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怎么打远

总有人问我,怎么才能把那坨铅或者那只拟饵扔得远一点,再远一点,好像一百米开外的那片海,藏着什么金山银山。他们盯着我的装备,眼神里全是“这竿子什么牌子”、“这轮子多少轴”,以为秘密全在那些花花绿綠的碳布和金属疙瘩里。

我通常不直接回答,只是指指脚下被海浪舔得湿滑的礁石,笑着说,先站稳了再说。

打远,这事儿吧,说简单也简单,说玄学也挺玄学。它不是单纯的力气活儿。我见过码头上膀大腰圆的壮汉,抡起竿子呼呼生风,结果那线“啪”地一声,炒一盘惊天动地的PE线米粉,饵还没出竿尖远。也见过瘦小的老头,看似轻飘飘一抖腕,那只VIB就像一支离弦的箭,无声无息地扎进远处那片泛着白沫的浪花带

区别在哪?在“懂”。

你得懂你的竿子。每一根竿子都有它的脾气。别信那些宣传单上写的什么“超远投”、“爆远”,那都是给新手看的。你要感受的是它的腰力。把竿子握在手里,轻轻抖动,感受力量从手柄传导到竿稍,再从竿稍弹回来的那股劲儿。那股劲儿,就是竿子的灵魂。我手里那根用了快八年的G-Craft Seven-Sense,具体型号早忘了,竿身上全是划痕,导环都换过两次,但我闭着眼睛都能感觉到它在满弓状态下,竿身储存了多少能量,又能在哪个瞬间彻底释放。你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个释放点。不是用蛮力去“抡”,是利用身体的旋转,带动竿子,在力量传导到顶点的刹那,像甩鞭子一样,把饵“弹”出去。一个字,

然后是你那个轮子。追求远投,纺车轮是绕不开的话题。线杯,一定要浅线杯,而且要大口径。为什么?出线顺滑,摩擦力小。别跟我说什么轴承越多越牛逼,关键是线杯的设计和缠线的状态。线不能缠得太满,离线杯口留个一两毫米,呈微微的梯形,这是最理想的状态。每次出钓前,我都会检查线。用了一段时间的PE线,吸了盐水,变得干涩,就喷点线体养护剂。别小看这个动作,它能让你在关键一投时,多飞出去五米。我一直用YGK的X8升级线1.2号是我的泛用选择,配上20磅的碳素前导,足够应对大部分岸边的目标鱼,比如狡猾的海鲈和力道十足的黑鲷

线组搭配是门艺术,也是妥协。想远,就得细。但太细了,万一挂底,或者遇上个大家伙,比如一条没道理的巨物级黑鮶,一头扎进礁石缝里,你连跟它掰手腕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得有个平衡。这个平衡点,是你一次次切线、一次次跑鱼换来的血泪教’训。

装备因素 追求极限远投 兼顾搏鱼与泛用性 (我的推荐)
鱼竿 (Rod) 10英尺以上,硬调(H)或超硬调(XH),竿稍敏感度次要 9.6英尺,中快调(MF),具备强大的腰力
轮子 (Reel) 4000-5000型,大口径浅线杯 3000-4000型,性能均衡的纺车轮,如Shimano Twin Power
主线 (Main Line) PE 0.8号 以下,追求极致顺滑 PE 1.0-1.2号,8编或12编,兼顾强度与切水性
前导线 (Leader) 12-16磅 碳线 20-25磅 碳线,长度1.5-2米,FG结连接
拟饵/铅坠 接近竿子标注的饵重上限,风阻小的形态 根据目标鱼和流速灵活选择,覆盖15g-40g区间

但这些,都还只是“器”的层面。真正拉开差距的,是对“道”的理解。这个“道”,就是读懂潮水和风。

我最喜欢天刚蒙蒙亮,或者黄昏时分,站在那片我熟悉的礁石区。空气里弥漫着咸腥的海藻味和淡淡的柴油味,那是远方渔船的味道。我会先花十分钟不抛竿,就看着。看浪是怎么一层层涌上来,在哪里碎掉,形成白色的泡沫带。那下面,往往藏着等着伏击小鱼的海鲈。看远处的海流,哪里平缓,哪里因为水下的暗礁而形成了一道明显的流界。把饵扔到流界的另一侧,让它顺着水流自然地漂到鱼的嘴边,比你漫无目的地狂扔一百竿都有效。

风,是朋友也是敌人。迎风抛,别想了,神仙也扔不远。最好的角度是侧风,或者微弱的顺风。你要学会利用风。在饵飞行的最高点,稍微扬起竿尖,让风托着你的线和饵,再飘那么一小段。这需要成千上万次的练习,形成肌肉记忆。当你的身体能完全配合竿、轮、线、饵以及风和水流时,每一次抛投都像是一场行云流水的表演。

记得有一年秋天,大潮汛的清晨。天边是灰蒙蒙的鱼肚白,风不大,带着凉意。我知道那个点,离岸大概八十多米远,有一片沉在水下的蚝排,是黑鲷的食堂。平时的浪况,我的装备极限也就将将够到边。但那天,一股从西北方向来的微风,加上涨潮时那股向外推的暗流,我知道,机会来了。

我换上了一只35克的长条形铁板,风阻最小。深吸一口气,身体后仰,将竿子弯成一个夸张的弧度,全身的力量从脚底,通过腰腹,传递到手臂,再灌注到竿身。在竿子回弹到极限的那一瞬间,食指松开鱼线。只听见“咻”的一声轻响,那枚银色的铁板在微光中划出一道优美的抛物线,飞,飞,飞……落点完美地越过了那片蚝排。

我甚至能感觉到铁板触底时,通过PE线传来的、极其轻微的“叩”的一声。然后,就是等待。一下,两下……就在我轻轻抽动竿尖,想让铁板跳一下的时候,一个沉重而蛮横的顿口猛地传来!竿尖瞬间下弯,轮子的卸力“吱吱”地尖叫起来!我立刻扬竿,力道深沉而持续,绝不是小鱼。那家伙在水下左冲右突,我能感觉到它在拼命往蚝排的柱子边上钻。这时候,远投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我有足够的距离和空间来控线,可以稍微放松卸力,用竿子的腰力跟它周旋,把它从危险的障碍区里“拔”出来。

那是一场漫长而惊心动魄的搏鱼。海浪拍打着礁石,溅起的水花打湿了我的脸,咸咸的。我的心脏在胸腔里狂跳,手臂已经开始酸胀,但精神高度集中。大概七八分钟后,那家伙终于没了力气,被我一点点拖到近岸。借着一个浪头,我把它抄了上来。

那是一条接近三斤的黑鲷,体型饱满,背鳍像钢针一样张开,在晨光下闪烁着黑铁色的光芒。我把它从网上取下来,看着它,心里没有征服的快感,反而是一种感激。感谢大海的馈赠,也感谢自己这么多年的坚持和摸索。

所以,别再问我怎么打远了。先去海边,去感受风,去倾听浪,去学着和你的装备融为一体。当你不再刻意追求距离,而是想着如何把饵送到鱼的面前时,你会发现,那片曾经遥不可及的海,其实就在你的竿尖之下。远,从来不是目的,只是抵达渔获的一条路径而已。

海钓怎么打远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