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块怎么海钓

别跟我提那些花里胡哨的,什么精细作钓、微物路亚,听着就头疼。我这半辈子,跟大海打交道,最信得过的,还是手里那块沉甸甸的铅。一块铅,一根线,一柄硬竿,这才是男人和深海巨物之间最直接的对话。你说“铅块怎么海钓”?这问题问得好,也问得糙。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技巧,它是一种哲学,一种用最朴素的方式去读懂潮水、触摸海底的哲学。

我船上常备的家伙,不是什么轻飘飘的艺术品。竿子,我偏爱那支老款的 DAIWA Saltiga BJ 63XHB,竿梢敏感到能分辨出是小鱼啄饵还是铅坠滚过一颗牡蛎壳,但腰身又硬得像根钢筋,能在第一时间把一条试图钻洞的石斑从它的老巢里硬生生拔出来。轮子,必须是鼓轮,我用惯了Shimano Ocea Jigger 2001NRHG,那种金属齿轮咬合的绵密手感,摇起来“嗡嗡”作响,是信心的保证。主线,没得商量,PE4号YGK八编线,拉力够,而且零延展性,水下几百米一个轻微的触碰,都能清晰地传导到我手上,像是海底的神经末梢。前导,必须是耐磨的碳线,Seaguar Ace 80磅,专门对付那些礁石和怪物的牙齿。

但这些都只是工具,真正的主角,是那块铅。新手总以为铅坠就是个配重,把它扔下去就完事了。大错特错。在我看来,那块铅就是我的眼睛,我的手指。我常用的有几种:通心铅橄欖鉛水滴鉛。在礁石区玩放流钓法,我喜欢用细长一点的橄欖鉛,它不容易卡进石缝。如果是沙泥底,需要钓组稳定,一个扁平的水滴鉛效果就很好。

铅坠类型 主要应用场景 优点 缺点
橄榄铅 (Olive Sinker) 礁石区、复杂海底结构 切水性好,滚动自然,不易卡缝 在平坦沙底容易被水流推动
水滴铅 (Teardrop Sinker) 沙泥底、缓流区 稳定性极佳,触底信号清晰 在礁石区极易卡死
通心铅 (Egg Sinker) 钓组滑动需求,钓警惕性高的鱼 鱼吃饵时阻力小,信号更直接 抛投时容易和子线缠绕
圆盘铅 (Bank Sinker) 强流、需要定点的船钓 抓底能力超强,不易移动 水阻大,下沉慢,回收费力

出船,我从不急着下竿。先关掉引擎,让船随着海流漂一会。我闭上眼,感受风从哪个方向来,流往哪个方向去。海面上那些细微的波纹,远处礁石边泛起的白沫,水色的深浅变化,这都是大海在说话。找到一个理想的结构区,比如一个水下的暗礁、一个海沟的边缘,这才是我表演的舞台。

钩上挂一条巴掌大的活鱿鱼,或者一只生猛的活虾,然后打开线杯,拇指轻轻压着线轴,让那枚200克的橄榄铅带着我的希望垂直下落。我从不看水深探测器,我的指尖就是最好的探测器。PE线划过导环发出“嘶嘶”的轻响,我能感觉到铅坠在飞速穿过一层又一层的海水。突然,下沉的速度缓了一下,这是遇到了斜温层。继续下沉,直到拇指感觉到线轴猛地一停,同时竿尖微微一弹——“咚”的一下,触底了。

这,才只是开始。

我不会让铅坠死死地躺在海底。我会轻轻地、一下一下地挑动竿尖,让铅坠在海底“行走”。通过竿尖传来的震动,我的脑海里就能勾勒出水下的地形图。那种“叩、叩、叩”清脆而坚硬的反馈,是岩石;“沙……沙……”的摩擦感,是沙地;如果感觉铅坠陷进去一下,拔出来有点费劲,那就是泥底。我最喜欢的,是那种在坚硬的岩石感中,突然出现一下“咯噔”的落差感,这通常意味着一个石缝、一个断层,是那些大石斑红油最爱的藏身之所。

就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全神贯注,分辨出什么是地形的反馈,什么是鱼的信号。小鱼的啄食,是那种“嗒嗒嗒”的、神经质般的轻微颤动,不必理会。而大家伙的信号,截然不同。有时候,是竿尖突然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往下一拽,一个凶猛的“顿口”,那多半是路过的红甘 (Amberjack)或者牛港,这种鱼没什么脑子,看见活饵就是一口闷。这时候,你必须在零点一秒内做出反应,暴力扬竿,把Owner管付千又钩18号深深地刺入它的嘴里。

但真正的老狐狸,比如超过二十斤的老石斑,吃口反而极其刁钻。它不会给你一个猛烈的信号。往往是,你正提着铅坠跳底,突然感觉手里的重量消失了,竿尖猛地回弹——这叫“顶口”。是那家伙把饵连同铅坠一起含进嘴里,然后微微上浮。新手会以为是挂底松脱了,一犹豫,鱼就把饵吐了,扬长而去。而我的反应是,立刻,疯狂地收紧虚线,当感觉到线绷直的那一刻,用尽全身的力气向后扬竿

我永远忘不了在南油的一次经历。那天流水正好,我用着熟悉的放流钓法,铅坠刚刚敲过一个海山的顶部,准备落入背流的凹陷处。就在铅坠悬空的那一刻,我感觉手里的竿子轻了。不是完全失重,就是那种……好像有人在水下帮你托了一把的感觉。我心里一激灵,来了!没敢有丝毫迟疑,猛地收线,扬竿!

那一瞬间,DAIWA Saltiga BJ 63XHB直接被拉成一个惊心动魄的满弓,轮子里的Shimano Ocea Jigger 2001NRHG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尖叫,PE线像要被烧断一样疯狂地冲出。我知道,下面是个惹不起的家伙。它不是左右乱窜,而是一股蛮不讲理的死力,直直地往它认定的那个礁石洞里钻。这就是典型的巨型石斑的打法。

这时候,你不能跟它拔河,但也不能松懈。我顶住竿子,用大腿死死抵住竿柄末端,身体后仰,整个人和钓竿形成一个整体的角力结构。拇指死死按住线杯,强行增加阻力,但又不能完全锁死,得在它发力冲刺的瞬间,给一点点线,卸掉那股最强的爆发力。这就是搏鱼的艺术,是力量与技巧的平衡。船长也懂,立刻开船,把船往外海的方向斜着带,试图把它从它熟悉的地盘里拉出来。

那十分钟,感觉比一个世纪还要漫长。我的胳膊酸得像灌了铅,汗水流进眼睛里,又咸又涩。我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和轮子一阵阵的悲鸣。终于,那股往下拉的死力开始减弱,变成一阵阵的甩头。我知道,它出洞了,第一回合,我赢了。接下来就是耐力的比拼,一下,一下,稳稳地泵鱼(Pump and Reel),竿子扬起时收线,放下时再收线,不给它任何喘息的机会。

当那条鱼被拉出水面的瞬间,整个船上都安静了。那是一条巨大的东星斑,通体赤红,镶嵌着蓝色的星点,像一块来自海底的活宝石。阳光照在它身上,反射出一种让人敬畏的光芒。我瘫坐在船舷边,看着它,心里没有征服的快感,反而是一种深深的敬意。

把那块带我找到它的橄榄铅解下来,上面已经伤痕累累,满是和礁石搏斗过的印记。我摩挲着它冰凉的表面,这才是海钓的真谛。不是靠那些花哨的电子设备和昂贵的拟饵,而是靠这一块朴实无华的铅,靠你的手,你的经验,你的直觉,去和深海之下那个充满未知和惊喜的世界,进行最原始、最真诚的交流。那块铅,最终还是有一次挂底,留在了那片孕育了巨物的水下龙宫里。算是,一种回敬吧。

铅块怎么海钓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