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挂亮片,这玩意儿在我钓箱里永远都有一格专属的位置。不是那种花里胡哨、五颜六色的格子,而是被岁月和海水打磨得伤痕累累、铅体都露出本来面目的一格。有些新手朋友总觉得亮片这东西太简单,不就是一块铁皮嘛,能有多大道道?你要是也这么想,那可就离爆钓差着十万八千里了。
我手里用得最顺的一根竿子,是根老款的 DAIWA Saltiga AP C82-4,谈不上顶级,但就是趁手。配一颗 Shimano Twin Power SW 5000XG,暴躁,但安心。这套装备不是为了一两斤的小鱼准备的,它的目标,就是让你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巨物时,心里有底。线组我常年用 PE 2.0 的 Sunline Siglon,前面接上一段大概两米长的 30磅碳素前导。前导不能省,尤其是礁石区,这玩意儿就是你的保险丝。
亮片这东西,在我看来,就是个“骗子”,而且是个高级骗子。它不像软饵那么骚,也不像米诺那么真,它的魅力在于一种纯粹的、原始的反射和动态。你得让它“活”起来。
抛投,是第一关。别想着卯足了劲扔得越远越好。大海不是田径场。你要看的是“标点”。哪里有暗礁的边缘?哪里是两股水流交汇的地方,形成一道清晰的“流头”?哪里是深浅交界处的坎?这些地方,才是藏鱼的窝。把你的亮片,像个狙击手一样,精准地打到那个点上,或者让它顺着流漂过去,这才叫有效的抛投。有时候,风大,侧风能把你的亮2号PE线吹出一个巨大的弧度,这时候你就得压低竿尖,甚至把竿尖插到水里一小段,尽量让线和亮片保持直线,否则你根本感觉不到水下的任何信息。
亮片落水后,别急着收。打开线杯,用手指轻轻搭着线,感觉它下沉。这个过程至关重要。你是在用亮片的重量和下沉的速度读懂潮水的流速。流太急,40克的亮片下去就跟放风筝一样,那你得换60克甚至80克。流太缓,水跟死了一样,那你用个20克的小片子,慢慢悠悠地晃下去,反而更自然。很多攻击,尤其是来自底层的鱼,比如石斑、比目鱼,就是在亮片下沉的过程中发生的。你会感觉出线的速度突然变快,或者猛地一下停住——别犹豫,关上线杯,扬竿!十有八九是中鱼了。
如果亮片顺利到底,你会感觉到竿尖轻轻一弹,线也松了。好了,好戏开场。
最基础的玩法,就是匀速收回。这种玩法对付马鲛或者海狼这类追击型的鱼特别有效。但“匀速”不代表死板。你可以在收线的过程中,时不时地用竿尖轻轻抽一下,让亮片在水里有个突然的加速和侧闪。想象一下,一条小鱼正在逃命,突然受惊,猛地一蹿——就是这个感觉。这种节奏的变化,往往是引爆咬口的开关。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抽停”手法。亮片到底后,快速地用手腕连续小抽两到三下,把亮片从水底抽起一两米,然后停住,竿尖下压,让亮片带着松弛的线自由飘落。这个飘落的姿态,太致命了。一块中心平衡的亮片,比如最经典的 Hayabusa Jack Eye 系列,它在下沉时会像一片落叶一样,左右摇摆,闪烁着致命的光。几乎所有有攻击性的鱼都无法抗拒这种诱惑。海鲈最喜欢攻击这种下沉中的亮片,那口,不是啄,而是“咣”的一声,像有人在水下用锤子砸你的线,竿尖猛地一个大弯,手里的轮子瞬间开始尖叫。这就是搏鱼的序曲。
说到搏鱼,又是另一门学问。中鱼瞬间的扬竿作合一定要暴力,尤其是对付嘴硬的鱼。但刺穿之后,就不能再用蛮力了。你的Twin Power泄力早就该调好,让它去和鱼周旋。你要做的,是用竿子的腰力去“粘”住鱼。鱼发力要线,你就顺着它的劲头弓着竿,保持住线的紧绷,但绝不跟它拔河。它一停,你立刻开始收线,竿子下压收线,抬竿时利用竿子的弹力把鱼往回拉一小段。这个过程叫“泵鱼”。如果感觉鱼在疯狂地往礁石堆里钻,那就得强硬一点,锁半圈泄力,用竿身硬把它顶回来,这是在赌,赌你的前导线比礁石上的牡蛎壳更硬。我有一次在舟山一个离岸孤礁上,挂着一块80克的银色亮片,沉底抽了两下,一个死口,线像被高速列车拉着一样往外狂出。我知道是大家伙。跟它耗了十几分钟,它一直想往脚下的一个礁石缝里钻。我当时心一横,把泄力拧死了一点,整个人后仰,用全身的重量去扛,Saltiga AP的竿身弯成了一个让人心惊胆战的弧度。几秒钟的僵持,我感觉线在礁石上摩擦的“滋滋”声,心都凉了。但最后,还是把它从礁石边上硬生生拖了出来。是一条接近一米的大海鲈,出水后疯狂洗鳃,水花溅了我一脸,那股子腥味,比什么香水都好闻。
钓无定律,不同的情况,需要不同的策略。下面这个表,是我自己总结的一些经验,不是金科玉律,但可以给你个参考。
| 目标鱼种 | 推荐亮片克重 | 核心操作手法 | 标点选择 |
|---|---|---|---|
| 海鲈 (Sea Bass) | 30g – 60g | 抽停(Lift & Fall),尤其注意飘落过程 | 礁石边缘,流沟,养殖排附近 |
| 马鲛 (Mackerel) | 40g – 80g | 高速平收,伴随小幅抽动 | 开阔水面,潮水流头处 |
| 石斑 (Grouper) | 60g – 100g | 沉底慢跳(Bottom Bouncing) | 水下礁石结构,沉船,深坑 |
| 烟仔/鲣鱼 (Bonito) | 20g – 40g | 水面系快速抽击(Skipping) | 追逐小鱼群时,海面有炸水 |
| 比目鱼/各类底栖 | 30g – 60g | 贴底拖动,小幅度挑逗 | 沙底与礁石交界处 |
记住,亮片的颜色有时候也很关键。天气晴朗,水色清,用银色、蓝色这种反光强的自然色。天阴,水浑,就试试金色、粉色或者带夜光的,增加一点穿透力。我有个秘诀,就是用马克笔在银色亮片上画几道黑色的条纹,模仿竹荚鱼的斑纹,有时候有奇效。
玩亮片,玩到最后,其实玩的不是那块铁,是你对海洋的理解。是风,是浪,是潮水,是藏在水下你看不到的结构,是鱼的饥饿与警惕。每一次抛投,都是一次提问。而那条咬口的鱼,就是大海给你的回答。有时候,它给你惊喜;更多的时候,它让你打龟。但这个过程,这个站在礁石上,听着海浪,感受着咸湿海风灌进领口,等待着竿尖被一股蛮力拽得狠狠点头的瞬间,就是我们这些钓鱼佬戒不掉的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