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的鱼钩怎么分解掉

清晨,海风带着股子湿漉漉的腥咸直扑脸上,那艘老旧的渔排在微波里晃晃悠悠,甲板上,我正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条刚刚出水的金目鲷,它还在拼命挣扎,鱼鳃一张一合,粉红色的鳃丝清晰可见。我盯住它嘴角边缘那枚泛着金属光泽的J型钩,钩尖已经牢牢嵌进肉里,却又没伤到要害。心里长舒一口气,这鱼,有救。

干海钓这些年,见过的鱼比我吃过的米都多,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什么石斑、红友、金枪、牛港、马鲛、鲈鱼、鲷类,就没有没打过交道的。起竿、搏鱼、遛弯,这些都是钓鱼的乐趣,可说到底,要把鱼钩安全快速地从鱼嘴里摘出来,这才是衡量一个钓手是不是“老炮儿”的真本事。很多新入行的哥们儿,中鱼激动得手抖,手忙脚乱地搞半天,鱼是摘下来了,可鱼嘴都撕烂了,或者鱼鳞蹭掉一大片,甚至自己手也被钩子扎穿,那可就不是钓鱼而是“杀鱼”了,搞不好一条好好的鱼,放回去也活不了。所以啊,这分解鱼钩的门道,比你想象的要深,它不是单纯的工具使用,更是对鱼的敬畏,对大海的尊重。

先说说吃饭的家伙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事儿上,我从不将就。止血钳,长嘴的,绝对是我的首选。那种医用不锈钢的,细长、前端带锯齿咬合面,能牢牢夹住钩柄,而且能伸进鱼嘴深处。普通的尖嘴钳也行,但手感和精度差着一大截,关键是没止血钳那种自锁功能,操作起来不方便。如果遇到那种嘴巴特别深或者钩子吞到食道的,我就得上我的“大杀器”了——专业摘钩器,T字把手的那种,前端是个小钩子,可以顺着鱼线滑下去,勾住鱼钩的弯部往外拽。这玩意儿说实话用得不多,但只要用上一次,你就会觉得没它不行。

再有就是控鱼器,不是那种一拽能把鱼嘴拉脱臼的,而是能稳定住鱼身子的。我常用软胶柄的专业控鱼钳,或者直接戴上防割手套,特别是对付石斑马鲛这种牙口厉害的家伙,不戴手套,分分钟给你手上划出道子来。有时候,为了不伤鱼体表黏膜,我还会准备块湿毛巾,或者直接把鱼放在浸湿的解钩垫上,保持鱼身湿润,降低对鱼的应激。记住,摘钩子,不能急,不能慌,更不能暴力。你得先把鱼控稳了,它挣扎得越厉害,越容易加重损伤。

我个人偏爱无倒刺钩或者压倒刺的钩子。有些朋友可能觉得无倒刺容易跑鱼,但那真是经验不足的表现。只要扬竿刺鱼到位,线组搭配合理,无倒刺钩跑鱼率根本没那么夸张。而且,一旦中鱼,摘钩那叫一个利索,钩子一拔就出,鱼几乎不掉鳞,出血量也小,放流的存活率高出一大截。

这里我得啰嗦几句,关于钩子的选择,真的是个哲学问题。

对于路亚钓法,我通常会把三本钩的倒刺用钳子压平,或者直接换成无倒刺的三本钩。单钩的话,更是直接选无倒刺的J型钩管付钩

饵钓,特别是活饵钓,我极力推荐圆形钩(Circle Hook)。这玩意儿的优点是,它很少会钩到鱼的食道或鳃部,通常都是挂在嘴角。原理是鱼吞食时,圆形钩不会立刻刺穿,而是随着鱼的游动,钩尖在鱼嘴里旋转,最终滑到嘴角刺入。这样一来,摘钩的难度和对鱼的伤害,一下子就降到最低。你可能觉得它中鱼率比不上J型钩,但对于放流来说,圆形钩是鱼最好的朋友。

讲完了工具,就得说说实际操作了。这可不是一套死板的流程,得看鱼的脾气,看钩子挂的位置。

第一步:控鱼。

鱼刚出水,通常是最躁动的。如果是海鲈、鲷鱼这类嘴唇相对坚硬的鱼,我会直接用控鱼钳夹住它的下唇,把它提起来。注意,是提起来,而不是拎起来,尽量让鱼的身体保持水平,避免损伤脊椎。如果是像金枪、GT这样的大型掠食鱼,体型太大,只能在水边控制,或者直接拉上甲板,但务必在甲板上铺上厚厚的湿垫子。对付像石斑笛鲷这类滑溜溜的鱼,或者马鲛这种牙口极好的,我通常会用湿毛巾盖住它的眼睛,让它安静下来,然后用手轻轻按住鱼鳃盖后端,让它无法大幅度甩动。记住,手不要直接伸进鱼鳃里,那是最致命的伤。

第二步:观察钩位。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决定了你用什么方法。

浅钩: 钩子挂在鱼的嘴角、上下颚的硬骨上,肉眼可见,钩柄甚至露在外面。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深钩: 钩子被鱼吞进了嘴巴深处,甚至到了食道或者鳃部。这种最麻烦,也最考验技术和耐心。

第三步:分解鱼钩(针对不同情况)。

1. 浅钩:

这是最常见也最容易处理的。

定位: 用眼睛确定钩尖的方向和受力点。

固定: 一手稳稳地控制鱼,另一手拿着止血钳,夹住钩子的弯部或者钩柄。

用力: 顺着钩子进入的方向,轻轻地、果断地往外拔。关键是“顺着”两个字,不要逆着钩尖的方向拔,那样会扩大伤口。

旋转: 如果是J型钩,有时候轻轻旋转一下,就能让钩尖脱离鱼肉。如果是无倒刺钩,基本上就是“秒摘”,手一松,钩子就出来了。

2. 深钩:

这个就得讲究策略了。深钩意味着鱼已经吞饵,钩子通常在鳃弓或食道。

判断: 首先要看鱼的活力。如果鱼已经奄奄一息,或者钩子钩在鳃丝上大量出血,那往往是回天乏术了。但如果鱼还有活力,就要尝试挽救。

工具选择: 止血钳是首选,如果不够长,就得上专业摘钩器

操作技巧:

用钳子: 如果能看到钩子,用长柄止血钳夹住钩子弯部或柄部,顺着鱼线的方向,先向钩尖方向轻推一点点,让钩尖脱离肉,然后再缓缓向外拉。这个“推”的动作很重要,它能避免你生拉硬拽,造成更大的撕裂。

用专业摘钩器: 这东西是专门为深钩设计的。沿着鱼线,把摘钩器的小钩子滑到鱼钩的位置,卡住鱼钩的弯部,然后一手拉紧鱼线,一手顺着鱼线方向,用摘钩器向外推,同时旋转,直到把钩子顶出。这个需要练习,熟练了非常高效。

终极手段——剪线: 这是我最不愿意见到的情况。如果钩子吞得太深,根本无法触及,或者钩子钩在鳃丝上,任何拉扯都会导致大出血,那么,我宁愿选择剪断鱼线,让钩子留在鱼肚子里。听起来残酷,但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很多时候,钩子在鱼体内会随着时间被腐蚀或者排出,鱼反而有更大的生存几率。当然,这是在碳钢钩或者不锈钢钩,且尺寸不大的情况下。那些巨大的铁板钩,就别指望了。

第四步:检查与放流。

钩子摘下来后,别急着把鱼扔回水里。

检查伤口: 看看鱼嘴有没有大面积撕裂,有没有大量出血。如果是轻微出血,问题不大。

确认活力: 把鱼放入水中,用手轻轻托住它的腹部,让它的头部面向水流方向,让水流通过它的鳃部,帮助它恢复呼吸。如果鱼能自己游动并保持平衡,说明它恢复了活力,就可以放手让它回归大海。如果它还在翻白肚,或者无法游动,就多托一会儿,甚至可以慢慢地、轻轻地带动它游动,直到它有力气自己离开。

我记得有一次在西沙,一条红斑吃口凶猛,收线回来才发现,那重型J钩直接扎进了它喉咙深处,几乎看不见了。当时海风不小,船摇晃得厉害,我一手死死按住鱼,另一只手拿着长止血钳往里探。能感受到钳子尖碰到了钩子,但就是使不上劲。额头冒汗,船长在旁边喊:“老王,不行就剪线吧,反正鱼也大,能吃。”我心里一咬牙,这鱼品相太好,放生是第一位的。深吸一口气,调整姿势,把船的晃动也算计进去,钳子再深一点,凭着手上的感觉,终于,钩子在钳尖儿上轻轻转动了一下,然后一股巧劲儿往外一带,J钩带血丝儿地出来了!那红斑,下水后缓了几分钟,一摆尾,跟个红色的闪电似的,一下子就钻进深蓝里,连个影儿都找不着了。那一刻,比钓上任何一条大鱼都让我有成就感。

说到底,海钓不仅仅是跟鱼斗智斗勇,更是跟自己较劲,跟大海对话。每一条鱼,无论是留下还是放生,都值得我们用心对待。特别是那些打算放流的鱼,我们更有责任让它以最好的状态回到大海的怀抱。那些关于“海钓的鱼钩怎么分解掉”的技巧,并非只是简单的技术操作,它们承载着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对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期盼。所以,每次出海,我都会带上那些吃饭的家伙,准备好那份耐心和责任心,因为我知道,下一次,那条期待已久的鱼,或许正等着我,温柔地将它送回深海。

海钓的鱼钩怎么分解掉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