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海钓这事儿,看着简单,可门道多了去了。大到你手里那根动辄好几千上万块的竿子和轮子,小到线上绑的一个小小的八字环,哪个环节出了岔子,都可能让你空手而归,甚至断竿断线,赔了夫人又折兵。而在这所有环节里,最最基础,又最容易被新人甚至一些玩了几年的人忽视,结果吃大亏的,就是海钓轮怎么装线这档子事儿。
你可能觉得不就是把线缠上去嘛,谁不会?呵,太天真了。陆亚淡水随便玩玩可能问题不大,大不了炒个粉、炸个线,顶多损失点子线,耽误点时间。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面前,面对那些脾气火爆、力大无穷的目标鱼种,你线没装好,那就等着欲哭无泪吧。那根线,是连接你和未知海怪的唯一生命线,这条线上的任何一个隐患,都会在鱼讯来临、肾上腺素飙升的瞬间被无限放大。
我见过太多次了。有人花大价钱买了颗顶级的纺车轮,配了根好竿子,兴冲冲去了,结果呢?抛投出去就炸线,一团乱麻,解半天解不开,好不容易解开了,下次还是炸。或者中条海鲈、石斑什么的,鱼不大,可轮子泄力响得跟警报似的,最后线从轮杯里整个脱出来缠在主轴上,直接卡死,线也断了。究其根本,八成就是装线没装对。
正确的装线,尤其是往纺车轮上装PE线,是有讲究的,而且是个技术活儿,更是一个“良心活儿”。良心在哪?良心在你对装备的负责,对每次抛投的期待,对可能遇到的那条大鱼的尊重。
首先,线要选对。海钓嘛,PE线是主流,低延伸、高拉力、耐磨损,这些优点无可替代。但PE线有个特性,它不像尼龙线或碳线那样有记忆性,而是比较“散”。如果缠得不够紧实,或者缠线方式不对,就特别容易“咬线”,就是线层与线层之间勒得很紧,大力扬竿或者中鱼瞬间,最外层的线勒进内层线里,结果要么抛不出去,要么泄力不顺畅,瞬间断线。尼龙线虽然有记忆性,容易产生卷曲,但在某些特定的钓法,比如一些需要浮力的延绳钓或者对线组隐蔽性要求不是那么苛刻的情况下,或者作为矶钓的子线,它也有一席之地。理解不同线的特性,是正确装线的第一步。
线材类型 | 主要成分 | 延伸性 | 强度(同直径) | 耐磨损性 | 优点 | 缺点 | 装线关键 |
---|---|---|---|---|---|---|---|
PE线 | 高强度聚乙烯纤维 (Dyneema, Spectra等) | 极低 | 极高 | 较高 | 感度好,信号传递直接,远投性能优秀,不吸水 | 怕摩擦、容易劈线、需搭配前导线,不易打结 | 必须保持足够张力 |
尼龙线 | 聚酰胺 | 较高 | 一般 | 一般 | 价格便宜,有弹性缓冲,柔软易打结,不吸水 | 有记忆性易卷曲,感度低,强度相对较低 | 避免大力拉伸后立即缠绕 |
碳氟线 | 碳氟聚合物 | 较低 | 一般 | 极高 | 水中折射率低(隐形),耐磨性极好,切水快 | 价格高,相对硬挺,不易打结,有记忆性 | 多用作前导线或子线,不常做主线缠绕轮子 |
看吧,PE线最大优点伴随的就是最大缺点:低延伸带来的高感度同时也意味着缺乏弹性缓冲,所有力量全靠线和轮子硬扛。所以,怎么把这条“硬汉”服服帖帖、紧紧实实地缠到轮杯上,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我装线,从来都是自己动手,而且有点儿“仪式感”。首先,找个安静的地方,把线轴放在一个稳固的地方,让线能顺畅地出来。我喜欢用个小纸箱,中间穿个筷子或者小棍儿,把线轴套在上面,这样线出来的时候阻力均匀,不会忽快忽慢。当然,你也可以用毛巾或者泡沫板压住线轴,甚至有些人会把线轴放水里,借水的阻力。方法很多,核心只有一个:给线施加一个稳定、持续的张力。
然后,把PE线的一头用一个简单的结(比如一个绕圈加几个死扣)固定在轮杯的轴芯上。注意,别绕太多圈,一层就行,主要作用是防滑,让线头不至于在轮芯光滑的表面打滑空转。有些人喜欢在轴芯上缠点电工胶布增加摩擦,这方法也行,但我更倾向于把线缠得紧实些,靠线自身的张力固定。线头打好结固定在轴芯上后,就开始转动摇臂了。
这时候,最考验耐心的环节来了——给线施加张力。我通常是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即将进入导线规的线段,用均匀的力道夹紧,让线“吱吱”响着被卷进轮杯。这个张力不能太大,太大了会把线拉细甚至拉伤,而且轮子卷起来会很吃力;也不能太小,太小了线缠不紧,等着炸线吧。这个“合适”的力道,完全得靠手感去摸索,去体会。线在指尖滑过,你能感觉到它的纤维在轻微的摩擦、微微的绷紧,那种感觉对了,出来的线排才会整齐、密实。
一边摇动摇臂,一边要观察线在轮杯里的排布。纺车轮的线排系统(比如禧玛诺的Aero Wrap II或者达瓦的Cross Wrap)会帮你把线交叉缠绕,防止咬线。但即使是再好的线排系统,也得靠你输入的线是有稳定张力的才行。如果发现线往一边偏了,或者哪里缠得松了,停下来,检查线轴是否有问题,或者手指施加的张力是否稳定。
装线的量也是个大学问。轮杯上通常有个标记,告诉你建议的缠线量。最理想的状态,是线缠到距离轮杯边缘大约1.5毫米到2毫米的位置。缠得太满,抛投时线阻力小,理论上能抛更远,但太容易炸线,尤其是逆风或者手法不对的时候,瞬间就能给你一团炒粉,能让你一下午的好心情全毁了。缠得太少,抛投距离会打折扣,而且中大鱼时,如果鱼强行要线,卷线量不够可能直接把线放完,那可就尴尬了。所以,这个度,是无数次抛投和搏鱼经验堆出来的。
PE线和前导线的连接也很重要,但我今天主要说主线装轮。前导线通常是碳氟线或者尼龙线,用以增强线组的耐磨性、隐蔽性和缓冲性。连接主线和前导线的结,FG结是目前公认的比较牢固和平顺的结法,因为它是一个摩擦结,结身很细小,通过导环时阻力很小,不容易损伤导环和竿子,也能最大限度减少抛投时的阻力。但FG结练起来需要时间,手笨点儿的,或者在晃动的船上,可能需要点儿耐心。当然,也有其他结法,比如GT结、辫子结等等,各有优劣,但FG结在我这儿是首选,没有之一。
装好线,并不是说就万事大吉了。每次钓鱼回来,如果是在海水里用过,一定要用清水冲洗轮子和线杯,特别是线杯边缘和导线规那里,把盐分冲掉。盐分这东西对渔具的腐蚀性太强了,而且盐粒附着在线上,会增加线之间的摩擦,影响下次使用。冲洗完,放到阴凉通风处自然晾干,避免暴晒。定期检查线况也很重要,尤其是线的前端几十米,那是承受抛投、打结、磨损最厉害的部分,如果发现起毛、变色或者有硬伤,赶紧剪掉,别省那几米线,一条大鱼可能就值你一盘线钱。
在我看来,好好给你的海钓轮装线,就像给你的战靴系好鞋带,给你的武器擦亮刀刃一样,是出征前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准备。它不光影响你的抛投效率,影响你控线的手感,更在扬竿中鱼、跟鱼搏鱼的最关键时刻,决定你是否能顺利把鱼请上岸。线缠得不好,轮子性能再好也白搭;线缠得好,哪怕轮子不是顶级的,也能发挥出它应有的水准。
我不是那种追求极致装备的路亚达人,也不是只玩船钓或者岸钓的偏执狂。我喜欢大海带来的所有可能性。但在装备的打理上,我始终信奉一个原则:基础必须扎实。装线,就是这个基础里最最扎实的一环。它是你信心的一部分,是你信任你手里家伙的一部分。当你在茫茫大海上,读懂潮水,找到理想的标点,成功抛投出完美的一击,然后感受到那期待已久的强烈顿口,轮子发出泄力的“滋滋”声,竿子弯弓如满月,你知道,是时候开始搏鱼了。而支撑你完成这一切的,除了你的经验和技术,就是那盘你亲手、带着敬畏和期盼缠上去的、紧实可靠的渔线。它不只是一捆线,它是你通往成功渔获的桥梁,是你和那片蓝色未知世界最直接的连接。所以,别嫌麻烦,好好对待你的轮子和线吧,它会用沉甸甸的渔获回报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