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北海钓场怎么样

深圳北海这片水域,每次说起来都复杂。它不是那种能让你一眼望穿到底的纯净海域,周遭环境挺喧嚣,养殖区也近,但恰恰是这种“复杂”,让它变得更有意思。如果你带着野钓的虔诚和对大物的渴望,它会给你惊喜;如果你只是图个轻松休闲,它可能就有点“不解风情”了。

记得有一次,夜里两点多,船老大会合后,柴油味和咸腥味混着,就这么钻进了墨黑的海面。那晚月亮被云遮得严严实实,能见度极差,只能靠雷达和船老大几十年积攒的“第六感”摸索。我的目标很明确—— 鲈鱼石斑。这种天气,水底肯定不安生,鱼儿可能更靠边,也可能被激流冲到意想不到的地方。我心里默念着,这种时候,就是考验你对潮水、对水底结构的理解,更是考验你装备极限的时候。

我向来相信,玩海钓,尤其是在深圳北海这种暗藏玄机的钓场,装备不是越贵越好,而是要“对路”。我的主力竿是一支伽马卡兹(Gamakatsu)的LUXXE CHEETAH RR系列96MH,长度刚好,2.9米,调性适中偏硬,MH调性在应对北海这种多变的水情和鱼情时,简直是万金油。竿子重心靠后,抛投起来不费力,更重要的是,它那份敏感度,即使是碳线前导下鱼儿轻微的蹭线,都能清晰地传到手上。轮子,我配的是禧玛诺(Shimano)的斯特拉(Stella)C5000HG,理由很简单——它可靠。在高强度搏鱼和长时间抛投回收中,那种顺滑和扎实感,能让你在与大物的拉锯战中多一份底气。主线我用的YGK G-Soul X8 Upgrade 2.5号PE线,拉力值足够,出线顺畅,在暗夜里全凭手感,这线的顺滑度是关键。前导线则是西格(Seaguar)的FXR系列8号碳线,抗磨性极佳,在水底乱石区跟石斑硬碰硬,没它真不行。

那晚,我们靠着船老大对“暗礁区”的指点,在一片水流稍缓的区域停了下来。我先是尝试了几竿米诺(Minnow),想看看水层上方有没有鲈鱼追击。哈迪路亚(Rapala)的X-Rap Saltwater 12cm,在水里摆动得很妖娆,但我拉了几竿,除了偶尔挂到些海草,没有任何动静。鲈鱼不咬,可能还没到它活跃的时候,或者它们藏得更深。

于是我换上了我的“杀手锏”——铅头钩配软饵(Soft Plastic)。我用的是DAIWA D-Swim Jig Head 20克,搭配狂爪(Keitech)的Easy Shiner 4.5英寸T尾软饵,颜色选了“西瓜红”,这种颜色在浑浊或光线不好的水里,穿透力特别强,很多时候能出奇效。我开始尝试慢速沉底,让铅头钩带着软饵触底后,轻轻地小幅度跳底,然后停顿,再跳。这动作,模仿的是受伤的小鱼或者在海底觅食的虾蟹。这活儿得细致,眼睛看着竿尖,脑子里描绘着水下地形,手上传来的每一次“咚”的触底,都要分辨清楚是碰到石头还是鱼轻微的触碰。

就在我耐心重复了几十次这样的操作后,突然,竿尖传来一股和触底完全不同的——一种沉重而又带着明显拉拽感的“顿”!我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猛力扬竿刺鱼!那一刻,鱼线上传来的力量不是平时的“噌”一下被拉走,而是“嗡”的一声,仿佛有块大石头被线拉住,接着就是一股子横冲直撞的蛮力。纺车轮的卸力系统开始尖叫,那声音在寂静的夜海上特别刺耳,也特别让人肾上腺素飙升。

“石斑!”我喊了一声,船老大赶紧过来帮我调整船位,避免鱼钻进礁石。这感觉,是搏鱼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我紧紧地握住竿子,弓着腰,身体跟着竿子的弯曲幅度调整重心。石斑的特点就是第一波冲击力极强,而且喜欢往洞里钻,我必须把卸力控制在一个它能出线但又拉不住的微妙平衡点上。不能硬拉,不然线会断,也不能松懈,不然它一头扎进暗礁缝隙,你就只能切线了。我采取的是“泵杆”技巧:竿子高高扬起,然后利用竿子的弹性压下去,快速收线,再扬起,再收线。一点一点地,把鱼从水下深处“泵”上来。每一次收线,都能感受到那股沉重的反抗力,它在水下摇摆挣扎,想挣脱钩子。大约搏了将近五分钟,手腕都有些酸麻了,一条足有十斤重的青石斑终于被拉到了船边。在强光手电的照射下,那宽大的身躯,墨绿色的斑点,还有它那不服气的眼神,哇!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被一扫而空。

这张表格,是我总结的一些在北海用得比较多的路亚配置,仅供参考:

目标鱼种 推荐路亚类型 适用场景/水层 常用颜色 备注
鲈鱼 米诺(Minnow) (浮水/悬浮, 9-14cm), 铅笔(Pencil) (水面系), VIB 中上层至中层, 活跃期或搜寻鱼群 银、蓝、珍珠白、亮绿、电镀色 匀速收线或抽停,夜间或黎明更有效
石斑 软饵(Soft Plastic) (铅头钩搭配T尾/卷尾, 3.5-5英寸), 慢摇铁板(Slow Jig) 底层至中底层, 礁石区、沉船点 棕、红、墨绿、夜光、亮片 贴底搜索,小跳或缓收,感知水底结构
金昌 小克重铁板(Micro Jig) (15-30g), 亮片(Spinner) 中上层至表层, 追逐小鱼群 银、蓝、粉、金、镭射 快速收线,或小抽结合落水,需要高灵敏度轮
红友/军曹 波扒(Popper) (大口径, 10-15cm), 大型铁板(Jig) (60-100g) 中上层, 追逐或伏击 活鱼色、亮片色、夜光 大幅度抽动,制造水花或震动,需要强劲的竿子

在北海,读懂潮水是门大学问。不是简单地看潮汐表,而是要结合实地水流、风向、甚至气压。比如涨潮初期落潮末期,通常是鱼口最好的时候。特别是大潮汛,水流的冲击力强,鱼儿会沿着流线觅食,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把你的饵精准地送达到它们可能埋伏的流障区反水区。比如那次,船老大就根据水面上几片细小的水花判断出了水下有一股暗流,我们把船停在暗流的边缘,果然就碰上了那条大石斑。

还有一点,北海的夜钓常常比白天更有效率。白天船多、人多,水面也嘈杂,鱼儿警惕性高。到了晚上,少了干扰,大鱼往往会更放肆地出来觅食。而且夜钓对体力和专注力的要求也更高,你需要适应黑暗,全凭手感和经验。

这么多年下来,在北海,我钓到过让人兴奋的鲈鱼群,也遗憾过几次被礁石磨断线跑掉的大家伙。每次空军,我都会反复琢磨,是不是抛投的精准度不够?是不是控线的时候没能第一时间感觉到鱼的吃口?是不是拟饵的泳姿没能完全发挥出来?钓鱼,特别是路亚,就是不断学习,不断调整的过程。你必须学会观察水面,哪怕是细微的水花、气泡,都可能是鱼儿活动的信号;你要感受水温,不同温度,鱼的活跃度不同,栖息水层也不同;你甚至要闻海风的味道,有时候风向和风力都会直接影响你的抛投和拟饵的呈现。

我不喜欢那些只追求数量、把钓鱼变成“打鱼”的理念。在我看来,钓鱼的乐趣,在于与大海的对话,与鱼的智斗,在于你每一次抛投出去的希望,和每一次收回时的思考。北海的水,有些时候确实浑浊,有些时候也确实让人空手而归,但它从不缺乏挑战和惊喜。那些在海风中守候的夜晚,那些竿子弯弓时传来的颤栗,那些成功将大鱼擒获时的激动,还有那些和钓友们一起分享渔获、吹牛聊天的时光,才是真正让我着迷的地方。它不仅仅是海钓场,它更像是一个无声的老师,教会我耐心,教会我谦逊,也教会我,即便在看似普通的场所,只要你用心去探索,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野性”和激情。

深圳北海钓场怎么样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