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出海钓鱼怎么找人工

在舟山这片海域混迹了快二十年,从最初跟着船老大在近岸抛两竿,到现在能自己摸透那些“人工”标点,算起来也算是个老炮儿了。要我说,舟山出海钓鱼,特别是想找那些大个头、想体验那种暴力拉扯的快感,光指望天然礁盘那是远远不够的,你得学会怎么找“人工”点。这玩意儿,才是真正的财富密码。

什么叫“人工”?别以为就是人工鱼礁区那几块石头。在我看来,所有那些非自然形成的水下结构,都是人工点——废弃的网箱架子、沉船、桥墩群、航道浮标下的缆绳、甚至是一些不为人知的管道、废弃码头水下的桩基。这些地方,是鱼的家,是它们避风、觅食、繁殖的温床。特别是那些深海网箱养殖区,一旦废弃,底部堆积的饵料残渣和微生物,能吸引来一大批食物链底端的生物,紧接着,就是虎视眈眈的掠食者。

我刚开始那几年,也是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看人家去哪儿我就去哪儿。结果呢?不是空军,就是小猫三两只,根本过不了瘾。后来我才琢磨明白,你得有自己的“地图”,得学会“读水”。这第一步,就是装备。一个靠谱的探鱼器GPS海图机,这可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是你在茫茫大海上找“家”的眼睛和大脑。我船上现在用的这套Garmin Echomap Ultra 126sv,那显示屏大得跟块小电视似的,高频ClearVü和SideVü扫描一开,水下结构和鱼群的位置、密度,看得一清二楚,连水底的沙质、礁石还是泥巴,都能大致分辨出来。GPS海图机呢,不仅能精准定位,还能把你的航迹、发现的标点全部记录下来,下次来,直接就往那儿奔。那些藏在深海里的老船帮子,很多都是靠SideVü横向扫描发现的,你从正上方开过去,它可能只显示一团模糊的信号,但侧扫就能给你描绘出一个清晰的轮廓,甚至能看到沉船上断裂的桅杆、散落的甲板残骸。

找人工点,除了设备,更重要的是经验。你得和当地的老渔民多聊,他们嘴里的“哪哪儿沉了条船”、“以前是养鱼的,现在荒废了”,这些都是宝贵的线索。当然,你不能全信,更不能只靠听,听来的信息,你得自己去验证。我这几年,光是验证那些“道听途说”的沉船点,就跑了无数趟。有时是假消息,有时是找错了地方,但一旦撞上一个没被过度开发的秘密标点,那感觉,比中彩票还来劲。有一次,我就是听一个老渔民说大猫山附近水深二十几米的地方,以前有个小渔船被撞沉了,也没打捞。我开着船,就着那老头儿比划的大致方位,用探鱼器来回地扫。足足扫了两个小时,正当我准备放弃的时候,探鱼器屏幕上突然出现一个明显的凸起,形状不太规则,旁边还有密集的鱼群信号!我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打上标点,放下锚。那一天的渔获,简直能让所有人都眼红。

要说在这些人工结构区域,最常遇到的目标鱼种,那可就多了。根据水深和水流,会有不同的惊喜。

鲈鱼、真鲷、黄鱼:这些是舟山海钓的常客,尤其喜欢在结构复杂、水流相对缓慢的区域栖息。

石斑鱼、老虎斑:这些大货,更是人工结构的死忠粉,特别是沉船、礁洞这种地方,它们一扎进去,就很难再拽出来。那股子蛮劲儿,能把你的竿子弯成大虾米。

章跳(大鱿鱼)、墨鱼:这类头足纲生物也特别偏爱在人工结构上抱卵、捕食,特别是夜间,用灯光诱捕或用特制的木虾钓组,常有意外之喜。

偶尔还能撞上鲣鱼、小金枪:如果标点在外海,或者有强流经过,这些掠食性鱼类也会被聚集在这里的小鱼吸引过来。

针对这些不同鱼种和水深,我的钓法也灵活多变。

钓法类型 目标鱼种 推荐装备配置 核心操作技巧 备注
路亚钓法 鲈鱼、真鲷、小型金枪、鲣鱼、章跳 路亚竿: 2.4-2.7米ML-M调性(Major Craft Triplecross TCX-S862M),纺车轮: 3000-4000型(Shimano Vanquish 4000XG),PE线: PE 1.5-2号Daiwa J-Braid Grand X8),前导线: 碳线20-30LB。拟饵:沉水铅笔VIB米诺Rapala X-Rap Saltwater)、软虫德州钓组 精准抛投定层搜索快抽慢摇抽停结合模仿活饵泳姿 适合水面中上层活跃鱼种,对操作技巧要求较高。
沉底钓法 石斑、真鲷、黄鱼、章跳、老虎斑 船竿: 2.1-2.4米硬调性(如宝熊Okuma Salina),鼓轮/纺车轮: 5000-8000型(Shimano Talica II 20Stella SW 8000PG),PE线: PE 3-5号Duel Super X-Wire 8),前导线: 碳线50-80LB。钓组:倒吊、散尾、天平。钓饵:活虾小鱿鱼沙蚕小青蟹 找底绷紧主线感应鱼讯及时扬竿暴力控鱼避免钻洞。 适合底层结构区域,对线组强度要求高,易挂底。
铁板钓法 石斑、真鲷、章跳、鲣鱼、黄鳍金枪鱼 铁板竿: 1.8-2.1米快调性(Shimano Ocea Jigger S624),铁板轮: 1000-2000型(Daiwa Saltiga 15H),PE线: PE 4-6号前导线: 碳线80-120LB。铁板:慢摇铁板Seafloor Control Arcadia)、高速抽铁板Jackall Blast Jig),重量80-200克。 读懂探鱼器信号判断鱼层各种抽动手法慢摇晃快抽落底轻点)、持续控线 对体力消耗大,但能应对深水巨物,需根据水深和流速选择铁板重量。

我最享受的,还是用路亚竿在人工结构附近精准抛投的感觉。那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器械高度合一的体验。特别是用一支Graphiteleader Super Calamaretti GSSS-862ML这样的鱿鱼竿去钓鲈鱼,虽然不是正经对口,但那竿子灵敏度高得吓人,饵在水下每一点细微的触碰,都能清晰地反馈到你的手心。当沉水铅笔(比如Jackall Colt Pencil Diver)在水下模拟受伤小鱼的姿态,突然被一股大力截住,竿尖猛地被拽弯,星拖发出“吱吱”的响声,PE线(我通常用YGK G-Soul X8 Upgrade PE 1.5号)被拉得笔直,那瞬间的强烈顿感和随之而来的暴力扬竿刺鱼,肾上腺素直接飙满。然后就是搏鱼,不是一味蛮力,你得学会控线读懂鱼的走势,在它冲向结构的时候,用竿子的腰力把它硬生生拽回来。那种你来我往的拉锯战,最后把鱼稳稳地到船边抄起,看着那闪耀着鳞光的鱼儿在甲板上挣扎,心里甭提多痛快了。

当然,在这些人工结构区域钓鱼,挂底是家常便饭。这玩意儿简直是钓鱼人的噩梦,但也是你必须面对的现实。我刚开始的时候,一挂底就心疼得要死,一条VIB几百块,没了就没了。后来,我琢磨出一些“秘诀”。首先,了解水底地形,探鱼器不是摆设,能大致分辨出哪些区域是平坦的,哪些是乱石堆。其次,调整钓组。比如用铅头钩软虫,我会选择倒钓钓组,主线直接连接铅坠,再用子线连接软虫,这样铅坠先触底,软虫悬浮在上方,减少挂底几率。再有,用活饵沉底钓石斑,我会把铅坠和主线用一个失手线连接,一旦挂底,只牺牲铅坠,主线和鱼钩还能保住。最后,不要死守一个点,即使是个爆钓点,你把周围的鱼钓得差不多了,或者挂底太严重,就果断换地方,大海这么大,能钓的地方多的是。

我还记得有一回,和几个钓友在大榭岛附近的一个废弃油井平台边上。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海面波光粼粼,海风带着特有的咸腥气,夹杂着一丝柴油味。探鱼器屏幕上,平台桩柱周围密密麻麻的鱼讯,简直让我兴奋得手舞足蹈。我们尝试了各种钓法。我用慢摇铁板,一支Maxel Transformer F50SP慢摇轮,配上Seafloor Control Arcadia150克铁板,一路抽上来。每次下到平台底部,轻轻一晃,竿尖就传来“嗵”的一声闷响,抬竿就中!那铁板竿弯曲的弧度,配合PE 4号主线80LB的碳线前导,感觉能把鱼直接从水里拽出来。上来的是一条条足有七八斤的瓜子斑,那鱼拉力十足,在水面还会猛烈地挣扎。旁边用活虾沉底的钓友也没闲着,连杆中了好几条大真鲷。那天我们几个人,钓到下午,鱼舱都快满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那种收获的满足感,但更重要的,是发现和征服未知标点的快感。

舟山的海钓,不像有些地方,鱼情那么稳定。这里有挑战,有惊喜,有你意想不到的鱼种,也有让你空手而归的沮丧。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更让人着迷。你得学会尊重海洋,读懂潮汐表,明白涨退潮的流向和流速对鱼情的影响;你得观察风向浪高,判断出钓的安全性和舒适度;你得留意水色水温的变化,这些都是鱼儿是否活跃的信号。这些东西,书本上学不来,得靠一次次的亲自出海,用你的眼睛看,用你的手感受,用心去领悟。

所以啊,舟山出海钓鱼找人工点,这不仅仅是找一个地方,更是找一种境界。你得有足够的耐心去探索,有足够的毅力去坚持,有足够的智慧去解读。当你开着船,驶向那片你通过无数次尝试才找到的秘密标点,海风吹拂着你的脸庞,阳光把海面晒得像碎银子,而你的探鱼器屏幕上,鱼群信号密密麻麻——那一刻,你就会明白,所有付出的努力,都值了。这才是海钓的精髓,是那些只看渔获数量、不懂探索乐趣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的。

舟山出海钓鱼怎么找人工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