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问我,出海怎么钓鲤鱼?我听了总想笑,但又笑不出来。我知道他们想问的是什么,是那种在礁石边、蚝排下,狡猾得像个水下老狐狸的家伙。我们这边管它叫黑格,学名叫黑鲷。这才是海里真正的“鲤鱼”,不是因为它长得像,而是因为它那股子机警、多疑、又贪吃的劲儿,跟淡水里最难伺候的老鲤鱼,简直一个脾气。想钓它,光有蛮力可不行,得跟它斗智斗勇,玩的是心计。
这东西,你用沉底重铅大钩去砸,十次有九次它理都不理你。它喜欢的东西,得飘着,得荡着,得看起来像大海送给它的免费午餐,毫无防备。所以,我的家伙事儿,从来都不是那些硬邦邦的船竿铁板竿。我的宝贝,是一根1.5号的5.3米矶钓竿。为什么是这个号数和长度?1.5号的竿身,有足够的腰力去跟一两斤的黑格在礁石缝里拔河,但竿稍又足够敏锐,能把那轻如羽毛的啄食信号,清晰地传到我手上。5.3米的长度,是为了控线。在礁石区作钓,你的钓组和主线很容易被风和流带到挂底的地方,长竿能让你把线组“提”起来,跨过那些水下的障碍,把饵精准地送到你想让它去的地方。
配这根竿子的,必须是2500型的手刹轮(Lever-Brake Reel)。很多人不理解,说纺车轮也能用。能用,但完全是两个境界。黑格中钩后的第一波冲刺,是它最有力量、最可能断线的时候,它会猛地一头扎向礁石或者蚝排柱子。这时候,你用纺车轮泄力,反应总会慢半拍,线绷得太紧,要么断线,要么拉豁鱼嘴。而手刹轮,你只需要食指轻轻一扣,线杯就能瞬间逆转出线,完全卸掉那股冲力。等它那股疯劲儿过去了,手指一松,立马又能重新把鱼控制住。这一收一放,是人鱼之间最高级的博弈,是矶钓的灵魂。我的主线,一般用Sunline的3号半浮水尼龙线,颜色要骚,要显眼,比如亮粉色或者柠檬黄,这样我能看清线在水里的走向。子线就得低调了,必须是Seaguar的1.S5号或者2.0号碳素子线,取它耐磨和在水里几乎隐形的特性。钩子,永远的Gamakatsu千又钩,2号到4号,看鱼的大小和吃的猛不猛来换。
光有装备,你只是个拿着武器的士兵,还不是将军。将军,得懂得排兵布阵,得读懂潮水。黑格这鱼,跟着潮水走。涨潮,它会跟着潮水冲上平时干涸的礁石平台,去吃那些被海水刚刚淹没的贝类和海藻;退潮,它会退到礁石边的深水沟或者暗流里。所以,每次出海前,我花在看潮汐表上的时间,不比擦竿子上油的时间少。我最喜欢的是“涨八分,退八分”的时候,也就是潮水涨到最高或者退到最低前后那一小时。那时候水流不急不缓,鱼的戒心最低,胃口最好。
我的钓法,是阿波钓法。那颗在水面起起伏伏的阿波,就是我在水下的眼睛。我不用那些傻大黑粗的浮漂,我喜欢用B、2B、3B这种低负载的阿波。它们灵敏,能把鱼在水下试探性地用嘴唇碰一下饵的动作,都通过一个微小的“顿口”反映出来。整个钓组的精髓,在于从阿波到鱼钩之间的那段子线上,夹上的几颗小小的咬铅。怎么夹,夹在哪里,决定了你的饵在水下是以什么样的姿态下降,是快是慢,是自然飘荡还是迅速到位。
下面这个配置,是我在大多数情况下摸索出来的,你可以试试看,但别当圣经,水下的事,没什么是绝对的。
| 水流/风浪状况 | 推荐阿波负载 | 子线咬铅配置(从上到下) | 攻击策略 |
|---|---|---|---|
| 风平浪静,微流 | B | 1.5米子线,距钩40cm处夹一颗G2 | 饵料缓慢、自然下沉,全泳层搜索 |
| 中等流速,有风 | 3B | 1.5米子线,转环下夹B,中间夹G1 | 快速穿过表层杂鱼,稳定在中层流 |
| 流速快,礁石区 | 5B 或 0.8号 | 2米子线,转环下夹3B,距钩50cm处夹B | 快速到底,让饵贴着礁石边漂过 |
开钓前,最重要的仪式是打窝。这就像请客吃饭,你得先把客人招呼来。我的窝料,通常是几块南极虾砖,加上专门的黑鲷粉和一些麦片。我不喜欢一次性把窝子打得很大,而是少量、多次,每隔十来分钟,就用打窝勺撒上那么两三勺。目的是制造一个从上到下的立体雾化带,用气味把远处的鱼诱过来,但又不能让它在窝子里吃饱。它得闻着味儿,在窝子里找,然后,它就会发现那个挂着一只完整肥美的南极虾的千又钩。那只虾,我挂的时候特别讲究,钩尖要从虾的尾部第二节穿进去,微微露出来一点,这样虾在水里最自然,像活的一样。
记得有一次在担杆岛的一个礁排,那天是小潮转中潮,下午两点开始涨水。我把船锚在离礁石大概二十米的地方,风从背后吹来,一个完美的抛投位置。我用3B的阿波,钓组设定在四米深。第一勺窝子打下去,没动静。第二勺,还是没动静。我一点不急,继续不紧不慢地打着窝子,抛投,让钓组顺着暗流缓缓向礁石边漂去。我的眼睛死死盯着那颗橙红色的阿波,它在绿色的海水里,像一团燃烧的火。突然,它停住了,没有下沉,只是在原地轻轻晃了两下,然后极其缓慢地、一毫米一毫米地往下沉。不是那种被鱼一口吞下的猛烈信号,倒像是被水下的海草挂住了。
经验告诉我,这不对劲。海草挂住是死的感觉,而这个,带着一丝活物的“贼”。我没立刻扬竿,而是轻轻把竿尖往下压了一点,松了半圈线出去。果然,那颗阿波“嗖”地一下,像颗子弹一样被拽进了水里!就是现在!我手腕猛地一抖,扬竿!一股沉重而野蛮的力量瞬间从竿梢传遍全身,1.5号的矶钓竿立刻弯成一个惊心动魄的大弓!手刹轮开始发出尖锐的嘶鸣,线“唰唰”地往外冲。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顶住第一波,别让它钻进礁石底!我左手拇指死死压住线杯,右手食指搭在手刹扳机上,它冲,我放;它一缓,我立马收。几个回合下来,那股蛮力开始变弱,我能感觉到它在水下不甘心地摇头摆尾。慢慢地,我把它“请”出了危险的礁石区,在开阔水面跟它兜圈子。几分钟后,一抹银黑色的身影终于在水面翻了白,鳞片在阳光下闪着金属的光泽。一条接近两斤的野生黑格,漂亮得像件艺术品。
那种感觉,从最初的猜测、试探,到中鱼瞬间的爆发,再到搏鱼过程中的斗智斗勇,最后把它抄进网里,整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这才是海钓黑格的魅力。它不是简单的体力活,它需要你动脑子,需要你像一个猎人一样去思考,去感受风,感受水流,感受鱼竿传来的每一个细微的信号。
所以,别再问我怎么海钓鲤鱼了。如果你真想体验这种感觉,就去准备一套矶钓装备,找个好天气,跟着潮水出一次海。当你亲手钓上第一条狡猾的黑格时,你就会明白,我们钓的哪里是鱼,我们钓的是大海的脉搏,是和这些水下精灵较劲的乐趣,是我们自己那颗不甘于平凡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