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股咸腥味,混着一丝柴油和晨雾的味道,从码头一直跟到船上,再被初升的太阳一晒,就成了我们这些老钓鱼佬的“出海香”。刚结束一场酣畅淋漓的搏鱼,胳膊还带着那种酸爽的颤抖,看着活鱼箱里那几尾还在扑腾的大家伙,心里那种踏实感,比什么都强。今天运气不错,一尾近十斤的野生七星鲈,还有几条体态丰腴的黑鲷,算是给足了面子。但对我来说,钓鱼这事儿,从鱼被拉上甲板的那一刻起,才刚刚完成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是回到家,亲手把这份来自大海的馈赠,变成餐桌上最极致的鲜美。这,才是完整的仪式。
很多人问我,海钓的鱼怎么洗?这问题听着简单,可真要讲究起来,里面的门道比你选什么拟饵、怎么读懂潮水还要深。处理不好,一条顶级的石斑,味道可能还不如菜市场买的养殖鱼。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无数次心痛的教训。
鱼一出水,第一个动作,也是最关键的动作,就是放血。别犹豫,别等它在甲板上蹦跶到没力气。我船上常备一把小巧锋利的放血刀,就在鱼鳃下方靠近胸鳍的位置,或者直接剪断尾鳍的大动脉,对准了,一刀下去,殷红的鱼血立刻就会涌出来。看着鱼血顺着甲板流入大海,这不叫残忍,这叫尊重。彻底放血的鱼,鱼肉会呈现出晶莹剔जिए透的白色,毫无腥气,只有纯粹的鲜甜。没放血的鱼呢?鱼肉会发红发暗,煮出来总有一股土腥味,那是血液在肌肉组织里氧化变质的结果。很多新手把鱼往活鱼箱里一扔就完事了,回到家才处理,那鱼肉的品质,已经打了对折。所以,放血之后,立刻用碎冰把它“镇”起来,低温保鲜,锁住那最原始的海洋风味。
回到岸上,真正的精细活儿才开始。我处理鱼的家伙事儿不多,但每一样都得趁手。一把厚背重手的出刃包丁,专门用来断骨、开背;一把柳叶形的薄刃鱼刀,用来起鱼柳、片鱼生;还有一把用了多年的老式刮鳞器,和一个旧牙刷。
第一步,刮鳞。这是个又脏又爽的活。别在厨房水槽里瞎折腾,不然鱼鳞能崩得你家天花板上都是。我的秘诀是准备一个巨大的塑料袋,把鱼和手一起伸进去操作,或者直接在院子里的水龙头下,边冲边刮。刮黑鲷这种大鳞片的鱼最过瘾,唰唰几下,像给鱼脱掉了一层铠甲。遇到真鲷那种细密的小鳞片,就得有点耐心,逆着方向,一寸一寸地推,确保每个角落都干净。有些鱼,比如高档的石斑,如果要清蒸,我甚至不刮鳞,蒸熟之后整片鱼皮连着鱼鳞一起揭下来,那下面的鱼肉和鱼冻,是精华中的精华。
刮完鳞,就是开膛。从鱼的排泄孔处下刀,刀尖浅浅探入,沿着腹部中线一路划到鱼鳃下方。这一刀,讲究的是精准和力道,千万不能划破了鱼胆。那绿色的胆汁一旦沾到鱼肉上,整条鱼都会苦得没法入口,神仙也救不回来。划开后,用手指伸进去,把内脏一股脑儿地掏出来。鱼肝、鱼鳔这些宝贝可以留着,其他的就扔掉。
接下来是去鳃。鱼鳃是鱼的呼吸器官,也是细菌和脏东西最多的地方,腥味的第二大来源。用手指扣住鱼鳃的连接处,使劲一扯,或者用剪刀剪断,把两片扇形的鱼鳃完整地取出来。你会看到里面藏着的泥沙和黏液,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去鳃的原因。
做完这些,很多人以为就结束了,用自来水冲冲就完事。但对于一个真正的老饕钓手来说,最关键的一步还没做——清洗血合。你把鱼的腹腔掰开,会看到贴着脊骨有一条深红色的长条状组织,那就是鱼的血合,也叫肾脏。这是鱼身上腥味最重的部位。我的方法是用一个废旧的牙刷,或者勺子的柄,对着水龙头,仔细地把这条血合刷掉、刮掉,直到露出下面白色的脊骨。这个过程需要一点耐心,但当你处理完,再闻闻鱼腹,会发现那股腥气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清新的、类似西瓜皮的味道。这,才是顶级鱼生应该有的味道。
不同的鱼,处理方法也各有侧重,这得靠经验积累。
鱼种 | 处理关键点 | 最佳烹饪建议 | 个人心得 |
---|---|---|---|
石斑鱼 (Grouper) | 厚皮,可刮鳞也可不刮。肉质紧实,血合必须去净。 | 清蒸、红烧 | 蒸的话,强烈建议不刮鳞,鱼皮的胶质是灵魂。用我那把Gamakatsu的船竿钓上来的大石斑,清蒸后,鱼皮一揭,香气能把邻居引来。 |
马鲛鱼 (Mackerel) | 腥味较重,放血是重中之重。鱼肉易散,处理要温柔。 | 香煎、做鱼丸、熏烤 | 马鲛的血合特别多,一定要用牙刷刷干净。处理好的马鲛,用海盐稍微腌一下,干煎出来,外皮焦香,内里是蒜瓣状的嫩肉。 |
鱿鱼/墨鱼 (Squid/Cuttlefish) | 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抽出软骨,剥掉外层薄膜,去除内脏和墨囊。 | 白灼、爆炒、刺身 | 处理鱿鱼最怕把墨囊弄破,搞得满手满台都是黑。我的技巧是先找到墨囊的位置,用手指小心地把它和内脏分离,完整取出来。 |
黑毛 (Rudderfish) | 矶钓客的梦想之鱼。冬季的黑毛有独特的“矶味”,有人爱有人恨。 | 鱼生、清汤火锅 | 处理黑毛,速度要快,保持低温。鱼腹内的黑膜一定要刮干净,那是“矶味”的主要来源之一。处理得当,黑毛刺身的口感和风味无与伦比。 |
我最享受的,还是处理那条近十斤的七星鲈。用那把跟了我多年的出刃,手起刀落,沿着脊骨将两大片鱼柳完美地分离下来。刀刃划过鱼肉,能清晰地感受到纤维的弹性和阻力。片下来的鱼柳,在灯光下闪着珍珠般的光泽,毫无血丝,纹理清晰。一部分用来当晚做刺身,蘸一点点现磨的山葵和酱油,入口即化,那股鲜甜能瞬间冲上天灵盖,让你觉得今天在海上颠簸的一切都值了。另一部分,用厨房纸吸干水分,撒上粗海盐和黑胡椒,用真空包装机封好,冻起来,那是未来几天对自己的犒劳。
钓鱼,对我而言,从抛投那一刻的期待,到扬竿瞬间的狂喜,再到搏鱼过程中的角力,最后落到厨房里,这 meticulous(一丝不苟)的清洗和处理,整个过程是一个完整的闭环。它不仅仅是为了果腹,更像是一场与大海的对话。你尊重它,它便回馈你最顶级的美味。你敷衍了事,那得到的,也只是索然无味的普通蛋白质。
所以,别再问我海钓怎么清洗了。带上你对大海的敬畏,和你对那条鱼的尊重,用心地去做,每一个步骤都做到位。当你最终品尝到那口自己亲手钓获、亲手处理的、鲜美绝伦的鱼肉时,你会明白,这一切的讲究,都是值得的。那味道里,有海浪的声音,有鱼线被拉扯的尖啸,有你和那条鱼角力时,自己心脏的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