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作品怎么拍摄

多少次了,那记要命的顿口传来,手腕上传来的蛮横力道让你瞬间肾上腺素飙升,你下意识地扬竿、刺鱼,然后才是弓竿、搏鱼。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是你演练了上千次的肌肉记忆。直到那条漂亮的GT(牛港)在船边洗鳃,水花四溅,你才猛然想起,挂在头上的运动相机,压根就没按录制键。

就那一下。完了。所有惊心动魄的瞬间,都只留在了你一个人的记忆里,像一场只有自己看过的电影。想跟钓友吹嘘,都找不到证据。这就是我们玩海钓,拿起相机的初衷。不是为了当什么网红,就是想把那些大海恩赐的、值得回味的瞬间,给它钉在时间里。

别跟我扯什么“用眼睛记录就好”,真正的大物,在你搏斗的时候,脑子是缺氧的,一片空白。事后能想起来的,只有泄力撕心裂肺的尖叫,和胳膊酸痛的余味。而影像,能让你在某个喝着小酒的深夜,一遍遍回味那份狂喜和挣扎。

所以,怎么拍?这事儿真没那么玄乎,但也绝对不是把相机往头上一戴就完事了。

先说设备,这东西丰俭由人,但有几个坎儿你得迈过去。运动相机是标配,防水、防抖、广角,就是为这事儿生的。但你别傻乎乎地就只用一个头戴。我跟你说,头戴视角是第一人称,代入感强,但它的毛病是致命的:你的视线到哪儿,画面就到哪儿。你低头看个轮子,观众就只能看到你的鞋;你一激动猛回头跟船长喊话,画面就飞了。所以,头戴机,我只把它当作一个补充机位,记录你最原始的反应。

真正的主力机位,我个人极力推荐胸挂,或者用那种能固定在救生衣肩带上的夹子。为什么?它的视角比头戴要低,更稳定,能同时拍到你手上的动作、弯成满月的竿子,以及竿尖指向的前方海面。这是一个叙事感最强的“黄金视角”。观众能清楚地看到你是如何控线,如何操作轮子,以及鱼在水下是如何发力把你的竿子拉弯的。这才是故事。

光有两个机位还不够,如果你想让你的片子看起来“值钱”,就必须有一个固定在船舷或者栏杆上的第三方机位。用一个大力夹,或者更专业的船用支架,把第三个相机固定住,镜头对准你的钓位。这个机位的作用是提供一个冷静、客观的“上帝视角”,它能完整记录下你从抛投到中鱼再到搏鱼的整个身体姿态,以及你和大海之间的那种对抗关系。当你在后期剪辑时,把第一人称的紧张、黄金视角的细节和上帝视角的宏大场面交织在一起,那味道,一下就出来了。

我个人对几个机位的看法,简单总结一下:

机位位置 优点 缺点 我的秘诀
头戴式 强烈的沉浸感,真实记录视线所及 画面晃动剧烈,视角不可控,容易拍到无关画面 只在搏鱼最关键的阶段作为补充,或者用来拍一些特写,比如绑钩、挂饵。
胸挂式/肩夹式 视角稳定,完美兼顾人、竿、海,叙事性最强 可能会被自己的胳膊或者竿柄挡住部分画面 调整好角度,稍微偏向持竿手一侧,确保能拍全竿子的弧度。这是 核心机位,电池一定要管够!
船体固定式 画面最稳,视角宏大,能拍出人和环境的关系 安装麻烦,角度固定,无法捕捉细节 用它来拍延时,记录一天光影和潮水的变化,或者作为搏鱼的全景镜头。开船的时候对着船头拍,乘风破浪的感觉很棒。

说完了机位,再聊聊拍什么。记住,一条鱼的视频,主角绝不仅仅是那条鱼。

你的作品应该是一首短诗,而不是一份说明书。你要拍的,是出航前码头的晨雾,是挂满水珠的Varivas Avani SMP 8号PE线,是你在给击抛一百八的波趴(popper)换上BKK 5/0三本钩时专注的眼神。这些都是铺垫,是情绪的积累。没有这些,后面的高潮就会显得突兀和廉价。

当潮水开始流动,水色变得通透,那就是信号。别等中鱼了再开机,永远要提前预判。比如玩铁板抽沉船,当你的禧玛诺OCEA JIGGER 2000NR轮子的计数器显示快要到底了,就该开机了。因为最猛的攻击,往往就发生在你抽第一竿或者第二竿的时候。你得把竿尖那个神经质的抖动、那稍纵即逝的信号给录下来,这才是技术的体现。

中鱼之后,别光顾着鬼吼鬼叫。虽然肾上腺素上头时很难控制,但你要有意识地去做一些事。比如,刻意把弯成极限的竿身展示给胸前的相机,让观众看看这根天龙(Tenryu)Spike Tuna的腰力有多强悍。比如,在收线的间隙,快速瞥一眼头上的相机,给一个混合着痛苦和兴奋的表情。声音也很重要,别关掉麦克风。PE线摩擦导环的“嘶嘶”声,泄力被拉响的警报,你粗重的喘息,甚至是对着鱼骂的几句脏话,这些都是最真实、最生动的现场音。后期千万别用什么燃爆的音乐把它们全盖掉,那是暴殄天物。

我跑过最大的一条鱼,就是在玩慢摇。那天用的是一支EverGreen Poseidon Slow Jerker 603-4的竿子,配了200克的铁板,目标是深场的红甘。在一个海底小山丘的结构旁,一个沉闷的咬口,竿子直接插水。我当时就懵了,只知道死死顶住。泄力像疯了一样出线,整整十分钟,一米线都没能收回来。胸前的相机忠实地记录了这一切,竿子被压在船舷上,发出“咯咯”的呻吟,我整个人被那股力量拽得变了形。最后,线组不堪重负,断了。

我瘫坐在甲板上,一句话都说不出来。那个视频,我后来反复看了很多遍。虽然没有鱼,但它比我任何一次成功钓获的视频都更震撼。因为它记录了失败,记录了面对大海深处未知力量时的那种无力感和敬畏。所以,别怕拍到“龟”的视频,也别怕拍跑鱼。真实,永远是最高级的技巧。

最后,当鱼成功弄上船之后,别急着关机。给它一个特写。拍拍它绚丽的鳞片,拍拍它有力的尾鳍,拍拍那个深深嵌入它嘴角、立下汗马功劳的拟饵。如果你选择放流,那就更要拍下来。当你把它放回水里,看着它摆摆尾巴消失在蔚蓝之中,那个镜头,是你整个作品的升华。它表达了你对生命的尊重,对大海的感恩。

说到底,拍摄海钓,你记录的不是一次征服,而是一次相遇。你的镜头里,要有风,有浪,有船,有装备的细节,有你的汗水和专注,有鱼的挣扎和美丽,甚至要有跑鱼的遗憾和对下一次出航的期待。把这些都拍进去,你的作品,才真正有了海的灵魂。

海钓作品怎么拍摄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