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这地方,你要是玩不明白潮水,那基本就是白来。别跟我扯什么高端装备,什么日本进口的限量版神竿,到了这片黄泥汤一样的海,潮水就是唯一的圣经。我见过太多提着几万块装备、一身名牌钓鱼服的“大师”,在码头上对着一动不动的水面发呆,最后拎着一袋子青占鱼骂骂咧咧地回去。他们不懂,舟山的海,灵魂在流里。
我玩舟山的海,快二十年了。从最早跟着我爸的渔船,用最粗笨的手线钓虎头鱼,到后来自己攒钱买了第一根2.7米的玻璃钢海竿,再到现在,一船舱的家伙什,每一根竿子、每一颗轮子都有它的脾气和用处。但说到底,所有的技术,最后都指向一个词:读懂潮水。
涨潮,特别是大潮汛的初涨和末涨,海水就像千军万马,从外海浩浩荡荡地压进来。这个时候,你要找的不是什么漂亮的风景,而是“流合”,是“水道”,是暗礁的迎流面。鱼,尤其是那些有点脑子的大物,比如海鲈和黑鲷,它们不会傻乎乎地在激流里耗费体力。它们会躲在流的后面,或者流的侧面,那些水流稍缓、又能伏击小鱼小虾的“餐厅”里。你把饵抛到哪?不是抛到鱼嘴边,而是要计算着水流的速度和方向,把饵送到它的“餐桌”上。这叫打提前量。
就拿我最痴迷的岸抛路亚来说。每年秋天,鲈鱼疯了一样靠岸。朱家尖大桥底下那几个著名的桥墩子,不知道挂了多少人的拟饵,也圆了多少人的巨物梦。天蒙蒙亮,人比鱼多。很多人到了地方,抓起竿子就往桥墩甩。错!大错特错!你要看流。如果水流是从左往右,你的站位又在桥墩左侧,那你应该把拟饵,比如一颗18克的铁板VIB,往你左前方四十五度的方向扔出去,让它顺着流漂。线要绷着,但又不能绷死,用竿尖去感受,感受那VIB在水下高频震动的“嗡嗡”声,感受它偶尔触碰水底礁石的“嗒嗒”声。当它漂到桥墩后方那片回水区的一瞬间,所有的声音和震动都可能突然消失,然后,一股巨大的、把你整个人都往海里拽的力量,从竿尖通过贝克力火线2.0号PE瞬间传到你手臂上!这时候千万别犹豫,腰马合一,猛地扬竿!那感觉,就像触电,整个人都麻了。
搏鱼更是个细致活。舟山这边的障碍物太多了,礁石、蚝排、废弃渔网,都是断线跑鱼的罪魁祸首。你跟一尾十斤以上的海鲈拔河,靠蛮力?它能把你40磅的碳素前导线当面条一样磨断。你得控鱼。轮子的泄力要预先调好,发出“吱吱”的悲鸣但绝不能锁死。竿子要始终保持一个弯曲的弧度,利用竿身的弹性去消耗它的体力。它往左边礁石区冲,你就把竿子压向右边,用侧向的力量把它往外带。它要往桥墩底下钻,你就要半蹲下身子,把竿子插进水里,改变力的方向,逼它转向。这个过程,你不是在钓鱼,你是在跟一个狡猾的对手下棋。每一步都得算计。
当然,不同的鱼,玩法也完全不同。舟山的好处就是鱼种够多,一年四季不闲着。
目标鱼 | 核心钓法 | 我的私藏装备搭配建议 | 关键技巧与时机 |
---|---|---|---|
海鲈 (七星鲈) | 岸抛/船抛路亚 | G-Craft Monster Surf 1072 配 Shimano TwinPower 4000XG;主线 PE 2.0号;前导 Seaguar 30-40磅碳线;拟饵用 Megabass X-80 或重型 VIB。 | 专注潮水转换的半小时,寻找桥墩、岬角、明暗流交界处。抛投要越过标点,让饵自然漂入。 |
黑鲷 (乌颊) | 矶钓/筏钓 | Shimano BB-X Special 1.5-530 配 BB-X 手刹轮;主线用3号浮水尼龙;子线 1.7-2.5号碳线;钩用Owner的5号千又钩。 | 必须打窝!用南极虾砖混合诱食粉。钓组要调得极度灵敏,观察阿波的微小顿口。扬竿要轻柔,刺穿嘴唇即可。 |
大黄鱼 (岱衢族) | 船钓沉底 | 2.1米左右的船钓竿(30-80号) 配 鼓轮 或 电绞;主线 PE 4-6号;子线用钢丝或粗碳线,天平钓组。 | 夜钓为主,选择泥沙底的深槽。活沙蚕是绝杀。需要极大的耐心,信号往往是竿尖连续轻点,然后猛地一个大弯弓。 |
带鱼 | 船钓抽铁板 | 1.8米左右慢摇铁板竿 配 小型鼓轮;主线 PE 1.5号;前导 20磅碳线+一小段钢丝;用80-150克的长条形铁板。 | 全水层搜索。讲究节奏,匀速、变速、快抽、停顿,组合运用。带鱼的攻击往往发生在铁板下沉停顿的瞬间。 |
我最忘不了的一次,是在嵊泗外海的一片无名暗礁上矶钓。那天是初三大潮,浪花能打到我站的礁石半腰。我用的就是那套矶钓黑鲷的装备,目标也是它。从早上五点守到下午两点,窝料打下去几大块,除了几条小杂鱼,连黑鲷的影子都没见着。同行的钓友都泄气了,收拾东西准备撤。
我没动。我死死盯着水面,风把咸腥的泡沫吹到我脸上,我闻到的不只是海水的味道,我闻到了一丝变化。原本湍急的洋流,在退到“平流”前的半小时,速度明显慢了下来,水面上出现了一片镜面一样的区域,和周围涌动的海水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就是机会!我赶紧换上新鲜的南极虾,重新调整了钓组的深度,让钩饵悬浮在离底大概三十公分的位置,然后轻轻地把整个钓组打进了那片“镜面”的边缘。
阿波,那个橙红色的小点,在水面上稳定地立着。一分钟,两分钟……就在我眼睛都快看花的时候,它突然、没有任何征兆地,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猛地拽进了水里!不是黑鲷那种优雅的点、顿、沉,而是简单粗暴的消失!我下意识地扬竿,一股根本无法抗拒的巨力传来,手刹轮瞬间“吱——”地尖叫起来,线杯里的浮水尼龙线像疯了一样往外冲!
根本不是黑鲷!这力道,这速度,是大家伙!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唯一的念头就是弓住竿子,用身体去扛。脚下的礁石湿滑无比,我几乎是用尽全身的力气才没被拖下水。十几分钟的僵持,我的胳膊酸痛得像要断掉,但那家伙也终于没了开始的锐气。慢慢地,我把它拉近,水下先是泛起一个巨大的、金黄色的影子,然后,“噗”的一声,一条我这辈子都没见过的、目测至少五斤往上的野生大黄鱼浮出了水面!在夕阳下,那身金鳞简直晃瞎了我的眼。
那一刻,周围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只有我的心跳和海浪的声音。我小心翼翼地用抄网把它捞上来,抱在怀里,那沉甸甸的感觉,比任何奖杯都来得真实。那不是一次普通的渔获,那是我对这片海的理解,是耐心和观察得到的回报。
所以,别再问舟山海钓技术环境怎么样了。这里的环境,是活的,是需要你用身体、用时间、用心去感受的。它既可以慷慨地让你爆护,也可以让你空手而归,还顺便“没收”你几百块的拟饵。这里的技术,不是看说明书就能学会的。它写在潮汐表里,藏在风浪里,刻在老渔民脸上的皱纹里。你得带着敬畏来,像个学生一样,慢慢学,慢慢悟。等你什么时候能站在礁石上,闭着眼睛,光凭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和水流过脚边的声音,就能大致判断出鱼会在哪里开口,那时候,舟山的这片海,才真正开始属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