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上那滑头滑脑的黑家伙,你手里的家伙什儿要是没点讲究,那多半是送饵上门。多少次了,看着钓友在礁石上跳脚,线断了,钩没了,就留下一肚子火和一句“这鱼成精了”。成精?倒也未必,但你要是还用钓鲈鱼那套粗犷的路子去对付它,那纯粹是自讨苦吃。黑鲷,我们这边叫它“黑格”或者“乌颊”,是矶钓佬心中又爱又恨的梦中情人。它狡猾、敏感、力道刚猛,尤其是上了斤的老黑格,那股子贴着礁石往底下钻的牛劲儿,没领教过的人根本想象不到。
我玩矶钓有些年头了,从最初的愣头青,到现在对那片海有了点说不清道不明的默契,手里的竿子也换了一轮又一轮。你要问我遇到黑鲷怎么办,我没法给你一套标准答案,因为海是活的,鱼也是活的。但我能跟你聊聊我的那套“家伙什儿”和心法,那是我用无数次断线跑鱼,和一箱箱南极虾换来的。
先说竿子。我现在的挚爱是Gamakatsu an dore-ya 1.25号-530。别嫌它软,也别觉得1号竿才够“仙儿”。1.25号这个规格,在我看来是黄金平衡点。它足够敏感,能清晰地把水下那一点点试探性的啄食信号,那种若有似无的触碰,放大到你手心。同时,它的腰力又恰到好处,中了大物,弓起来像一轮满月,能把黑鲷那几波蛮横的冲撞给卸掉,而不是硬碰硬。硬碰硬的结果,往往就是“啪”的一声,心碎了。
轮子我用的是Shimano BB-X Hyper Force,带手刹的。这手刹轮(LBD)是矶钓的灵魂,尤其是在搏鱼阶段。黑鲷中钩后第一个动作,十有八九是猛地回头,一头扎向它藏身的礁石缝或者水下障碍物。这时候你靠泄力器?慢了!等你反应过来,线早就被礁石上的牡蛎壳给磨断了。手刹的意义就在于,你可以在它冲刺的瞬间,通过手指的精准控制,瞬间松线,让它冲出去一小段,卸掉那股爆发力,然后再收紧,重新掌握主动权。这个过程,玩儿的就是个心跳。
线组的搭配,更是细致活。主线我偏爱半浮水的尼龙线,Sunline的磯スペシャル就不错,2.5号到3号看浪况。子线必须是高质量的碳线,耐磨、切水性好,我常用1.75号或者2号的。长度看情况,水清流缓,子线可以长一点,两寻(大约3米)左右,让饵更自然。水浊流急,就短一些,一寻半。钩子,Gamakatsu的グレ競技5号钩,钩尖锋利,自重轻,能让南极虾在水下呈现最自然的漂浮状态。
装备推荐(个人偏好) | 型号/规格 | 选用理由 |
---|---|---|
主战鱼竿 | Gamakatsu an dore-ya 1.25号-530 | 灵敏度高,腰力柔韧,完美应对黑鲷的冲刺 |
核心卷线器 | Shimano BB-X Hyper Force (LBD) | 手刹系统是搏鱼控鱼的关键,能瞬间应对突发状况 |
主线 | Sunline 磯スペシャル (2.5-3.0号) | 半浮水,视认性好,操控性佳 |
子线 | 优质碳线 (1.75-2.0号) | 低延展,高耐磨,隐蔽性强 |
鱼钩 | Gamakatsu グレ競技 (5-7号) | 轻、锐,保证饵的自然动态,穿刺力强 |
浮波 (阿波) | Kizakura D-Flatz 74 (P-01至5B) | 稳定性好,乘流性佳,信号精准 |
装备是死的,人是活的。真正决定你能不能把它从海里请上来的,是你对环境的解读和操作的细节。读懂潮水是第一步。黑鲷不是傻子,它会跟着潮水走。涨潮时,它们会成群结队地顺着潮水摸上礁石区,啃食上面附着的藻类和贝壳。我最喜欢的时间是“涨八分,退两分”,也就是涨潮到顶再开始退潮的那一小段时间,那是黑鲷戒心最低、索食最疯狂的黄金窗口。你要学会看流,找“反拨流”和“白沫带”。浪打到礁石上再退回去,会形成一股和主流方向相反的缓流,这就是反拨流。这里食物会聚集,是绝佳的标点。而白沫带,是海浪破碎后形成的白色泡沫区域,不仅溶氧高,还能有效掩护黑鲷的行踪,它们特别喜欢躲在下面。
打窝是门艺术,不是简单地把一勺南极虾扔下去。我的习惯是,一勺窝料里,三分之二是粉,三分之一是完整的虾。抛投窝料时,要打在自己钓点的上游,让窝料随着水流形成一个立体的“味觉走廊”,从水面到水底,把远处的鱼诱过来。而且要少量、持续地补,不能一次打太多,那样会让鱼吃饱了就走,或者只在窝里吃饵,不理你的钓饵。
然后就是等待,和鱼斗智斗勇。玩矶钓,尤其是阿波钓法,眼睛得死死盯着那颗在浪里沉浮的阿波。黑鲷的吃口信号非常贼。有时候不是猛地一下黑漂,而是阿波在水里微微一顿,停住了,甚至稍微上浮一点点,然后才匀速下沉。这就是它把饵含进嘴里,在原地“品尝”的信号。这时候千万别急着扬竿!心里默数一、二,感觉竿尖传来一个清晰的“嗒”的顿感,或者线绷紧了,手腕才要发力,向上短促有力地一带。力道不能太大,否则容易拉豁鱼嘴。
中鱼之后,好戏才真正开始。你感觉到的第一下,绝对是千钧之力。弓住竿子,身体后仰,用整个身体的重心去和它对抗,而不是光靠胳膊。手刹轮的威力此刻尽显。它往礁石下冲,我拇指轻轻松开手刹,让它冲,但竿子始终保持弯曲,给它持续的压力。感觉它力道一缓,立刻收回手刹,摇轮收线。它再冲,我再放。几个回合下来,再牛的“老黑格”,也得被你牵着鼻子走。这个搏鱼过程,就是人与鱼之间最原始、最纯粹的力量与智慧的较量。
记得有一次在舟山外海的一个无名礁上,那天起了点东北风,浪头不大不小,正是好时候。我用一颗Kizakura D-Flatz 74 P-01的阿波,钓组调得极其敏感,几乎是悬浮状态。一个下午都没什么正经口,净是些小杂鱼闹窝。就在我快要泄气,准备收竿的时候,那颗橘红色的阿波,在白沫带的边缘,突然停顿了一下,纹丝不动。我心头一紧,来了!
我屏住呼吸,紧了紧松弛的虚线,竿尖微微下压。果然,阿波开始以一种非常坚定、但又不快的速度,缓缓沉入水中。就是现在!我手腕一抖,扬竿刺鱼!一股巨大的力量瞬间从竿尖传遍全身,我的Gamakatsu an dore-ya立刻被拉成一个夸张的C字形。轮子开始疯狂出线,发出那种让人心跳加速的“吱吱”悲鸣。我知道,这是个大家伙。它一头就往我脚下的暗礁扎。我不敢有丝毫怠慢,左手拇指死死控住手刹,在它即将撞上礁石的最后一刻,果断放线!它冲出去三五米,我立刻锁住,把它往外拉。它又一个甩头,试图“洗鳃”,都被我用竿子的弹性化解了。来来回回斗了差不多七八分钟,感觉它的力气小了很多,我才开始慢慢把它拉近。当那身泛着金属光泽的黑色鳞片、镶着金边的鱼鳍破水而出时,我知道我赢了。那是一条接近三斤的“老黑格”,在夕阳下闪着光,像一块黑色的宝石。
我小心翼翼地用抄网把它捞上来,摘下钩,看着它在活鱼桶里不甘地摆动尾巴。那一刻,没有征服的快感,反而是一种敬意。对这条鱼,也对这片海。最后,我拍了张照片,还是把它放回了海里。对我们这些钓鱼佬来说,过程远比结果重要。那场惊心动魄的搏鱼,那种对潮水和鱼性的判断,那种在毫厘之间做出的决策,才是海钓真正的魅力。
所以,遇到黑雕鱼怎么办?准备好你的“家伙什儿”,练好你的基本功,但最重要的是,带上一颗敬畏和学习的心。去感受海风的咸腥味儿,去听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去读懂潮水的语言。当你能和这片海产生共鸣时,那条“成精”的黑鲷,自然会来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