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怎么不挂钩

又一个铁板,送给龙王爷当耳坠了。咸涩的海风吹在脸上,有点凉,我收回空荡荡的线,心里骂了句脏话,但嘴角却忍不住咧开。没办法,玩海钓,跟水下的石头、沉船、破渔网打交道,这就是家常便饭。新手问我最多的问题就是,“老师傅,怎么才能不挂钩?” 我通常会点上一根烟,看着他那套崭新的、闪闪发亮的装备,然后告诉他:“不挂钩?那别钓了,回家看电视最安全。”

这话糙,但理不糙。想在海里把鱼钓上来,就得把你的饵送到鱼待的地方。鱼待的地方,十有八九都是结构区——礁石缝、海草根、堤坝脚下。这些地方,恰恰也是地球的“钩子”。所以问题不该是“怎么不挂钩”,而应该是“在最容易挂钩的地方,我怎么把鱼搞上来,顺便还能把我的宝贝拟饵带回家”。

这事儿,一半在装备,一半在你手上那点儿“活儿”。

先说装备。你手上那根烧火棍,硬得跟铁条似的,能感觉到个屁的水下。想读懂水下,先换根像样的竿子,至少得是根M调或者MH调的岸抛竿,竿尖要敏感到能把水底那点儿小石头传回你手心里的那种。我一直用我那根老伙计,一把G-Craft的Monster Surf 1072,不是说它有多顶级,而是我跟它已经人竿合一了。它竿尖的每一次轻微颤动,是沙子,是淤泥,还是礁石的棱角,我心里门儿清。轮子?顺滑就行,泄力可靠是关键,别在中了大家伙之后“吱吱吱”地出线卡顿,那可就不是丢个饵那么简单了,断线跑鱼能让你郁闷一个礼拜。以为攥着个Stella就天下无敌了?做梦呢。线,必须是PE线,没得商量。1.5号PE配个30磅的碳素前导,这是我的万金油搭配。PE线几乎没有延展性,水下针尖大的信息都能传过来,而那段碳素前导,就是你跟礁石硬碰硬的最后一道防线,耐磨,还能降低鱼的警惕性。

装备是基础,真正拉开差距的,是钓组和操作。你还在用一个光秃秃的铅头钩挂个软虫到处乱扔?那不挂你挂谁。那玩意儿的钩尖永远朝上,像个不知死活的愣头青,见到啥都想抱一下。在复杂地形,我早就把它打入冷宫了。

我的武器库里,防挂是第一要务。下面这几个钓组,你得玩明白了。

钓组名称 结构特点 优点 缺点 适用场景
德州钓组 子弹铅在前,曲柄钩藏于软饵内 极致防挂,泳姿自然 信号传导略有损失,穿透力要求高 礁石缝隙、水草区、重障碍
倒吊钓组 铅坠在最底,鱼钩在上端 饵悬浮离底,信号直接,只挂铅 泳姿相对不自然,不适合大范围搜索 精准标点作钓,石底、沙砾混合底
卡罗莱纳钓组 铅坠、挡珠、八字环、前导、钩饵 可远投,饵在水下更飘逸 结构复杂,信号延迟明显 沙地、平坦泥底远距离搜索

看明白没?德州钓组是我在礁石区的主力。那颗可以滑动的子弹铅先到底,然后你轻轻一带,藏着曲柄钩的软虫就像条小泥鳅一样,贴着石头爬过去,钩尖始终被软饵的身体保护着,几乎不可能主动挂上。那种感觉特别微妙,你通过竿尖能感觉到铅头“哒…哒…哒…”地敲击着礁石,探索着未知的地形。突然,“哒哒”声停了,变成一种沉闷的“噗”声,那可能就是个石缝或者海沟,这时候千万别急着收线,轻轻抖动竿尖,让软虫在洞口搔首弄姿,里面的石斑或者黑鲷可能就忍不住一口闷了上来!

然后是操作,也就是手上的活儿。抛投的精准度是基本功。不是让你扔得有多远,而是让你想打哪个浪花,就能把饵扔到那个浪花后面三米远的地方。为什么?因为多数时候,鱼都藏在结构后面,你要把饵扔过结构,再慢慢拖回来,让它以最自然的状态经过鱼的面前。你要是“duang”一竿子直接砸在结构上,挂底不说,鱼也早吓跑了。

接下来是控线。这是灵魂。饵抛出去之后,不能让线松松垮垮地飘在水面上,那样风一吹浪一打,你就彻底失去了对饵的控制。要虚引着竿子,让线保持似松非松的微绷状态。当你的钓组下沉时,线会慢慢被拉直,一旦线松了,就说明到底了。这个过程,眼睛要盯着线,手要感受着竿。很多凶猛的鱼,比如海鲈,都喜欢在饵下沉的过程中攻击,我们叫“截口”。如果你线是松的,那一下攻击你根本感觉不到,只会觉得挂底了,一拉,鱼早吐钩跑了。

而最关键的,是如何区分“挂底”和“咬口”。这需要经验,但也有诀巧。挂底,通常是一种很“死”的感觉,竿尖被向下拉住,然后就一动不动了,像挂在一块大石头上。而鱼咬口,哪怕是轻轻一啄,也会有一个瞬间的“顿感”,或者是一下尖锐的“哒”声,通过PE线传到你手上,非常清晰。就算是大鱼那种“闷”一口,竿尖也是先猛地一沉,然后会有持续的、活生生的力量传来,它会要线,会挣扎,那种生命感,跟死气沉沉的挂底完全是两码事。

一旦感觉挂住了,怎么办?别学新手那样,使出吃奶的劲儿往回拽。那是跟地球拔河,你赢不了。正确的方法是,先放松线,再从不同的角度,比如向左、向右、向上,用竿子轻轻地、一下一下地弹,有时候角度对了,它自己就出来了。如果还不行,那就只能绷紧线,用手拉PE主线,向后平直地发力。运气好,钩子被拉直了能出来;运气不好,断的就是前导线,至少主线和轮子里的线保住了。别用你那宝贝竿子去硬拔,断了竿,你哭都没地方哭。

我记得有一年在舟山外礁,天刚蒙蒙亮,我用一个15克的德州钓组,挂着一条T尾软虫,在离礁石边不到一米远的地方慢慢地跳底。那片水下全是牡蛎壳和乱七八糟的礁石缝。我全神贯注,竿尖压得很低,感受着铅坠每一次磕碰,就像盲人在用拐杖探路。“哒…哒…嗒…”,突然,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竿尖上传来一股绵密但异常沉重的力量,不是挂底那种死沉,而是像挂上了一大捆浸了水棉花。我心里一动,没立刻扬竿,而是顺势送了半秒的线,然后猛地向后发力!竿子瞬间弯成一个巨大的弓形,轮子里的线“唰”地一下就出去了!是条大物!那家伙力气极大,专往礁石缝里钻。我只能死死顶住,用身体的重量去跟它搏鱼,手心全是汗。竿子、轮子、线都在极限边缘呻吟。那几分钟,仿佛一个世纪那么长。最后,凭着那套还算靠谱的装备和一点点运气,一条七斤多的野生黑鲷被我硬生生从礁石区里“拔”了出来。鱼拉上来的那一刻,我摸了摸那段30磅的碳素前导,上面已经全是划痕,再多磨几下,肯定就断了。

所以你看,不挂钩是不可能的。钓鱼,尤其是在复杂的海里,就是在挂钩和中鱼的边缘疯狂试探。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装备、技术和对环境的读懂,把挂钩的概率降到最低,把中鱼的概率提到最高。每一次挂底,都是一次对水下地形的付费勘探。丢掉的每一个拟饵,都是交的学费。等你什么时候,能从竿尖的触感里,脑中清晰地描绘出水下那片礁石的走向,甚至能感觉到哪里有个小坑,哪里有棵海草,那你就离“不挂钩”不远了。

当然,那时候你也不会再问这么傻的问题了。你会和我一样,在又一次献祭了一个心爱的拟饵之后,淡定地从包里拿出另一个,剪断磨损的前导,重新绑好,然后带着一丝微笑,再次把希望抛向那片充满未知和危险的蓝色深渊。

海钓怎么不挂钩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