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做职业海钓老师

想做职业海钓老师?哈,这话说起来容易,真干起来,那就是跟老天爷、跟鱼、跟自己的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我干这行几十年了,从最初的愣头青,到现在这副跟鱼精似的模样,算是有点儿心得。说白了,这行当,不是你拿着根竿子能把鱼钓上来就行,它要的,是骨子里对大海的敬畏,是对鱼儿习性的了如指掌,更是把这份痴迷,一点一滴地,传给别人的耐心。

你以为钓鱼老师就是教人抛投、扬竿、搏鱼?那都是小儿科。最难的,是读懂大海的脾气。大海可没个准信儿,今天的风浪,明天的潮汐,甚至这片海域的水色,都能给你完全不同的鱼情。我常常跟那些想入行的小年轻说,别光盯着渔具店里那些花哨玩意儿,你得先学会看 潮汐表,得知道 月亮对鱼情的影响,得明白 季风和暗流 怎么影响鱼的觅食路径。有一次,我带队去一片之前屡屡爆钓的礁区,结果一路过去,水色浑浊得像泥汤子。船上有人就抱怨,说肯定没鱼。我没说话,只是把船再往外推了几海里,直到水色变得碧蓝,再量一下水温——果然, 水下25米到35米有一条明显的温跃层。就在那温跃层附近,我们遭遇了疯狂的 红甘 (Amberjack) 连竿。那可不是瞎蒙的,是经验告诉我,这种变色的水,鱼肯定不爱呆。得去它们觉得舒服的地方。

再说说装备,这可不是光堆砌品牌。每件装备,都有它存在的意义,都是你跟大鱼搏斗的伙伴。你得懂它们的“语言”。

鱼竿,不是越贵越好,而是要合手,要对路。我个人偏爱 慢调 (Slow Taper) 的竿子,尤其是玩深海 铁板 (Jigging)。比如 Shimano Ocea Jigger Infinity 系列,那种从竿尖到竿身整体弯曲的弧度,能把铁板的动作诠释得淋漓尽致,也能最大程度地吸收鱼的冲击力,保护子线。但如果玩重型 波扒 (Popping) 比如追逐 金枪鱼 (Tuna),那我一定会选 快调 (Fast Taper) 且腰身硬挺的,像 Daiwa Saltiga C 系列,这样才能在抛投时把拟饵送得更远,中鱼后也能迅速把鱼头带起来,避免它往礁石里扎。

纺车轮 (Spinning Reel)鼓轮 (Conventional/Baitcasting Reel),各有各的用武之地。纺车轮 抛投距离远,适合岸钓或船上远投路亚。比如我常用的 Daiwa Saltiga 20000型号,配上 PE 8号线,那抛投 重型铅笔 (Heavy Pencil Bait) 去追逐远处的 GT (Giant Trevally) 或者大金枪,是绝配。它的泄力系统非常稳定,在面对大鱼的初期猛冲时,能有效地化解力量。但如果玩 重型垂直铁板 (Heavy Vertical Jigging),或者需要大缠线量的钓法,我还是偏爱 鼓轮。比如 Shimano Ocea Jigger 5000P,P代表“动力 (Power)”,它的齿比更低,收线更有劲,在水深超过100米、需要不断晃动150克以上铁板时,能让你省不少力气。

鱼线 更是学问。主线我现在只用 PE线 (Braided Line),必须是 X8编织 (8-strand braid) 以上的,这样线径更圆,抛投顺滑,灵敏度高到你甚至能感受到水底的细微变化。磅数?那得看目标鱼种和钓法。通常 岸抛路亚用PE 3-5号轻型铁板用PE 4-6号重型船钓比如追金枪就得用到PE 8-12号,甚至更大。子线,我从来都只用 氟碳线 (Fluorocarbon Leader)。抗磨性好,在水下几乎隐形,这是关键。而且,主线和子线的连接,我只认 FG结 (FG Knot)。这个结虽然打起来麻烦,但它最牢固,过导环最顺畅。我每次出海前,都会把每一个结都仔细检查一遍,绝对不能有半点马虎。

提到不同钓法和装备的搭配,我整理了一下常用的几种,你大概能有个概念:

钓法类型 目标鱼种 推荐鱼竿 推荐渔轮及线组 核心拟饵/钓饵类型 适用钓点特征
重型波扒/铅笔 GT (牛港鲹), 蓝鳍金枪鱼 (Bluefin Tuna) 快调,腰力强劲,2.4-2.7米 纺车轮 (如Saltiga 20000),PE 8-12号氟碳子线 150-200lb 大型木质波扒/铅笔 (150-250g) 远海岛礁、潮流汇聚区、深海鱼群追逐饵鱼水面炸水区
轻型铁板 红甘, 石斑, 马鲛, 海鲈 慢调/中快调,1.8-2.2米 纺车轮 (如Stella 8000),PE 3-5号氟碳子线 50-80lb 小型/中型铁板 (60-150g),慢摇/快抽款式 近海礁区、沉船、人工鱼礁、水深30-80米区域
重型铁板 犬齿金枪鱼 (Dogtooth Tuna), 大目金枪鱼 (Bigeye Tuna) 中快调,腰力极强,1.8-2.0米 鼓轮 (如Ocea Jigger 4000/5000P),PE 5-8号氟碳子线 100-150lb 重型铁板 (200-500g),长形/重心靠后款式 深海海山、海沟、水深80-200米甚至更深
活饵钓 旗鱼 (Sailfish), 马林鱼 (Marlin), 大金枪鱼 船钓竿,硬度根据鱼种选择 大型鼓轮 (如Penn International),尼龙主线 80-130lb钢丝/氟碳子线 活的秋刀鱼/鱿鱼/飞鱼 大洋、离岸海域、鱼群巡游路径

技术层面,抛投、控线、扬竿、搏鱼,每一个动作都是千锤百炼。抛投,不是甩出去就行,你得学会 精准落点,要能把拟饵精准地送到那片激起水花的下方,或是那块暗礁的边缘。控线更是一门艺术,尤其是玩路亚,不同的 抽动 (Jigging) 节奏,不同的 晃饵 (Working Lures) 幅度,都可能决定鱼吃不吃口。我曾经花了好几年时间,才摸索出对付 马鲛 (Mackerel) 的一种独特 高速小抽 方式,那种频率,仿佛能模拟出受伤小鱼的绝望挣扎,一旦用上,常常能引爆鱼群。

中鱼那一刻,肾上腺素飙升。竿子被猛地拉弯,那根 PE线 在水里发出“吱吱”的摩擦声,手上传来的强劲顿感,让你瞬间明白自己遇到了真正的对手。 扬竿 (Setting the Hook) 必须干脆有力,但又不能过猛导致拔河断线。接下来的 搏鱼 (Fighting Fish),更是技巧的体现。你需要 收放自如 (Giving and Taking Line),适时地用 弓竿 (Rod Pumping) 的方式把鱼从深处带上来,同时还要防止它 洗腮 (Head Shakes) 导致脱钩,或者 钻礁 (Rocking) 磨断子线。这可不是蛮力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你对竿子的受力点、线的拉力值、以及鱼的游动方向,都有精准的预判。我记得有一次在南海,一条近百斤的 红甘 咬钩,它像个鱼雷一样往下钻,我那根 Ocea Jigger Infinity B654 几乎弯成了U形,Shimano Ocea Jigger 2000NRHG 的泄力发出尖锐的嘶鸣。整整半个小时,我感觉自己每一寸肌肉都在燃烧,但同时,我的大脑却异常冷静,计算着每一次收线和放线的时机。当那条红甘终于被我拖上船时,我感觉自己浑身湿透,胳膊都快抬不起来了,但那种征服感,无与伦比。

成为职业海钓老师,更多的是一份责任。你得保证客户的安全,船上的规矩、救生衣的使用、恶劣天气的判断,这些都得烂熟于心。你还得有耐心,不是每个来钓鱼的人都天赋异禀,很多人连竿子都不会拿。你得像个老父亲一样,手把手地教,一遍又一遍地示范,哪怕他们屡屡挂底,屡屡跑鱼,你也不能表现出丝毫的不耐烦。当他们第一次成功抛投,第一次感受到鱼的强烈吃口,第一次亲手把一条大鱼拉上船,他们脸上那种混合着兴奋、惊喜和成就感的表情,才是你最大的回报。你会发现,你的快乐不再仅仅来自于自己钓到鱼,而是看着别人从你这里获得这份独特的海洋体验。

当然,也有跑鱼的遗憾,有恶劣天气被迫返航的无奈,有连续几天打龟(空军)的沮丧。但大海就是这样,它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你得接受它的无常,学会从每一次失败中汲取教训。比如有一次,我带队去追 马林鱼 (Marlin),海上突遇强对流,狂风暴雨瞬间把海面搅得天翻地覆,船舷被巨浪拍得砰砰作响。当时除了确保安全返航,什么都顾不上了。事后总结,就是出海前对天气预报的解读不够全面,对突发情况的预案还不够细致。每一次的经验,都是你未来教学的宝贵财富。

做这行,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每天沐浴着咸腥的海风,看着波光粼粼的海面,听着海浪拍打船舷的声音。夜幕降临,船上灯火通明,你和钓友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今天的渔获和故事,那种感觉,是任何办公室生活都无法给予的。这辈子,我算是跟这片海杠上了,也乐在其中。它不只是我的职业,更是我灵魂深处无法割舍的羁绊。如果你也想走这条路,那就准备好,把你的青春、热情和智慧,都献给这片蓝色的大海吧。它会回馈你的,远比你想象的要多。

怎么样做职业海钓老师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