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吃,尤其说到吃自己钓上来的鱼,市面上那些冰鲜货色在我眼里,都少了点灵魂。特别是扁食这类贴着海底过活的家伙,比如 牙鲆、多宝鱼,甚至是几条肥硕的 舌头鱼,它们肉质的鲜美,藏着一片海的密码,你得用对方法才能把它解开。很多人钓上来,欢天喜地拿回家,葱姜豆豉一蒸,或者干脆红烧,结果吃起来总觉得差点意思,肉质要么发“死”,要么有点土腥气,远没有想象中那种惊艳。问题出在哪?就出在从鱼出水到下锅前的这几步,也就是“腌制”。
这词儿其实不准确,我更愿意叫它“唤醒”。你不是在用调料去“腌”它,去压制它的味道,而是用最简单、最精准的手段,去“唤醒”它肉质里最顶级的风味。
要聊这个,就不能不从钓它开始。因为怎么钓,决定了你拿回家的鱼的“状态”,状态不对,神仙也难救。我玩船钓底栖鱼,这么多年下来,装备换了一轮又一轮,最后常驻船上的,是一根 Gamakatsu LUXXE OCEA JIGDRIVE B60L-RF 的慢摇竿。别嫌它软,钓扁食,要的就是竿尖那一点点敏锐的“粘性”。轮子我配的 Shimano Ocea Conquest 201HG,顺滑、稳定,是我最信赖的伙伴。主线用 YGK G-Soul Super Jigman X8 的 PE 1.2号 线,前导是 Seaguar FXR 碳线,20磅 足够。这套组合的核心就是灵敏,能把海底最微弱的信号,清清楚楚地传到你手上。
钓点通常选在沙泥底和礁石区的交界处,那里是它们埋伏捕食的天堂。我最爱用的不是传统的沉底钓组,而是一个改良的 天平钓组。铅坠我用一个 Jackall Lazer Beam 40g 的小铁板代替,下面接天平,子线绑一枚 Gamakatsu 千又 5号 钩,挂上活虾或者一小块鱿鱼。这么做的好处是,在提逗竿子时,那枚小铁板会在水下闪烁、摆动,起到诱鱼的作用,而活饵则是最后的必杀。
操作上,关键在于 控线。船一到钓点,放线到底,感觉到铁板触底的瞬间,立刻收紧虚线,让竿尖微微吃住铁板的重量。然后就是极其耐心的、一下一下地轻敲海底。扁食的吃口,跟那些横冲直撞的鱼完全不同。它不会给你一个猛烈的拉扯,多数时候,是竿尖轻轻一“闷”,感觉就像挂到了一个软软的海底垃圾。或者,在你提竿的瞬间,忽然觉得水下“重”了那么一点点。这就是信号。这时候千万别大力 扬竿,手腕一抖,刺穿鱼嘴就行。搏鱼 过程也很有意思,它们会像一块吸盘一样死死趴在海底,你得有技巧地、持续地施加压力,把它“拔”起来。
好了,鱼上船了,重头戏来了。第一步,也是最多人忽略的一步:放血。必须在鱼还活着的时候,用锋利的刀在鱼鳃下或者尾部大动脉处来一刀,然后立刻扔进装着冰块和海水的活鱼仓里。让它在低温海水中慢慢流尽血液。这一步,直接决定了鱼肉有没有腥味,肉色是否纯净。
带回家后,别急着开膛破肚。我的 秘诀 来了:低温排酸。把鱼用厨房纸擦干,特别是体表的粘液,然后用一张新的、干爽的厨房纸包起来,再套上保鲜袋,放进冰箱的零度保鲜层,放上至少6到12个小时。这个过程,和高档牛肉的熟成一个道理。鱼肉里的三磷酸腺苷(ATP)会分解成肌苷酸(IMP),这是鲜味的主要来源。经过排酸的鱼肉,不仅腥味全无,鲜味会提升一个档次,口感也会变得更加紧实、弹牙。超市买的鱼为什么软趴趴的?就是少了这关键的一步。
排酸完成后,才开始正式处理。刮掉细鳞(有些扁食甚至不用刮),剖开鱼肚,把内脏清理干净。最关键的是那条贴着主骨的血线,一定要用勺子或者刀尖彻底刮除干净,这是腥味的第二大来源。处理好的鱼身,用清水冲一下,立刻用厨房纸吸干所有水分。记住,全程要干爽。
现在,才到调味。我的配方极其简单,因为好的食材,不需要复杂的调料去画蛇添足。准备一个小碗,倒入适量的日式昆布酱油,一点味淋,几滴清酒。姜和葱,不要切片切段,用刀背拍散,拍出汁水,扔进酱汁里。然后,就是我个人的点睛之笔:挤入几滴新鲜的 柚子醋。对,你没看错,就是 柚子醋。它那清爽、独特的果酸香气,能够完美地中和鱼肉的油脂感,同时把“鲜”味提升到一个匪夷所is所思的高度。
把调好的酱汁,用手均匀地涂抹在鱼身的两面,以及鱼腹内部。力道要轻柔,像是给它做按摩。然后,把它放在一个盘子里,盖上保鲜膜,再放回冰箱冷藏,让它静静地入味。时间不用太长,根据鱼的大小和厚度,半小时到一小时足矣。时间太长,盐分会过多地渗入,让鱼肉脱水,口感变“柴”。
对于不同的扁食,我也有不同的偏好:
| 鱼种 (Species) | 最佳尺寸 (Optimal Size) | 肉质特点 (Texture) | 个人推荐做法 (My Recommended Method) |
|---|---|---|---|
| 牙鲆 (Flounder) | 1-3斤 (0.5-1.5kg) | 细腻,蒜瓣肉明显 | 清蒸,或用我的秘制酱汁轻腌后香煎 |
| 多宝鱼 (Turbot) | 2斤以上 (1kg+) | 肥厚,胶质感强 | 红烧或剁椒,但腌制后烤制风味绝佳 |
| 舌头鱼 (Sole) | 越大越好 | 紧实,鲜味集中 | 干煎,或做成经典 一夜干 |
用我的方法腌制过的牙鲆,拿去清蒸,出锅后只需淋上一点热油,那股混合着豆豉、柚子清香和鱼肉本身鲜甜的复合香气,能让人瞬间明白,为什么我们如此痴迷于出海。或者,用平底锅少油慢煎,两面金黄,鱼皮微脆,鱼肉在筷子下像蒜瓣一样散开,蘸一点点盘底的酱汁,送入口中……那一刻,你会觉得,之前在海上吹的所有冷风,熬的所有夜,跑掉的所有大鱼,全都值了。
这不仅仅是一套处理鱼的方法,它是我对大海的敬意。从 读懂潮水 选定出海的时机,到精心搭配钓组与鱼对话,再到细致地处理渔获,每一步都是一个仪式。我们从大海那里获取了馈赠,就有责任用最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它,把它最美好的一面呈现出来。这味道,是海的味道,是风的味道,也是一个钓鱼人,对这片蓝色星球最深沉的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