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给海钓这事儿“点火”,上来就问装备清单的,多半是点不着的。那火苗子太虚,一阵海风就给你吹灭了。真正的火,是从心里往外烧的,是咸腥的海风灌进你肺里,一个浪头拍在你礁石上,你突然觉得,这鬼地方,我非得从它怀里掏出点什么来不可。那一刻,火才算点着。
别信那些视频里,甩杆出去就“咣”一口,然后轻松摇回一条大鱼的。那是剪辑过的生活,不是你的。你的第一次,很可能是挂底、断线、晒成黑炭,最后对着空荡荡的冰箱发呆。所以,第一件事,不是买多好的竿子,是先把心态这根“主线”绷住了。你不是来征服大海的,你是来跟它商量的,看它今天心情好不好,愿不愿意赏你一口饭吃。
我刚开始玩的时候,也犯浑。总觉得家伙事儿得到位。弄了根死硬的H调岸抛铁板竿,想着能把海底的石头都拔出来。结果呢?小鱼的口,根本感觉不到,像拿着根钢筋在戳棉花。抛投一整天,肩膀都快废了,就中了一条巴掌大的石狗公,还是挂上来的。那根竿子,现在还在角落里吃灰,算是个教训。
所以,新手的第一根竿,我的“执念”是,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搞一根 8到9英尺(约2.4米到2.7米) 长度、ML调(中软) 或者 M调(中) 的泛用路亚竿。这个配置,就像车里的1.5T发动机,够用,而且能让你清晰地感受到路况。Shimano 的 Salty Advance 或者 Daiwa 的 Crossfire 这类入门竿,就足够你体会什么是“竿稍传导”。你能感觉到你的假饵在水下是蹭过了沙底,还是撞上了礁石,甚至能感觉到一股暗流卷过了你的线。这种“读水”的能力,比你竿子上的富士导环、碳布吨位重要一百倍。
轮子,配个 2500型 或 3000型 的纺车轮。重点不是轴承多少,是 泄力 要顺滑。搏鱼的时候,鱼猛一发力,泄力“吱吱吱”地出线,那是救命的声音。要是泄力卡顿,一发力,“啪”一声,不是断线就是断竿,你对着大海骂娘都没用。Daiwa 的 Legalis 或者 Shimano 的 Nasci,都是在这个价位上能让你安心的“老伙计”。
线,别省。主线用 1.5号的8编PE线,大概能拉个二十多磅。它的好处是几乎没有延展性,水下哪怕一丁点儿动静,都能瞬间传递到你手上。但PE线不耐磨,所以必须接一段 前导线。我一般用 4号到5号的碳素前导线,大概一米半长。碳线在水里几乎隐形,而且比PE耐磨得多,能有效防止在礁石区一刮就断。学好 FG结,这是你海钓生涯最重要的一个结,没有之一。练到闭着眼睛、在摇晃的船上也能打出来,你就出师一半了。我曾经因为一个FG结没打好,眼睁睁看着一条目测过十斤的 海鲈,一个洗鳃,带着我最心爱的 Megabass Vision Oneten 拟饵扬长而去。那滋味,比失恋还难受。
有了这些,你才算拿到了跟大海“对话”的入场券。接下来,才是真正的硬仗。
怎么“说”?用你的 拟饵。对于新手,我只推荐两种东西:VIB 和 铅头钩配软虫。为什么?因为它们操作简单,反馈直接。一个 15克到25克的铁板VIB,扔出去,等它沉底。怎么知道沉底了?你会感觉紧绷的线突然一松。然后,竿尖朝下,匀速收线,偶尔带一点小抽动。VIB在水下会高频震动,那种“嗡嗡嗡”的感觉会清晰地传到你手上。如果突然感觉震动停止了,或者手上猛地一沉,别犹豫,扬竿!十有八九是中鱼了。
铅头钩配软虫,更是万能。7到14克的铅头钩,配上一条 T尾软虫。这组合模仿的是一条慌不择路的小鱼。操作手法叫“跳底”。竿尖上挑,把铅头钩从水底带起来,然后竿尖回落,让它再次自由落底。重复这个动作。绝大多数的攻击,都发生在你竿尖回落、软虫正在飘然下沉的那一瞬间。你会感觉手上突然多了一点“重量”,或者线被横向拉走。那就是鱼把它叼走了。这种“抓口”的感觉,一旦体会过一次,就会上瘾。
新手入门拟饵推荐 | 目标鱼种 | 核心操作 | 体验感 |
---|---|---|---|
铁板VIB (15-25g) | 海鲈、黑头、石斑 | 沉底后匀速回收,或快抽急停 | 操作直接,手感强烈,中鱼信号多为“闷”或“拽” |
铅头钩+T尾软虫(7-14g) | 黑鲷、黄鱼、各类根鱼 | 触底后小跳,让饵自由下落 | 玩法细腻,需要感知下落过程中的微弱信号,成就感强 |
米诺 (Minnow) (10-20g) | 海鲈、梭鱼 | 匀速回收,配合抽停 | 泳姿骚气,视觉冲击力强,适合在水流较缓的区域 |
在哪里跟大海“商量”?这就得谈到最关键,也是最玄学的一环:读懂潮水。死水一潭的地方,神仙也钓不到鱼。鱼是跟着流水走的。流水带来了食物,也带来了氧气。记住一句老话:“涨八分,退八分”。意思是,在涨潮到八成满和退潮到八成满的时候,水流是最急的,也是鱼口最好的时候。你要找的,就是那些有水流流过,并且能让鱼藏身的地方。比如,一道延伸入海的防波堤的 堤头,水流在这里会分岔,形成洄流区;一片暗礁区的 迎流面和背流面,那是天然的埋伏点;或者是一座跨海大桥的 桥墩 周围,鱼会躲在桥墩后面,等着被水流冲过来的小鱼小虾。
我曾经在一个不起眼的礁石边上,那块礁石正好挡住了一股大潮带来的急流,在它后面形成了一小片缓流区。我把一个 12克的铅头钩,配着一条腥味软虫,轻轻地抛到急流和缓流的交界处。线被水流带着,拟饵就在那道线上“漂”。突然,竿尖一个极轻微的下点,就像被人用指甲弹了一下。我下意识地 扬竿,一股沉重又倔强的力量从水下传来,不是海鲈那种猛烈的冲撞,而是沉稳地、一下一下地往礁石缝里钻。我立刻把竿子弓起来,不敢放松一丝一毫。泄力 调得刚刚好,“吱吱”地出线,但始终给鱼保持着压力。那是一场耐心的拔河。五分钟后,一条接近三斤的野生 黑鲷 浮出水面,银黑色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着光。
那一刻,点着的就不是火了,是烟花。
所以,别再问“海钓怎么点火”这种傻问题了。穿上你的救生衣和防滑鞋,带上最基础的装备,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去感受风,感受浪,感受每一次抛投后,线的那一头连接着的未知。去经历挂底,去经历跑鱼,去经历空军。当你不再为没钓到鱼而沮丧,而是开始琢磨为什么没钓到,开始看懂潮汐表上的数字代表着怎样的暗流涌动,开始能从水面的波纹判断出水下可能的地形时,那团火,其实早就在你心里烧成燎原之势了。它会驱使着你,在下一个大潮汛的凌晨四点,顶着寒风,走向那片只属于你和大海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