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竿怎么会后退呢?妈的,问得好!这话要是没经历过的人听了,多半以为你脑子瓦特了。竿子不都是往前抛、往上扬的吗?怎么还能往后退?可要是你真的在海上跟某些玩意儿死磕过,尤其是那帮子玩儿命的家伙,你就会明白,竿子不光能后退,它他娘的还能生生把你从船舷上往海里拽,或者把你的胳膊肘子扯到它不该到的角度,让你当场怀疑人生。
第一次真正体会到这股子“后退”的邪劲儿,是在西沙。那会儿刚换了套自以为很顶的装备——Ripple Fisher Big Tuna 710F,配的Stella 18000SW,主线PE8,前导150磅碳线。我当时觉得自己就是海上的霸主,什么鱼来了都能给它干趴下。结果呢?一个标准的深水铁板抽停,竿子刚弹起来,还没来得及收线,就感觉手上传来一股无法形容的巨力,不是简单的下坠,不是抖动,而是一种纯粹的、蛮横的、不讲道理的拖拽。竿尖瞬间被拉得笔直,然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竿子不是顺着我的力道往上弹,而是直勾勾地往我身后、往船舷外的那片深蓝里,猛地一沉,仿佛水下有台拖拉机在开。我整个人差点被这股劲儿带得跪在甲板上,那感觉就像是你手里抓着根铁棍,然后一头大象撞过来,力道完全是反着来的。那一刻,你脑子里根本来不及想是鱼还是什么鬼,只有俩字:完了!
后来才知道那是条好大的金枪鱼,具体多大没捞上来,因为它在我还没稳住阵脚的时候,就借着船的惯性,直接一个“death run”,把线组蹭在海底暗礁上,嘣!清脆一声,只留下我手里那根还在颤抖的空杆,和手臂上传来的麻痹感。那次之后,我对“后退”有了深刻的理解,也对我的装备哲学有了彻底的颠覆。
“退”的不是竿子,是你的心,是你的防线,是你以为掌控一切的傲慢。要避免这操蛋的“后退”,得从根儿上琢磨透:那家伙为什么能让你“退”?它想去哪儿?你怎么拦住它?
首先,竿子的选择,这玩意儿是你的延伸,是你的武器。不是越硬越好,也不是越贵越好。它得有“腰力”,什么叫腰力?就是竿子弯到底,你还能感觉到一股不屈的支撑力,而不是软趴趴地就废了。打个比方,拉屎,你光用膀子力气不行,得从腰上发力,竿子也是这个道理。像我后来对付GT (大牛港) 这种近乎野蛮的鱼,就特别钟爱那些高模量碳纤的竿子,比如Yamaga Blanks Galahad系列或者MC Works’ Explosive。它们的调性通常偏向Fast或者Extra Fast,意味着竿尖相对灵敏,能感知到细微的吃口,但一旦中鱼,力量会迅速传导到中后段,也就是竿子的“腰部”,提供强大的止鱼能力。如果竿子腰力不够,那中鱼瞬间,你会发现你扬竿的动作几乎是徒劳的,鱼头一扭,直接往障碍区里猛冲,那时候你想拦都拦不住。
其次,轮子和泄力,这才是真正的生命线。你竿子再硬,泄力没调对,照样被玩儿死。我一般会随身带个测力计。出海前,把主线和前导线绑好,然后拉着线在甲板上走,泄力基本设定在主线磅数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比如说,PE8 (80磅) 的线,我通常会把泄力设在20-25磅左右。这个值不是死的,要根据鱼情和水下结构灵活调整。比如水下全是礁石暗洞,那你泄力就得稍微调紧一点,一中鱼就得死死地把它从老巢里往外拔,不能给它任何喘息的机会。反之,如果水域开阔,底下干净,那可以稍微放松点泄力,让它跑一跑,卸卸力,但也不能放得太死,不然线杯转得跟飞机螺旋桨似的,线都快给你放光了,鱼还没停。
现在市面上主流的纺车轮,比如Shimano Stella SW和Daiwa Saltiga,它们的泄力系统都非常靠谱,但关键在于你的使用。中鱼后,那一瞬间的冲击力,往往会让泄力瞬间超出你设定的值。这时候,考验的就是你扬竿刺鱼的精准和狠辣。当那股“后退”的拉力传来时,你不能慌,双手紧握竿柄,身体微微后倾,利用腰腹力量和腿部力量去承受那股冲击,而不是光靠手臂硬顶。这叫“借力打力”。同时,利用竿子自身的韧性去化解鱼的第一次猛冲。记住,大部分鱼在吃钩后的第一波冲刺是最猛的,也是最容易跑鱼或者让你措手不及的时刻。
说到鱼种,能让你竿子“后退”的,往往是那些天生蛮力,又喜欢往复杂环境里钻的货。
| 目标鱼种 | 推荐竿子调性/PE | 推荐轮子型号/最大泄力 | 推荐主线/前导线 | 典型拟饵/钓法 |
|:—|:—|:—|:—|:—|
| 牛港 (GT) | PE8-12,X-Fast/Fast调性,腰力硬挺 | Stella/Saltiga 14000-20000SW,25-35kg泄力 | PE8-10,150-200lb碳线/氟碳线前导 | 波扒 (Popper),沉水铅笔 (Sinking Pencil),重型铁板 (Heavy Jig) |
| 金枪鱼 (Tuna) | PE6-10,Fast/Regular Fast调性,强劲弧度,韧性好 | Stella/Saltiga 10000-18000SW,20-30kg泄力 | PE6-8,100-150lb氟碳线前导 | 铁板 (Jigging),活饵拖钓 (Trolling Live Bait),水面系 (Topwater) |
| 大型石斑/红友 | PE4-6,Fast/Moderate调性,竿腰力量集中,回弹快 | Stella/Saltiga 8000-10000SW,15-20kg泄力 | PE4-6,80-120lb氟碳线前导 | 活饵底钓 (Bottom Fishing Live Bait),重铅拖钓 (Heavy Lure Bottom Jigging),雷强 (Swimbait) |
| 大章红 (Amberjack) | PE3-6,Fast/Moderate Fast调性,竿尖灵敏,腰力足 | Stella/Saltiga 6000-10000SW,12-18kg泄力 | PE3-6,60-100lb氟碳线前导 | 铁板 (Jigging),活饵底钓 (Bottom Fishing Live Bait) |
对付这些家伙,技巧更是关键。搏鱼不是简单的收线。你要懂得泵鱼 (Pumping),就是利用竿子的弹力,在鱼停顿或稍缓的时候,扬竿带动鱼头,然后快速收线,再扬竿,再收线。这个过程中,身体的重心要跟着竿子的动作走,不要死僵僵地站着。如果鱼往船底钻,或者往礁石区跑,你必须第一时间把竿子压低,指向它逃窜的方向,然后用尽全力把鱼头带起来,不给它扎根的机会。有经验的船长这时候也会配合,会把船开到有利位置,帮你调整角度,让你能更好地控鱼。
我记得有一次在海南,跟一条接近八十斤的青斑死磕。那家伙一中钩,直接往水下那片密密麻麻的沉船残骸里扎。竿子当时就往后猛地一沉,差点把鼓轮上我死死摁着的大拇指给磨掉。我当时就吼了一句:“舵正!船往右打!”船长经验老道,船身迅速调整角度。我左手死死握住轮子,右手握竿,全身的力量都压在竿子上,拼了命地往外拉,就感觉竿子前端被一股无法想象的吸力拉扯着,后端却在被我往外拽,竿子呈现出一种诡异的S形。那种感觉,就像是跟一个水下巨人玩儿拔河,你一步退,它一步进,你进一步,它可能给你一个更猛烈的反击。最后好不容易把它从礁石区拔出来,那条青斑已经精疲力尽,出水的时候,看它那满身伤痕,心里又敬又怜。
海钓,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抛投收线。它是力与力的对抗,是智与力的较量。你得读懂大海,读懂潮汐,读懂风向,更得读懂水下的那些生灵。它们在什么潮水下觅食最活跃?在什么水温下会往深场去?它们会利用水流加速逃跑,还是会选择障碍物躲藏?这些都不是书本上能教得来的,得靠一次次的摸索,一次次的失败,甚至是一次次被竿子“后退”的教训,才能慢慢领悟。
所以,当你的海钓竿“后退”的时候,别抱怨,那不是装备出了问题,也不是你运气差。那是大海在跟你说话,是鱼在告诉你它的强大,是它在挑战你。那一刻,你感受到的不光是鱼的蛮力,还有那种来自深海的野性。你得把那股子“后退”的劲儿,转化成你反击的力量。挺住!别让竿子退!更别让自己的信心退!你跟它就隔着一根线,一根竿,一场硬仗。赢了,那是征服;输了,那是敬畏。可无论输赢,那种跟自然搏斗的原始快感,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是城市里再多的霓虹和喧嚣都给不了你的。竿子怎么会后退?那是它在告诉你,你还不够强,还得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