Shimano)的Stella、达瓦(Daiwa)的Certate,都是好东西,但你得会保养。我这用的是5000型Certate,密封性好,出线顺滑,那泄力调校起来,简直是艺术。中鱼后,泄力吱吱作响的声音,在海上听着,那可比任何交响乐都来劲儿。
线组是命根子。主线我一律用 PE编织线,通常是 2号到3号(磅数大概在 20-30磅),四编就够了,没必要追求八编的顺滑,耐磨才是王道。PE线的好处是零延展,鱼吃口,那信号直接就传到你指尖,绝不含糊。但PE线怕磨,所以前端必须接前导线。我用的都是碳素线(Fluorocarbon),隐形,而且耐磨性好,磅数一般是30-50磅,长度嘛,一臂半左右就够了,方便打结。我常用的牌子是日本的Seaguar,贵点儿,但值得。
再说饵,这才是学问大着呢。路亚钓,就是用假饵骗鱼。我包里总备着好几种:
拟饵类型 | 适用场景/目标鱼 | 推荐尺寸/颜色 | 操作要点 |
---|---|---|---|
沉水米诺 (Sinking Minnow) | 鲈鱼、小型石斑,中层水域 | 9-13cm,银色/蓝色背/亮片 | 抽停结合,模拟小鱼逃窜 |
铅笔 (Pencil Bait) | 青物、海鲈,水面系 | 10-15cm,自然色/红色头 | 狗步(Walking the Dog),制造水花 |
波趴 (Popper) | 掠食性鱼类,水面系 | 8-12cm,亮色/反光片 | 大幅抽动,模仿落水鱼挣扎声 |
铁板 (Jig) | 深水鱼,如石斑、红友,活性低时 | 20-60g,亮色/夜光 | 快速抽动、缓慢下落,模拟受伤鱼 |
软虫 (Soft Plastic) | 黑鲷、底栖鱼,需铅头钩 | 3-5寸,虾形/虫形 | 拖底、轻跳,模仿底层生物 |
你以为抛出去就完了?抛投,那得讲究个精准。风大的时候,迎风还是顺风,你得调整姿势。要打到那个标点,水下有礁石的地方,有暗流的地方,或者那片水草边缘。我年轻时候,为了练这抛投,夜里对着家门口的水桶练,几百上千次下来,闭着眼也能把拟饵送进指定范围。控线更是门学问,线组入水后,你不能让它死死的,要给它生命。轻轻抖动竿尖,带动拟饵做出各种姿态。水流是你的朋友,也是你的敌人,它能帮你把饵送到鱼嘴边,也能让你的线组乱七八糟。你得学会读懂水流,感受线上传来的水阻,判断水下的情况。
扬竿,那是中鱼的信号。当鱼竿猛地一顿,或者线杯突然开始出线,那一瞬间,你的肾上腺素会飙升!别犹豫,也别猛甩,那是新手才干的蠢事。一个干脆利落,手腕发力向后上方短促的抽动,力量传达到钩尖,鱼钩深深刺入鱼嘴。这劲儿,要巧,要稳。不是所有鱼都一个吃口,鲈鱼往往是一口死咬,干脆利落;黑鲷就比较贼,可能是轻轻啄几下,感觉不对立马吐掉。你得练出那指尖的灵敏度,能分辨出是水流冲动还是鱼在试探。
中鱼后的搏鱼,这才是真正的挑战。别以为鱼小就能硬拉,大鱼的爆发力能把你的竿子瞬间拉成大弯弓,甚至直接断线。你得学会溜鱼,收放之间,全凭手感。竿尖永远要朝着鱼的方向,让竿子的弹性来卸掉鱼的冲力。鱼往左冲,你竿子就往右顶一点,泄力要调整得恰到好处,既能让鱼出线消耗体力,又不能让它跑得太远钻了障碍物。鱼一旦开始挣扎,你就能听到那“滋滋”的泄力声,那是鱼在用生命跟你抗争。这时候你不能急,更不能慌。每一次抽竿,都是为了收回一些线,每一次摇轮,都是为了争取那么一点距离。当鱼的挣扎慢慢变弱,身体开始侧翻,恭喜你,它快投降了。
我记得有一次,在南澳附近一片乱礁区。那天大风大浪,一般人早就回家抱孩子了,我偏不信邪。船老大跟我说,这种天气,鱼都躲深水了,没戏。我就是偏要试。我用的是80克的铁板,因为风大,水流急,必须重饵才能到底。抛出去,逆着风,竿尖压低,感受着铁板触底的信号。连续高频小幅度抽竿,模拟小鱼惊慌失措。就在一个回落的瞬间,竿子猛地被一股巨力往下拽,差点没脱手!我心里一惊,大货! 那条鱼,力气大得吓人,线杯的泄力被拉得吱吱狂响,整艘船都能听到。它往礁石缝里钻,我把竿子顶得死死的,身体弓起来,腰马合一,硬是把它从礁石区拖了出来。那过程,就像在跟大海拔河,几十个回合下来,我浑身是汗,手臂酸麻,手心里全是汗。足足二十分钟,才把那家伙遛到船边。一条超过二十斤的巨型石斑!它出水的时候,那褐色的身躯在阳光下闪着油亮的光泽,凶悍的嘴巴张着,简直是海里的霸主。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被征服的快感冲散了。
当然,也有跑鱼的时候。记得有次,一条大金枪,就在我眼前,一个加速,直接把线给切了。当时的感觉,比失恋还难受。但这就是大海,它不会每次都对你笑。它会给你惊喜,也会给你教训。
海钓,不是机械地重复动作,它需要你读懂潮汐。涨潮时,鱼会随着水流向岸边或者礁盘附近觅食;落潮时,鱼又会退回到深水区。我常会带上潮汐表,结合月相判断大潮小潮。大潮水流急,鱼的活性高,但线组也容易被冲走;小潮水流缓,鱼可能比较懒散,但更容易找到标点。风向和浪高更是直接影响你能不能出海,以及钓法选择。风平浪静,可以玩玩水面系路亚;浪高风大,就得考虑重铅到底或者干脆放弃。
别看我把这些讲得头头是道,那都是一次次空军(没钓到鱼)、一次次断竿、一次次跑鱼的代价换来的。海钓,它磨炼的是你的耐心,考验的是你的毅力。有时候你一天都碰不上一口,但只要你坚持下去,说不定下一竿,就是你梦寐以求的巨物。
这海,看着平静,其实暗藏汹涌。每一次抛竿,都是对未知的探索。每一次收线,都可能带来惊喜。它给你孤独的沉思,也给你搏击的激情。海风吹拂着脸颊,带着海水的腥味;海浪拍打着船舷,发出有节奏的声响;远处海鸟在盘旋,寻找着它们的猎物。置身其中,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什么是敬畏与热爱。那些所谓的“系统”,那只是个入门的敲门砖,真正的海钓,它在风里,在浪里,在你的每一次呼吸里。那不是游戏,那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