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浮漂线组啊,看着简单,里头的门道可多着呢。尤其是海钓,风浪、水流、标点、鱼情,哪个都跟淡水不一样,这漂怎么绑,怎么用,是真讲究。不是随便穿几个豆子挂个漂那么简单,每一个环节,都有它存在的理由,都是无数次空军和爆护里头摸索出来的。
就拿最基础的漂线组来说吧。我这人,偏爱用碳素线做主线,或者PE线前头接一段长长的碳素前导。为啥?这碳线比尼龙线切水性好,不容易受风影响,而且耐磨,碰上礁石啥的,心里踏实点。PE线呢,灵敏度高,远投厉害,但直接用容易磨损,所以前头那段碳素前导是必须的,2号到5号看情况,防磨、缓冲,还隐蔽。
再来说怎么绑这颗小小的、可调节水深的救星——太空豆。这东西啊,是活漂线组的灵魂。你看啊,从线头捋过来,先穿一颗太空豆。这太空豆,得选合适线径的,太松了会滑深,太紧了伤线。穿法也讲究,得小心翼翼地把主线穿过太空豆配套的那个小钢丝圈,然后把线捋过去。穿好一颗,再穿一个线挡或者叫半圆挡珠,这个主要是为了挡住漂座,防止漂座滑到太空豆下方。然后,就是漂座了。这漂座,我通常用带快拆的,换漂方便。穿好漂座,再穿一颗半圆挡珠,最后再来一颗太空豆。你看,就是太空豆–挡珠–漂座–挡珠–太空豆这么个顺序。这上头的太空豆和挡珠,就是控制你钓棚深度的。想钓多深,就把它们捋到哪儿,简单吧?但这里头有个细节,你捋完深度后,最上面那颗太空豆,别压得太紧,稍微留一点点活动余地,有时候能缓冲一下,也防止长时间紧绷伤线。下面那颗太空豆,主要是用来固定漂座不往下滑的。
漂座下面,通常是连接铅坠和子线的地方。这里我喜欢用一个小号的八字环或者快速别针。这玩意儿绑在主线末端,结实就行,改良克林奇结(Improved Clinch Knot)或者帕洛玛结(Palomar Knot)我都常用,看个人习惯,打完一定要拉紧,用水或者口水润滑一下再拉,免得烧线。这八字环是整个线组承上启下的关键。
铅坠怎么配?这可不是随便抓一把挂上。得跟你的浮漂吃铅量匹配。浮漂上一般都标着吃铅多少克。你的铅坠总重,就得接近这个数,让浮漂立起来后,露出水面的部分刚好是你想要的高度,比如只露出漂尾最亮的那几目,或者阿波漂露出顶端那个颜色。铅坠的形状也有讲究,橄榄形铅坠阻力小,下沉快,适合流水;分体咬铅呢,可以均匀分布在线上,让饵的下沉姿态更自然,也更灵敏。我有时候会用一颗主铅,再搭配几颗小咬铅调整配重和平衡。比如浮漂吃铅3克,我就挂一颗2.5克的橄榄坠在八字环上面,再在线组上咬几颗0.2克或0.3克的咬铅微调,直到浮漂状态完美。这配铅的过程,有时得在岸边或者水桶里反复试几次,确保漂相立得稳、吃铅准。
八字环下面,就是连接子线和鱼钩了。子线我一般用碳素线,比主线磅数低一两级,比如主线是4号碳线,子线就用3号或者2.5号。子线的长度看情况,有时长点,饵在水里更飘逸自然;有时短点,信号传递更快,特别是在流水或者鱼口轻的时候。子线绑在八字环另一端。
最后就是鱼钩了。钩子选什么型号,那得看钓啥鱼,用啥饵。钓黑鲷、鲈鱼,我常用千又钩或者伊势尼钩,大小从2号到6号不等,主要看饵料大小和鱼嘴大小。用虾或者小蟹做饵,千又钩歪嘴的设计挂饵牢,刺鱼也稳。钓黄鱼、石斑啥的,可能就得上丸世钩或者管付钩了,钩条粗点,强度高。绑钩我喜欢用内穿结(Snell Knot)或者外穿结,这种结绑出来,鱼线和钩柄是平行的,发力点好,刺鱼穿透力强,特别是钓那些嘴硬的鱼。当然,简单的金门结(Uni Knot)或者改良克林奇结也能用,看你习惯。绑完钩子,整个浮漂线组才算齐活儿。
这套线组绑好,可不是绑完了事。每次出海,我都得检查一遍,线有没有毛刺?结打得牢不牢?太空豆是不是还紧?铅坠有没有松动?这都是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尤其在海上,跑一条大鱼,可能就因为一个没绑好的结。
而且这浮漂线组,怎么钓,怎么用,更是经验活儿。抛投出去,看水流,看风,怎么控线让漂稳稳地走在你想要的位置上。是让它随着流水自然漂,还是顶着流走?读懂潮水太重要了,涨潮的哪个阶段,落潮的哪个位置,水流方向,都能告诉你鱼可能在哪儿聚集。有时候水面看着平静,水下却是暗流涌动,你的浮漂如果老是跑偏,或者漂尾不正常地晃动,那可能就是水下情况复杂,得调整钓棚或者铅坠。
再就是看漂相了。这可不是书本上能学全的。鱼吃口,有的是一个干净利落的下顿,浮漂瞬间没入水中,得赶紧扬竿!有的是慢慢地顶漂,浮漂一点点往上冒,那可能是鱼在吸饵或者在钩子上蹭。有的是一个缓慢的斜拖,浮漂歪着身子走,可能是鱼咬着饵游走了。甚至有时候,仅仅是漂尾不正常的停顿一下,或者左右轻微晃动,都可能是鱼在试探。这些微小的信号,都需要你全神贯注地盯着,时间久了,自然就有了第六感。像我去年在南澳那边,守鲈鱼,那口儿轻得跟蚊子叫似的,漂就那么微微一个斜抖,要不是经验告诉我那是鲈鱼的习性,绝对就错过了,结果那条大鲈鱼上来,足足有八斤,拉得手都发抖,那感觉,值了!
搏鱼的时候,浮漂线组不像底钓那么硬碰硬。因为有子线和浮漂,整个线组相对有点弹性。中鱼了别慌,先稳住,控竿,把鱼遛出障碍区,然后靠轮子的泄力慢慢跟它耗。主线、子线、竿子的调性,泄力的设定,是一个整体,得配合好。竿子我喜欢用3米6到4米5的矶竿,1.5号到3号,腰力得足,太软了搏大鱼吃力,太硬了又容易切线。纺车轮搭配2500型到4000型,齿比看你习惯,收线快慢都行,关键是刹车要顺滑。
海钓这玩意儿,浮漂不过是工具的一种。但用好了,它能让你在别人钓不到的地方,精准地找到鱼层,能抓住那些微弱的鱼口,能让你感受到海水的呼吸和鱼儿的动态。每一次看着浮漂在水面起起伏伏,那种期待,那种与大海无声的交流,是别的钓法给不了的。有时候就算空手而归,光是看着那片海,吹着海风,心里也是舒坦的。这绑浮漂,看似是重复的动作,实则每一次都在心里想着,这次去哪个点?水深多少?可能会有什么鱼?用什么饵?绑的时候,就已经把希望和经验,一点点注入线组里头了。这才是海钓浮漂,对我来说,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