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港的船开得很慢,马达声突突地响,像是对这一天无言的总结。我没坐在船舱里,就靠在船舷边上,任凭带着咸腥味的海风把头发吹得乱七八糟。屁股底下坐着我的钓箱,冰凉,而且轻飘飘的,里面除了几瓶没喝完的水和半包饵料,空空如也。是的,又“泡干”了,或者用更流行的说法,叫“打龟”。
这事儿不新鲜,真的。对于任何一个把大量时间扔进大海的人来说,空手而归是家常便饭。但今天这口“干”,泡得我有点儿不是滋味。去的那个钓点,是外海的一处暗礁,我们叫它“黑毛坟场”,平时只要流水一对,天气不错,下去就是一顿狂抽。我今天带的家伙什儿,也是奔着破纪录去的。主攻竿是我的老伙计,一把Gamakatsu Attender II 1.5-530,这竿子的腰力你懂的,护线又灵敏,对付斤级黑毛(舵鱼)绰绰有余,碰上三五斤的家伙也能从容应对。轮子配的是Shimano BB-X Hyper Force C3000DXG,手刹轮的精髓就在于控线,尤其是在礁石区,多放一寸线可能就是“挂底”,少放一寸又不够自然。线组也是经典搭配,2.5号的主线配1.75号的子线,钩子用的是Gamakatsu 的一刀グレ 6号,专门针对黑毛刁钻的嘴。
一切都应该是完美的。凌晨四点出发,天边还是那种介于蓝和紫之间的颜色,空气里全是咸腥味和磯石上紫菜被太阳晒过的味道。到了钓点,流水……嗯,流水看起来也对。我熟练地打下第一勺诱饵,南极虾混着赤アミ,在清澈的海水里炸开一团粉色的云雾。然后挂饵,全层阿波钓组,轻轻一扬,抛投出去。整个动作行云流水,我自己都觉得帅。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太阳从海平面升起,把海面照得波光粼粼,刺得人睁不开眼,我的阿波就像个固执的哨兵,纹丝不动。我试着调整钓组的深度,从三米一路搜到十米,甚至换上了更重的阿波来抵抗底层更急的暗流。饵也换了花样,从单只南极虾,到两三只的“豪华装”,再到切了一小块活虾仁。没用,连个小杂鱼的盗饵信号都没有。整个大海就像一块巨大的蓝色玻璃,下面什么都没有。
同船的钓友老王,在船另一侧玩沉底,用的是重型铁板竿,挂着活虾,目标是石斑或者别的什么底栖鱼。他也一样,除了偶尔挂底损失几套钓组,剩下的时间都在抽烟和看我。他看我的眼神里带着一种“我就知道”的同情,因为玩矶钓的,特别是追逐黑毛这种聪明鱼的,最容易陷入这种自我怀疑的境地。是我的诱饵打得不对?是我的钓组不够自然?还是说,我根本就没读懂潮水?
我开始复盘。今天这潮水,看似在走,但总感觉“死气沉沉”。
| 潮汐特征 | 理想状况(爆钓日) | 今天实况 |
|---|---|---|
| 流速 | 稳定且有力,能将诱饵带形成清晰的诱饵带 | 时快时慢,甚至有半小时的“死流” |
| 方向 | 稳定冲击礁石区,形成洄流带 | 混乱,表层和底层水流方向不一致 |
| 水色 | 蓝绿色,能见度5-8米 | 过于清澈,“清澈见底,鱼不开口” |
| 温差 | 表层与底层温差小,鱼活性高 | 感觉水表温度偏低,可能是冷水团过境 |
看到没,问题可能就出在这儿。大海看起来和平时没什么两样,但水面之下的世界,可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钓鱼人,就像是站在岸边的瞎子,靠着一根鱼竿,一根线,去猜测几米甚至几十米深处那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今天,我猜错了。
这种“泡干”的滋味,五味杂陈。有挫败感,毕竟精心准备了一周,换来的是个空箱子。有自我怀疑,是不是我哪个环节的操作出了致命的问题?但更多的是一种敬畏。你永远不可能百分之百征服大海,它高兴了,给你几条鱼,让你乐呵几天;它不高兴了,你就算把最顶级的Daiwa Saltiga配上最骚的slow jig(慢摇铁板)扔下去,也只能捞回一捧海水。
我想起去年秋天,同样是这个“黑毛坟场”。那天也是这样的天气,我用着同样的装备,第一竿下去,阿波刚刚稳定,就是一个猛烈的下顿,黑色的浮漂瞬间消失在海里!我下意识地扬竿,一股蛮横的力量从水下传来,Gamakatsu Attender II瞬间弯成一个惊心动魄的弧度,轮子的泄力开始疯狂尖啸。那是一场漫长的搏鱼,我在礁石上腾挪,生怕线被锋利的礁石边缘割断。每一次它发力,我就顺势送线;每一次它力竭,我就快速收线。那种和水下巨物通过一根细线连接、斗智斗勇的感觉,简直让人上瘾。十几分钟后,一条体型惊人的米级黑毛被我请了上来,那身形,那力道,至今还清晰地印在我的脑子里。那天我爆箱了,钓箱盖子都盖不上。
快乐是真实的,今天的“泡干”也是真实的。钓鱼的魅力,恰恰就在于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每次出海都爆箱,那钓鱼就成了捕鱼,成了工作,失去了探索和惊喜的乐趣。正是因为有无数次“泡干”的铺垫,有无数次跑鱼的懊恼,那一次成功扬竿、那一次感受到的强烈顿感,才会显得如此珍贵,如此让人心跳加速。
船靠岸了。我拎着我那轻得可笑的钓箱,和老王互相拍了拍肩膀,啥也没说,但都懂。回家第一件事,不是沮丧,而是把我的宝贝竿子和轮子仔仔细细地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上油,保养。这套装备陪我“泡”过无数次“干”,也陪我创造过无数次辉煌。它们是我的战友,不是单纯的工具。
坐在书桌前,我打开了潮汐软件,开始研究下周的潮水。嗯,下周三,大潮汛,流水应该不错。我仿佛已经能闻到那股熟悉的、带着希望的海风了。至于今天?今天只是大海给我上的一课,告诉我别太狂,别把一切想得理所当然。
钓鱼嘛,钓的是鱼,但又不完全是鱼。是日出,是海浪,是那个等待阿波下沉的未知,也是这一次次“泡干”之后,依然收拾好装备,准备下一次出征的、该死的、不服输的劲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