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海钓,玩得久了,你就会发现,有些东西,机器永远替代不了那双手搓出来的“灵气”。尤其是钓那青占鱼,别看它们凶猛起来能把水面炸开花,真要让它们乖乖就范,有时候那些花里胡哨的路亚饵,反倒不如我那盆自制的饵料来得实在、来得透彻。不是我吹,这方子,是我多少年风里来浪里去,一点点琢磨出来的,里头可全是海的味道,跟那青占鱼的“胃口”,简直是天作之合。
我啊,算是个老派的钓鱼人,对海,对鱼,总觉得得有份儿敬畏,得有份儿理解。你看那些玩路亚的,竿子一甩,嗖一下几十米,看着是帅气,可很多时候,那鱼就是不开口。特别是在近海,或者鱼群被惊散了、警戒心高的时候,你抛几百次拟饵,它们可能也只是远远地瞟一眼。这时候,我这桶自制饵料,就是我的底气。
青占鱼,这玩意儿是典型的中上层掠食鱼,群游性极强。它们追食小鱼小虾,靠的是速度和数量。但它同时也是个不挑食的主,只要是漂在水里的,带点腥味儿的,它都能过来尝一口。我摸索青占鱼的习性,发现它们对“气味”和“诱惑的持续性”特别敏感。普通的路亚,除非鱼群狂咬,否则很难长时间把它们留在一个区域。但如果你能持续地、有节奏地投送诱饵,那群青占就像着了魔似的,会源源不断地冲过来。这就是自制饵料的精髓所在。
我的“秘方”,听起来可能有点儿不登大雅之堂,但效果绝对是真金不怕火炼。主体是 新鲜的杂鱼,比如说当天渔获里的小沙丁鱼、小鲱鱼,甚至是那种没人要的小杂鱼,只要是新鲜的就行。这玩意儿自带的腥味儿,是任何香精都调不出来的。把这些小鱼,连皮带骨,统统用绞肉机绞成泥。别嫌麻烦,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没绞肉机,那就拿刀剁,剁得越细越好,剁成那种黏糊糊的肉糜状。这肉糜,就是我的饵料的“骨架”。
接下来,是“血肉”。我会往这鱼肉糜里加入 新鲜的虾头虾壳,也是绞碎。虾的鲜味儿,是青占鱼无法抗拒的,特别是那虾脑,带着点儿甜腥,很勾魂。然后,关键的来了,我还会加点 面包糠,这东西不光能吸水,让饵料的黏稠度更合适,还能在水中缓慢散开,形成那种烟雾缭绕的诱鱼带。比例嘛,我一般是鱼肉糜和虾头虾壳的混合物占大约六成,面包糠占三成,剩下的一成,就是我的“魂”了。
这“魂”,可就有点儿说道了。我会加入少量的 大蒜粉,别小看这玩意儿,它能给饵料带来一种独特的刺激性气味,有时候,鱼就是喜欢这种“重口味”。再来,我会滴几滴 纯正的鱼油,不是那种处理过的工业鱼油,最好是自己用鱼肝熬的,或者从新鲜的鱼肚子里刮出来的油。这玩意儿能在水面形成一层油膜,诱鱼效果一流。最后,也是最点睛的,我会在里面撒上那么一小撮 红糖。红糖的甜味和独特的焦糖香,在海水里能迅速扩散,诱鱼的广度一下子就上去了。这红糖,是我跟一个老渔民学来的,据说能让鱼“上瘾”,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我用了这么多年,效果确实没让我失望过。
所有的料都备齐了,戴上手套,开始揉搓。这活儿得细致,揉搓的时候,你能感觉到那混合物的质感,从一开始的松散到渐渐变得黏糯,直到它能被你捏成团,但又不会硬邦邦的,轻轻一掰就能散开。这手感,全凭经验。夏天热,可以加点冰块降温,保证新鲜度。冬天凉,就不用那么讲究了。揉好的饵料,我通常会分装在几个小桶里,盖上盖子,带到钓点。
出海钓青占,我的装备也都是配合这饵料来的。竿子我喜欢用 2.4米左右的L调或UL调的矶竿,比如我的那根 伽玛卡兹竞技系列,2.4米,L调,轻巧敏感,竿稍能清晰地传递鱼儿的任何试探。轮子则是一颗 禧玛诺的C3000级别纺车轮,比如 Stella C3000FJ,这玩意儿顺滑得没话说,出线流畅,收线迅速,拖拽力也足够。主线我一般用 0.8号的PE线,极细,传递信号非常灵敏,而且抗拉力强。最关键的是子线,我坚持用 1.5到2.0号的碳线,长度大概在1.5米到2米之间。碳线在水里隐形效果好,而且耐磨,青占鱼那锋利的牙齿,碰到普通尼龙线可能几下就断了,碳线则能有效抵抗。钩子我偏爱 伊势尼7号到9号 的钩型,钩条细但钩门宽,刺鱼牢固,而且不容易被鱼吞得太深。有时候也会用小号的 千又钩,钩尖锋利,穿透力强。
到了钓点,找点是第一步。青占鱼喜欢在有暗流、回水湾、或者水下有礁石、沉船结构的地方活动。有时候,看海鸟在哪里扎堆捕食,八九不离十那水下就有鱼群。如果是在岸边,我会找那些突出的礁石角,或者深浅交界处。船钓的话,声呐是好帮手,但光看声呐还不行,还得结合潮汐和水流。青占鱼跟着潮水走,涨潮时可能在近岸觅食,退潮时可能又退到深水区。我常说,钓鱼,七分看天时地利,三分靠技术,这天时地利,就是指对海况的判断。比如大风天,浪高流急,青占往往会躲到背风的深水区。而微风细浪的日子,它们则会比较活跃,浮上水面追食。
饵料撒下去,才是真功夫。我的撒饵策略是“少食多餐”,绝不能一大把一大把地往水里扔。那不是钓鱼,那是喂鱼。我会用一个 长柄的勺子,或者专用的 撒饵器,一勺一勺地,有节奏地把饵料撒出去。记住,是“撒”,不是“抛”。让饵料在水中慢慢散开,形成一条自上而下的诱鱼带,就像一条美味的“绳子”一样,把远处的青占鱼一点点地“牵引”过来。撒饵的节奏要根据水流速度调整,水流急就撒密一点,水流缓就撒稀一点,确保饵料的扩散速度能和鱼的聚拢速度匹配。
钩子上挂的饵,不是随便挂的。我会用小指甲盖大小的一点点,轻柔地捏在钩尖上,把钩子完全盖住,但又不能捏得太实,要保持松散,让它在水里能迅速散发味道。然后,轻轻地抛投出去,让饵团落在撒饵的下游一点点,让它跟着饵带一起漂移。这时候,控线 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不会让线绷得太紧,也不会让它太松。松紧适中,能感受到水流的带动,也能及时察觉到鱼讯。
青占鱼吃口有时候很猛,竿子直接就是一个大顿口,竿稍立马被拉弯。但有时候,它们也精得很,可能只是轻轻地“啄”一下,或者只是竿稍轻微地点几下。这时候,你就得像个老中医一样,读懂那微妙的信号。感觉不对劲,哪怕只是一个轻微的颤动,都要果断 扬竿。扬竿的动作不用太大,手臂往后一个轻扫,利用竿子的弹力瞬间刺穿鱼嘴。
中鱼了,青占鱼的劲儿可不小,虽然个头不大,但那股子横冲直撞的蛮劲,能让你觉得手里的竿子随时要被扯飞。搏鱼 的时候,得稳住。不能一味硬拉,要利用渔轮的卸力,让它出线,消耗它的体力。同时,竿子要保持一定的弯曲弧度,这叫 “遛鱼”,用竿子的弹性去抵消鱼的冲击力。感觉它劲儿小了,再慢慢收线。遇到鱼群狂咬的时候,那种竿子接二连三中鱼的快感,简直是肾上腺素飙升。海风吹着,浪花拍打着船舷,手里的竿子不断弯弓,鱼线嗡嗡作响,一条条青占鱼在水面翻腾着被提上来,那银光闪闪的鳞片,在阳光下简直耀眼夺目。
当然,也有跑鱼的时候。有时候是钩子没刺牢,有时候是子线被磨断,甚至是大鱼突然窜出来把小鱼给吃了。但这就是海钓的魅力所在,充满了不确定性。每一次出海,都是一次新的探索,一次与大海的对话。
我用这自制饵料钓青占,不仅仅是为了鱼获。更多的是享受那种从无到有,从食材到美味,再到成功作钓的全过程。当你亲手揉搓出那团带着独特腥香的饵料,当你用它把远处的鱼群诱到脚下,当你看到它们争相抢食你精心准备的“美食”,那种成就感,是任何高科技渔具都无法给予的。这饵料,不光是钓鱼的工具,更是我与大海之间,一种无声的默契,一种深沉的交流。它让我觉得,每一次的出海,不只是简单的垂钓,更像是一场对自然的致敬,和对匠心的坚守。有时候,我甚至觉得,那些青占鱼,它们吃的不光是饵,吃的是你这份用心,这份对海钓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