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轮盘怎么绕线

每次看到码头上那些小年轻,拿着崭新的轮子,让渔具店老板用机器“嗖嗖嗖”几分钟就缠好一盘线,我心里就直摇头。他们不懂,这绕线,根本就不是个“任务”,它是你和这片大海、和你未来的对手之间,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是你亲手为自己准备铠甲和长矛的过程,这里面有讲究,有门道,甚至有点玄学。

你以为绕线就是把线弄上去那么简单?错。一盘线绕得好不好,直接决定了你能不能把那条破了你个人记录的大鱼拉上船。线要是绕得松松垮垮,大GT一个猛冲,外层的线瞬间就能勒进内层,直接卡死,结果就是“啪”的一声脆响,你除了手里一根空荡荡的竿子和一颗滴血的心,什么都留不下。这叫炸线,不,这比岸投路亚的炒粉(wind knot)要命多了,这叫“内爆”,是绝望的代名词。

我玩船钓快二十年了,烧掉的线钱能再买条小艇。从最早的尼龙线,到现在的8股、12股PE线,手里的轮子也从入门的Shimano Nasci换到了现在的“毕业装备”——一颗用了六七年的Shimano Stella SW 8000HG和一颗专门搞慢摇的Ocea Jigger 2001NRHG。轮子是你的心脏,线就是你的血管,这血管里的血流得顺不顺,全看你最开始下的功夫。

来,今天不聊那些虚的,就聊聊我这套老掉牙但绝对管用的绕线法。

先说准备工作。新轮子拿到手,别急着上主线。我习惯先把它拆开,不是大卸八块,就是把线杯、摇臂这些拿下来,用干净的布擦一遍,感受一下那种金属的冰冷和精密。新买的Varivas Avani Casting PE SMP 8号线,300米一盘,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这就是你接下来几个月甚至几年里,跟海里那些巨物对话的喉舌。

找个下午,别赶时间。泡一壶浓茶,把轮子固定在竿子上,再把竿子牢牢插在某个地方。我通常会用一个专门的竿架。然后,关键的东西来了:一个水桶,装满清水,还有一块干净的吸水毛巾。把那盘新线整个扔进水桶里,让它彻底浸湿。为什么?因为PE线在湿润状态下会更柔顺,能更好地被拉紧,排得更密实。这算是我个人的一个小秘诀,干线硬上,总感觉少了点灵魂。

接下来是打结。主线连线杯,很多人用各种复杂的结。我不用。我就用最简单的改良版Arbor Knot,绕两圈,打两个死结,拉紧,剪掉多余的线头。这个结的作用只有一个:在你不幸被清杯(线全部被拉光)的最后一刻,给你一个心理安慰。它不需要多强,因为真到了那个地步,你留也留不住。

重头戏来了——上线的张力控制。渔具店的机器快,但它的张力是恒定的,是死的。而手绕,能让你感受到线的生命。我会把线从水桶里捞出来,穿过那块湿毛巾,然后用左手攥住毛巾,通过攥的力度来控制线的张力。这个力道,没法教,纯粹是经验。太松,前面说的“内爆”等着你;太紧,会损伤线,还会影响轮子的出线顺滑度。

我一边匀速地转动摇臂,一边用左手感受着那根8号PE线穿过湿毛巾时冰凉又带着恰到好处的阻尼感,右手稳稳地控制着速度。眼睛要死死盯着线杯,看着线一层一层、紧密地、像机器打印出来一样整齐地排列上去。这个过程很枯燥,甚至有点像修行。300米的线,我通常要花上半个多小时。这半小时里,我脑子里会过电影一样闪过很多画面:可能是上次在南油深海,用一根MC Works’ EXPLOSION 818XX的竿子,配着 همین个8000型的轮子,跟一条近百斤的黄鳍金枪搏斗了四十分钟的场景。那鱼的力道,就是通过这根线,一五一十地传到我手臂上的。我能清晰地回忆起它每一次打桩(向下猛钻)时,线被绷紧到极限,发出“嗡嗡”的悲鸣。

如果当时我的线没有绕好,任何一个微小的松垮,都会在那种极限拉力下变成致命的弱点。

绕到什么程度算满?这也是个大问题。我的标准是,线体最高处,要距离线杯边缘的斜坡至少留出1.5到2毫米的距离。千万别绕满了,以为那样能多存几米线。绕太满,高强度抛投波趴(Popper)或者铅笔(Pencil)这类风阻大的拟饵时,出线稍微不顺,立马就是一团“鸟巢”,解都解不开,那心情,比跑鱼还难受。

轮子型号 PE线号数 建议线杯饱满度(距边缘) 适用钓法
Stella SW 5000-6000 3-4号 2.0 mm 近海轻型铁板、水面系路亚
Stella SW 8000-14000 5-8号 1.5 – 2.0 mm 南油GT、金枪鱼等大型鱼种Popping
Ocea Jigger 1500-2000 1.5-3号 1.0 – 1.5 mm 慢摇铁板(Slow Jigging)
Twin Power XD C3000 1-1.5号 2.0 mm 岸投海鲈、轻度根钓

主线绕完了,还没结束。接下来是前导线。玩海钓,特别是路亚,PE主线搭配碳素前导线是铁律。PE线没有延展性,信号传导好,但不耐磨;碳线(Fluorocarbon)则正好相反。它们的结合,才是完美的杀戮机器。

前导线的选择,得看你的目标鱼。搞GT,我起步就是170磅的Seaguar FXR fluorocarbon,长度大概留个两米到两米五。连接主线和前导,我只信一个结——FG结。这个结被很多人称为“最强线结”,不是没道理的。它顺滑,结节小,强度能最大程度保留主线的拉力值。

编织FG结,同样是种修行。网上教程一大堆,但我更相信手指的记忆。一正一反,交叉缠绕,收紧的时候要用牙齿和双手同时发力,一点点把结“勒”进PE线的纤维里,直到它变成一个半透明、紧实得像焊接在一起的小点。一个完美的FG结,在穿过竿子导环的时候,你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顺滑得像没这回事儿。如果你打的结在过导环时有“咔哒”的顿挫感,拆了,重来。别抱侥幸心理,大海会惩罚每一个细节上的懒惰。

记得有一年,在某个无名礁盘附近,我用一个120克的Stickbait,一个超远投砸进了白浪区。饵刚落水,一个黑影就从水下窜上来,一口闷住,然后就是那要命的“吱——”长鸣,我的Stella 14000XG瞬间出线超过一百米。那是一条估摸着超过40公斤的巨型牛港(GT)。在它往礁石区冲的第一个回合,我硬生生把竿子插进水里,用侧向的力道强行改变它的方向。搏斗过程中,我能清楚地感觉到FG结无数次地穿过导环,每一次都像在考验我的心脏。如果那个结但凡有一点瑕疵,挂到导环,后果不堪设想。

最终,那条鱼拉上来了。我坐在船边,看着那颗在极限拉力下依然完美的FG结,比看到鱼获本身还满足。

所以你看,绕线,从来就不是一件小事。它是你对自己负责,对你的装备负责,更是对你将要面对的那个强大的对手,表达最基本的敬意。当你亲手、一丝不苟地把几百米线缠上轮子,当你用手指和牙齿打出一个无可挑剔的FG结,这套装备在你手里就不再是冰冷的工具了。它有了你的温度,你的汗水,你的期待。

当你站在船头,迎着咸腥的海风,奋力将拟饵抛向那片深蓝,线轮飞转,PE线带着你的意志呼啸而出的时候,你会明白,这一切的准备,都是值得的。因为从你开始绕线的那一刻起,这场人与鱼的较量,其实已经开始了。

海钓轮盘怎么绕线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