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把一条从深水区请上来的黑鲷,直接丢回海里,以为是放生?别逗了,那不叫放生,那叫丢垃圾。眼睁睁看着它翻着白肚皮,无力地飘走,最后喂了螃蟹,你心里就没一点膈应?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好心人”,他们总觉得钓鱼佬杀气重,自己把鱼扔回去就积了德。屁,那是造孽。
想让它活,就得给它一口“气”,不是往里吹,是往外放。
这事儿得从黑鲷那倔脾气和我们钓它的地方说起。我们玩磯釣的,专挑那些暗礁区、流沟边缘下手。水深了,十几二十米是家常便饭。鱼在底下待得好好的,水压把它身体内外压得平衡。你一竿子把它从二十米深的水底暴力拉到水面,也就几十秒的功夫,它身体里那个叫鱼鳔的玩意儿,就像个没撒气的气球,被你猛地拽到真空环境,瞬间就膨胀了。
这个膨胀的鱼鳔会挤压它的内脏,让它失去平衡。你看它出水后眼睛凸出,甚至胃都从嘴里翻出来,肚子鼓得像个皮球,这就是典型的“气压病”。这时候你把它扔回去,它根本潜不下去,只能在水面打转,最后力竭而亡。所以,放气,或者说得专业点,叫鱼鳔穿刺减压,是决定这条鱼是回家繁衍后代,还是变成海鸟午餐的关键一步。
别跟我扯什么用钩子尖随便扎一下就行,那是二把刀的做法,纯粹是瞎搞。你控制不好力度和位置,一钩子下去,要么扎不透,要么直接捅进内脏,给鱼判了死缓。要干这活儿,你得有家伙事儿——一支正经的放气针。它就是一根中空的金属针,有的还带个小巧的推杆,设计得就是为了精准、无害地释放鱼鳔里的气体。这几十块钱,省不了,这是对生命的基本尊重。
现在,家伙事儿有了,关键是怎么用。这可是个技术活,手得稳,心不能慌。
你把中钩的黑鲷请上船或者礁石后,先用湿毛巾盖住它的眼睛。这能让它瞬间安分不少,鱼也怕黑,这招百试百灵。然后,把它平放在一个稳定的地方,比如你的冰箱盖上。别让它在地上瞎扑腾,蹭掉鳞片,满身是伤,那放了也活不长。
接下来,找准位置。这是整个过程的重中之重,扎错了,神仙难救。你得找到它的胸鳍,就是靠近鱼头、像小翅膀一样的那一对。把胸鳍往前捋,贴在鱼身上,然后顺着胸鳍的末端往鱼尾方向,大概一个大拇指指甲盖的宽度,就在这个点,侧线下方一点点,就是你下针的地方。这个位置,能完美避开所有重要内脏,直达膨胀的鱼鳔。
手持放气针,不是让你当匕首那么攥着,而是像拿笔一样。以45度角,朝着鱼头的方向,稳稳地、轻轻地刺入。记住,是“刺入”,不是“捅进去”。你会感觉到一个轻微的突破感,就像拿针扎破气球一样。如果位置正确,你会立刻听到“噗……”的一声,一股带着腥味的气体被释放出来。有时候,你甚至能看到它鼓胀的肚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瘪下去。
针进去多深?不用太深,一两厘米足够了。气放完,迅速拔针。整个过程,快、准、狠。拔出针后,那条刚才还奄奄一息、翻着白肚的黑鲷,肉眼可见地恢复了活力。把它放进活鱼仓或者水桶里缓一缓,几分钟后,它就能自己调整姿态,在水里游动了。这时候再放回海里,你会看到它一个漂亮的甩尾,头也不回地潜入深蓝,那才叫真正的放生。
| 黑鲷放气操作对比 | 正确操作(推荐) | 错误操作(严禁) |
|---|---|---|
| 工具 | 专业放气针(中空,卫生) | 鱼钩尖、小刀、钥匙等任何尖锐物 |
| 位置 | 胸鳍后方一指宽,侧线下方 | 肚子正中间、鱼鳃附近、肛门处 |
| 角度 | 45度角朝向鱼头方向 | 垂直90度插入 |
| 手法 | 轻柔、稳定刺入,有突破感即停 | 暴力捅入,反复乱扎 |
| 后续 | 迅速拔针,放入水中暂养观察 | 拔出后直接扔回海里 |
| 结果 | 鱼快速恢复平衡,存活率极高 | 内脏损伤、感染,基本必死无疑 |
我记得有一回在担杆岛玩船矶,用的是我那根宝贝Gamakatsu がま磯 アテンダーII 1.5号-530的竿子,配上Shimano BB-X Hyper Force的轮子,2.5号主线通杀。那天潮水正好,是那种“死流”转“生流”的黄金时间。我打了几勺南极虾,窝子里已经能看到黑影在窜动。一个清晰的顿口,竿尖猛地往下一插,我手腕一抖,扬竿刺鱼,中了!
那股力道,沉稳而霸道,瞬间就把我的1.7号子线拉得嗡嗡作响。泄力“吱吱”地唱歌,竿子弯成一个完美的月弧。我知道,这绝对是条大家伙,不是那些小奶鲷。它一个劲儿地往礁石底下钻,我只能靠着Gamatatsu竿子那股强悍的腰力,死死地控线,跟它拔河。几个回合下来,它力气耗得差不多了,才被我慢慢请出水面。
好家伙,一条接近三斤的野生黑鲷,背鳍张开像一把小扇子,身上泛着那种只有野生鱼才有的、幽亮的金属光泽,嘴边还有一抹摄人心魄的蓝色眼影。太漂亮了。因为是从二十多米的地方拉上来的,它出水时肚子已经鼓得不行。拍照留念后,我没任何犹豫,拿出我的放气针。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湿毛巾、找位置、下针、放气,一气呵成。“噗”的一声后,我把它轻轻放入抄网,沉到海里。它在网里缓了几秒,然后猛地一窜,消失在深蓝色的海水中。那一刻的满足感,比把它装进鱼护里带回家,要强烈一百倍。
钓鱼,对我来说,早已不是为了那一口吃的。它是你和大海、和水下那个未知世界的对话。读懂潮水,看清水色,选择合适的钓组,把一枚小小的钩饵,精准地送到你认为藏着目标鱼的标点,然后屏息等待那个来自水下的信号。中鱼时的狂喜,搏鱼时的紧张,还有最后,选择让它回归大海的那份从容。这整个过程,才是我痴迷于此的原因。
而放气,就是这完整链条中,最体现一个钓鱼人修为的一环。它代表了你不仅仅想征服,更懂得尊重。下次你钓上深水鱼,在决定它去留之前,先想想它那个快要爆炸的鱼鳔。学会给它放气,是你从一个“渔夫”走向一个真正的“钓者”的必修课。这,比你用多贵的竿子、多好的轮子,更能赢得我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