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儿海钓,上来就问我用什么竿子、什么轮子,我一般都懒得搭理。装备那都是次要的,是死的。你连大海的脾气都摸不透,给你一把Gamakatsu 的顶级矶钓竿配上Stella 纺车轮,你也只能对着大海发呆,最后提着空桶回家。大海的脾气是什么?就是潮水。读懂潮水,这四个字,比你装备库里所有家伙加起来都重要。
我刚开始玩的时候也一样,傻乎乎的,找个看起来不错的礁石,一屁股坐下就开始甩竿,从天亮搞到天黑,除了挂底、断线,就只剩下被海风吹得一脸的盐巴。直到一个老渔民叼着烟,慢悠悠地跟我说:“后生仔,水都不动,鱼怎么会开口?”那一刻我才开了窍。水怎么动?不就是靠潮水推着走吗?
涨潮和退潮,绝对不是水位的简单升降。你把它想象成一场盛大的自助餐,潮水就是那个推着餐车的服务员。
涨潮,特别是刚开始涨的那两三个小时,简直就是黄金时间。海水带着外海丰富的小鱼小虾、浮游生物,像个慷慨的母亲,把食物往岸边送。那些平时躲在深水或者礁石缝里的鱼,这时候都大胆地游到近岸觅食区。你想想,离岸几十米远的海草带、礁石边缘、或者不起眼的浅滩,水一涨上来,就成了黑鲷的餐厅,它们会凑过来啃食岩石上的贝类和藻类。这时候,你用一根1.5号的矶钓竿,挂上南极虾或者活虾,顺着一股被称为“流目”的缓流慢慢放下去,那线组绷直的一瞬间,手腕上传来的力道,绝对能让你心跳漏掉半拍。
路亚也一样。我最喜欢在涨潮时,站在一个延伸出去的岬角上,用我的那把老伙计——Shimano DIALUNA 96M 的竿子,配一颗4000型的STRADIC轮子,线用的是1.5号的YGK PE线,前导必须是25磅的Seaguar碳素前导,结实耐磨,专门对付那些狡猾的家伙。涨潮时水流会冲击岬角,形成洄流区。鲈鱼最喜欢埋伏在这种地方,等着被水流冲晕的小鱼。我一般会用一枚DUO Tide Minnow Slim 175 这种细长的米诺,颜色就选最经典的沙丁鱼色,对着洄流区的边缘抛投过去。记住,手法不是一味地猛收,而是要模仿一条垂死挣扎的小鱼,抽一下,停一下,让拟饵在水流里半死不活地摆动。那种突然传来的、像是被人从水下猛踹一脚的顿口,竿尖瞬间下压成一个夸张的“満弓”,那感觉,试过一次就再也戒不掉了。
再说说退潮。很多人觉得退潮鱼就走了,错!退潮是另一场狩猎的开始。水往外走,把岸边的一切,小螃蟹、小虾、没来得及跑掉的小鱼,全都逼得往深处退。这时候,那些更深一些的海沟、暗礁的背流面,就成了“死亡陷阱”。大鱼们早就等在那儿了,张着嘴准备接收这份“外卖”。
退潮钓点选择就得变。你要找的是水流的“出口”。比如两个礁石之间的水道,或者沙滩上那条不起眼的深沟。水从这儿过,鱼也从这儿过。我曾经在一个防波堤的尽头,赶上涨转退的那“黄金半小时”。水流开始加速,我换上了一块40克的铁板,就是那种最普通的蓝粉色铁板,用最简单的方式,快速下沉到底,然后猛抽几下再让它自由落体。就是这么个简单的动作,第三竿下去,铁板还在下沉过程中,线就突然不动了——这是截口!我猛地扬竿,一股根本拉不住的巨力传来,轮子的泄力“吱吱”地尖叫。那是一条接近一米的大海狼,牙齿锋利得像刀片。如果不是我的碳素前导够硬,那一瞬间就切线跑鱼了。整个搏鱼过程持续了快十分钟,胳膊酸得像是要断掉,但把它拉上岸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变成了吹牛的资本。
为了让你更直观地理解,我给你弄了个简单的表格,这是我个人总结的,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准,但绝对是我用无数次“打龟”和爆钓换来的经验。
| 潮汐阶段 | 核心逻辑 | 推荐钓法/钓位 | 目标鱼种 | 我的秘诀 |
|---|---|---|---|---|
| 开始涨潮 | 食物被带到近岸,鱼儿靠近觅食 | 矶钓(礁石边、海草区) / 岸抛路亚(岬角、洄流区) | 黑鲷、鲈鱼、石斑 | 找“流目”,也就是两股水流交汇处,那里是天然的聚食点。 |
| 涨满转退 | 水流停滞,鱼活性降低(“死流”) | 沉底钓(深坑、沙底) / 更换钓点 | 沙尖、鲻鱼、部分底栖鱼 | 这是换饵、调整线组、或者干脆抽根烟休息的好时机。但别走开,转流瞬间可能会有惊喜。 |
| 开始退潮 | 岸边食物被冲向外海,鱼在出口伏击 | 远投(沙滩深沟) / 船钓(航道、暗礁背流面) | 海狼、马鲛、红甘 | 跟着退潮的水线走,始终保持你的钓组在“食物输送带”上。 |
| 退干转涨 | 水位最低,结构完全暴露 | 探查地形,规划下个涨潮的钓点 | 无(或极少) | 这是“看地盘”的最佳时刻!记住那些暗礁、海沟的位置,涨潮了它们就是你的秘密标点。 |
记住一个词,“变速期”。无论是涨潮还是退潮,最猛烈的时候,水流哗哗地跟开闸放水一样,那种“死流”反而不是最好的时候。最好的时机,永远是水流开始加速,或者开始减速的那段时间。鱼对水流的变化最敏感,它们知道,改变意味着机会。
我从来不完全信潮汐表上的“大潮”、“小潮”。那只是个参考。你必须亲自站在海边,感受风。顺风推,逆风顶,风会改变流速和流向。你还得看水色,浑浊的水里鱼会更大胆,但也更依赖嗅觉,这时候用腥味重的南极虾就比亮闪闪的拟饵好用。
海钓,钓的不仅仅是鱼,是节奏,是和整个海洋的一次互动。你得像个老练的舞者,跟着潮汐的节拍进退。什么时候该主动出击,用一枚VIB全水层搜索;什么时候又该耐心等待,让一枚小小的阿波随着暗流静静漂浮。这种判断,来源于无数次的观察、失败和思考。
所以,别再问我该买什么装备了。先去海边,别带竿子,就坐着,看一整个涨退潮。看水是怎么漫上礁石,又是怎么退去,留下湿漉漉的痕迹。听海浪的声音,感受风的咸腥。等你什么时候能从这潮起潮落里,看出鱼的行踪,嗅到鱼的味道,那时候,你手里就算拿着一根竹竿,也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海钓人。因为你钓的,是整片大海的脉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