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怎么带鱼

每次看到有人把一条漂亮的 东星斑 钓上来,就那么直接扔进活水舱或者随便一个水桶里,我这心里就堵得慌。他们总觉得,鱼还活着,不就是最新鲜的吗?这想法,跟以为用最贵的竿子就能钓上最大的鱼一样,天真得让人直摇头。海钓这活儿,从你把鱼拉出水面的那一刻起,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怎么带鱼?这问题背后,藏着的是对大海的敬畏,对渔获的尊重,还有,一个老钓手不愿妥协的、对极致口感的偏执。

我玩船钓快二十年了,从最早开着小破船在近海玩玩 沉底,到后来跟着大船跑南油去抽 铁板,烧掉的装备钱够买辆小车,跑鱼的懊恼和爆箱的狂喜,都尝了个遍。但我越来越觉得,一个钓手牛不牛,不光看他钓了多少,钓了多大,更要看他怎么对待钓上来的鱼。你辛辛苦苦,用着 Gamakatsu 的船竿,配着 Stella SW 8000HG 的轮子,绷紧了 YGK 的8号PE线,跟水下那头猛兽死磕了半小时,最后把它请上船,然后就随手一扔,让它在甲板上痛苦地蹦跶,最后在缺氧和惊恐中慢慢死去?兄弟,那你前面那半小时的英勇,简直就是个笑话。

鱼肉的鲜美,藏在一个叫“鲜味核苷酸”的东西里,而毁掉它的罪魁祸首,是鱼在垂死挣扎时身体里疯狂分泌的乳酸,还有血液里的腥味。所以,我们的目标就一个:让鱼在“无知无觉”中,以最快的速度、最完美的状态死去,并迅速锁住它一身的精华。这套流程,我管它叫“体面三部曲”,缺一不可。

第一步,放血。这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步。别用你那杀气腾腾的杀鱼刀乱捅。你需要一把专门的、极其锋利的刀,我个人偏爱一把小巧的 出刃包丁,刀尖锐利,刀身厚实,用起来得心应手。抓稳鱼,掀开一侧的鱼鳃,你会看到里面鲜红的鳃丝。对,就是那里,一刀切断连接的大动脉,然后反过来切另一边。或者更干脆点,在鱼尾接近尾鳍的地方,找到脊骨下方那条动脉,深切一刀。然后,立刻把鱼头朝下,扔进一个装了海水的水桶里。你会看到殷红的血水像墨汁一样散开,染红整个水桶。看着鱼的身体从鲜活的艳色慢慢变得苍白,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几分钟。这一步,能去掉鱼肉里至少八成的腥气,肉质也会变得更纯净。

第二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神经缔。这个词听着有点玄乎,其实就是“破坏神经”。这是从日本那边学来的精髓,玩高端鱼种的都懂。鱼就算放完血,大脑死亡了,它的脊髓神经系统在一段时间内还是活的,会继续抽搐,继续分泌乳酸。神经缔 就是要彻底终结这个过程。你需要一根特制的钢丝,有专门的 神经缔工具 卖,粗细根据鱼的大小来选。关键是找到下手的点,通常在鱼眼上方、头骨正中间,有一个微微软一点的凹陷,那就是它的大脑所在。用个尖锐点的东西(比如冰锥)先开个小口,然后把钢丝顺着脊椎骨的方向,又稳又准地捅进去,一直捅到鱼尾。你会感觉到钢丝在脊椎通道里穿行,同时鱼身会猛烈地、最后一次剧烈地抽搐一下,然后,瞬间就瘫软了,像一块石头。这就对了。这一下,鱼的肌肉彻底放松,ATP(三磷酸腺苷)的消耗被降到最低,鱼肉的僵直和熟成过程会被极大地延缓,鲜甜的口感能保持得更久。

做完这两步,你的鱼,已经超越了市面上百分之九十的“鲜鱼”。但还没完,最后一步,急速冰镇,是决定它能否成为刺身级极品的终极考验。

别再用那种大冰块了!鱼体直接接触大冰块,接触面太小,降温慢不说,还会压伤鱼皮和鱼肉。最好的方法,是制作“冰盐水”。在你的 钓鱼冰箱 里,比如我那个跟了我好多年的 禧玛诺(Shimano)医生的35L,先铺上一层厚厚的碎冰,然后倒进海水,比例大概是冰七水三,再撒上一把粗盐,让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迅速降到零度甚至更低。然后,把处理好的鱼,用干净的毛巾或者专用的保鲜袋包一下,再完整地浸入到这冰盐水里。让鱼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最短的时间里被冰冷的盐水包裹、渗透,从里到外均匀地、迅速地冷却下来。这样处理的鱼,鱼肉会呈现出一种漂亮的、略带透明感的质感,紧实又有弹性,那种鲜甜,是任何其它方法都无法比拟的。

我记得有一次在南海,运气爆棚,抽铁板搞上来一条二十多斤的 大章红。那家伙的力道,现在想起来胳膊都还发酸。当时船上好几个人都上来围观,七嘴八舌地说赶紧拍照赶紧称重。我没理他们,默默地拿出我的工具,放血、神经缔、冰镇,一套流程下来行云流水。旁边一个新手看得目瞪口呆,问我至于这么麻烦吗。我当时没多说,就笑了笑。等到晚上回港,大家各自处理渔获。我把那条 章红 的一部分鱼腩片下来,做了刺身。那肉,切下去的时候刀刃能感觉到微微的抵抗和弹性,切面上泛着一层迷人的油脂光泽。蘸一点点酱油和现磨的山葵,入口即化,那种鲜甜和旨味在舌尖上爆炸开来,没有任何一丝腥气。刚才那个新手尝了一片,眼睛都直了,半天说不出话,最后就蹦出俩字:“讲究!”

是啊,讲究。钓鱼人图的是什么?不就是这份与大海博弈的快乐,和品尝这份战利品的满足吗?如果你连最后这一步都做不好,那真是辜负了大海的馈赠,也辜负了那条用生命陪你玩了一场的鱼。

下面这个表格,是我自己总结的一些不同处理方式对鱼肉口感的影响,可能不完全科学,但绝对是我多年实践的真实感受。

处理方式 优点 缺点 最终口感(个人评分,满分5星) 备注
直接扔活水舱 鱼能活一段时间,看似“新鲜” 鱼在狭小空间持续惊恐,乳酸堆积严重,肉质发酸发柴 ★★☆☆☆ 最不推荐的方式,典型的“活罪”
上船后自然死亡 操作简单 缺氧窒息过程漫长,血液凝固在体内,腥味重,肌肉紧绷 ★☆☆☆☆ 对鱼和对口感都极不负责
放血处理 去除了大部分腥味,肉质有改善 神经仍在放电,肉质会很快僵硬,鲜味流失较快 ★★★☆☆ 算是及格线,比前两者好太多
放血 + 急速冰镇 去腥、保鲜效果好 未破坏神经,肉质的极致口感无法保证 ★★★★☆ 大多数船钓客的进阶操作
放血 + 神经缔 + 急速冰镇 完美去腥,阻止乳酸,最大限度保留鲜味和口感,适合做高级料理 操作繁琐,需要专门工具和技巧 ★★★★★ 这才是真正的“一本钓”精神,是艺术

所以,下次当你再 扬竿 中鱼,感受着 鱼竿 弯成一张漂亮的弓,听着轮子疯狂出线的警报声时,别光想着怎么把它弄上船。多想一步,想想怎么给它一个最体面、最完美的收场。这不仅关乎你的味蕾,更关乎一个钓鱼人的品格。你的冰箱里躺着的,不应该是一堆冰冷的尸体,而应该是一份份你用心对待过的、来自大海的珍贵礼物。这才是对那条用生命陪你玩了一场的鱼,最后的,也是最起码的尊重。

海钓怎么带鱼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