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渔获怎么保存

你问我海钓渔获怎么保存?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太多人,真的太多人,把心思全花在了怎么把鱼从海里弄上来,什么禧玛诺 Stella天龙的顶级竿,绑个比头发丝还细的 PE 线,用上日本带回来的限量版铁板。结果呢?鱼一上船,“哐”一下扔甲板上,任它在太阳底下蹦跶,最后挣扎到死。回到家,鱼肉又老又柴,带着一股子腥味,还抱怨说海鱼不过如此。我跟你说,这是暴殄天物,是对那条拼了命跟你搏鱼的家伙最大的不尊重。

渔获的保鲜,不是回到家才开始的,它从你扬竿中鱼,鱼被拉出水面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不,说得再绝一点,从你准备出海,往保温箱里装的那一刻,这场关于“鲜”的战争就打响了。

咱们先说说鱼刚上船那“黄金一分钟”。你用抄网把它捞上来,摘下钩子,别急着拍照发朋友圈炫耀。你手边必须有三样东西:一把锋利的放血刀,一根神经绞杀针(或者用粗钢丝也行),还有一个装满冰盐水的桶。我个人用的是一把很窄的柳叶尖刀,处理起来干净利落。鱼一上甲板,先用湿毛巾盖住它的眼睛,让它稍微安定下来。然后,手起刀落。

放血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鱼在剧烈挣扎后,体内会产生大量乳酸,血液里也全是应激激素,这些都是腥味和肉质变差的罪魁祸首。怎么放?掀开鱼鳃,你能看到里面鲜红的鳃丝连接处,对着大动脉,一刀下去。或者,在尾部,靠近尾鳍的地方切一刀,深及脊骨。你会看到血“哗”一下就涌出来了。立刻把它头朝下扔进准备好的冰盐水桶里,让它在低温下把血放干净。那颜色,从鲜红慢慢变淡,这个过程,其实很治愈。你是在用一种专业的手法,赋予这条鱼作为顶级食材的尊严。

接着是破脑,也就是所谓的神经绞杀,日本叫“活缔”。这一步是为了瞬间终止鱼的神经活动,让肌肉彻底放松。用那根针,从鱼头顶上某个特定的柔软位置(不同鱼种位置略有不同,比如石斑鱼就在双眼连线的后方一点),精准地刺入,破坏掉大脑。你会看到鱼身猛地一颤,然后就彻底瘫软了。有经验的老师傅,还会顺着脊骨把神经线也给破坏掉,这样能最大程度地延缓死后僵直,保持肉质的鲜嫩。这一手,是区分一个普通钓鱼佬和真正懂鱼的“老炮儿”的分水岭。

放完血、破了脑,下一步就是去鳃去内脏。鳃是鱼身上最先开始腐败的地方,细菌多得吓人。内脏也是。在船上如果条件允许,我会直接处理掉。用刀尖划开鱼腹,把内脏掏干净,特别是腹腔里那层黑色的膜,一定要刮干净,那也是腥味的主要来源之一。然后用海水把腹腔冲洗干净,千万别用淡水,淡水会加速渗透压的改变,让鱼肉口感变水。

做完这雷厉风行的“三板斧”,这条鱼才算真正处理好了。接下来,才是保温箱的主场。

很多人对保温箱的理解就是个装鱼的桶。错!保温箱是移动的低温储藏室,怎么用,学问大着呢。我的禧玛诺 SPA-ZA WHALE 45L 保温箱里,常年遵循一个原则:冰在下,鱼在上,鱼和冰不能直接接触,更不能让鱼泡在融化的淡水里。

错误做法 后果 正确做法 核心原理
直接把鱼扔在冰块上 鱼皮会被低温灼伤,鱼肉直接接触冰块导致部分结冰,影响口感。 在冰块上铺一层吸水垫、湿毛巾,或者放一个不锈钢的沥水架。 隔离,避免局部温度过低和直接接触。
鱼和融化的冰水泡在一起 淡水会渗入鱼肉,导致肉质松散、鲜味流失,口感变得“水汪汪”。 确保保温箱有排水口,并随时打开让融水流走。或者用大块的冰砖代替碎冰,减缓融化速度。 保持干燥的低温环境,而非潮湿的低温环境。
鱼挤鱼,层层叠压 下层的鱼会被压变形,鱼肉组织受损,影响品相和口感。 鱼与鱼之间留有空隙,或者用毛巾隔开。鱼多的情况下,一层鱼一层冰(隔着毛巾)地放。 避免物理损伤,保证冷气均匀流通。

我的秘诀是,用大块的冰砖做底层蓄冷,上面铺一层小块的冰或碎冰来填充空隙,确保冷气无孔不入。处理好的鱼用吸水纸或者干净的布擦干表面水分,然后整齐地码放在沥水架上。盖上盖子,齐活。这样,就算在炎热的夏天,从外海开几个小时船回到码头,打开保温箱,里面的鱼还像是刚出水一样,身体僵直,眼睛透亮,鳃丝鲜红。那才叫“鲜”!

回到家,这还没完。根据你打算什么时候吃,又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如果是今明两天就吃,那就简单了。把鱼拿出来,用厨房纸擦干,特别是腹腔内部,一定要擦到完全没有水分。然后用保鲜膜紧紧包好,放进冰箱的零度保鲜层。记住,是零度层,不是普通的冷藏。这个温度下,鱼肉的排酸过程会进行得非常完美,第二天拿出来做刺身或者清蒸,那口感,是弹牙的,是回甘的,是带着大海气息的。

如果要长期保存,那唯一的选择就是真空包装冷冻。别听那些直接用保鲜袋一装就扔进冷冻室的,那叫糟蹋。空气是冷冻的大敌,会让鱼肉氧化、脱水,形成所谓的“冻烧”,口感变得像木渣。我专门买了一台真空包装机,把处理干净、擦干的鱼块分装好,抽成真空,再贴上日期标签。这样处理过的鱼,在零下18度的冷冻室里放上几个月,拿出来解冻后,风味和口感的损失能降到最低。解冻的时候,最好是提前一天放到冷藏室里低温慢速解冻,最大程度地保留细胞里的水分。

说了这么多,其实核心就一个词:尊重。尊重你的对手,尊重你手中的渔获,也尊重你自己的味蕾。从读懂潮水、选择钓点开始,到抛投控线,再到搏鱼的每一个回合,最后到这看似繁琐的保鲜步骤,整个过程是一个完整的闭环。任何一环的松懈,都会让最终的结果大打折扣。当你费尽心机,用一套完美的 Slow Jigging 动作,在百米深的海底骗到一条狡猾的红甘,又花了一二十分钟把它请上船,那么,你难道不应该用最专业、最认真的态度,去守护它最后的那一份鲜美吗?

这不仅仅是保存一条鱼,这是在保存那一次心跳加速的记忆,那一片深蓝色的馈赠。

海钓渔获怎么保存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