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天平怎么用

坐在船头,看着远处海面被阳光切割得波光粼粼,耳朵里灌着海风和螺旋桨的低吼,心里就觉得踏实。海钓这事儿,说白了就是跟大自然玩儿猫鼠游戏,它藏着,你找着,还得猜它心情,配它胃口。而说到装备,各有各的妙用,但要论我在底部作钓,尤其是有流有坎儿的地方,那玩意儿—— 海钓天平,真是我的心头好,没有之一。

别看它结构简单,就那么一根硬杆子或者两边出线的架子,中间连着主线,两边出子线挂钩。可就是这看似不起眼的玩意儿,解决了大问题。你玩底物,最怕啥?怕缠线呗!尤其水下地形复杂,礁石多,或者水流急点,你一个普通串钩下去,还没到底呢,可能就跟主线缠成一团麻花了,别说钓鱼,光解线就够你喝一壶。天平它就像一个分隔符,把两根 子线 硬生生撑开,或者在运动过程中靠自身的结构优势减少缠绕。这就意味着你的饵或者拟饵,能在水底或者近底区域更自然地呈现,不容易被湍流搅成一团,或者被主线带着乱飘。而且,同时挂两组钩饵,变相增加了中鱼的几率,尤其当你摸不准鱼今天偏爱哪口饵的时候,一边挂虾肉,一边挂小活鱼,或者一边是亮片,一边是软饵,让鱼自己选去。

用天平,可不是说你随便一绑、一抛了事。这里面门道不少,都是这么多年在海上一次次吃亏、一次次琢磨出来的。首先是这个 天平 本身。市面上各种各样,硬丝的、塑料的、带转环的、滑动的。我的经验是,如果水流特别急,或者主要目标是石斑、大鲷这种力道大的鱼,我更倾向于用那种 硬丝天平,就是两边是硬不锈钢丝弯出来的,中间一个主线环。这玩意儿结实,抗流能力好,而且能把子线撑得更开。如果水流缓,或者钓黑鲷、黄鱼这种相对斯文点的鱼,那种带滑动环的 滑动天平 也不错,给子线更大的摆动空间,饵看着更活。但总的来说,我还是偏爱硬丝的,省心,缠绕几率最低。

接下来是 线组搭配。这可是关键!主线,我现在基本上都用 PE线 了,磅数看目标鱼和水深,近海钓鲷类、黄鱼,一般 2-4号PE线 就够了,折合磅数大概在 20-40磅。PE线没啥弹性,信号传递直接,水底哪怕是鱼轻轻碰一下饵,竿稍上都能看得清楚。但是PE线不耐磨,海底礁石多,很容易磨断,所以主线到了天平这头,一定要接一段 碳线前导线 (Shock Leader),磅数要比主线高一到两级,比如主线4号PE,前导就用 6-8号碳线,长度嘛,有个两三米就行,主要作用是缓冲瞬间的拉力以及耐磨。这个前导线跟主线怎么连接?我现在基本都用 FG节 或者 PR节,绑起来麻烦点,但绝对顺滑结实,过导环不卡顿。

然后就是 子线。子线绑在天平两端,长度很讲究。我一般绑 30-60厘米,不能太长,太长还是容易缠。子线的材质我也选 碳线,因为它在水下几乎隐形,而且同样耐磨。磅数嘛,比前导线低一点,但也不能太细,免得挂底一拉就断,鱼跑了事小,天平丢了麻烦。比如前导用8号碳,子线我就用 5-6号碳线,大概 20-25磅 的样子。子线上直接绑钩,或者先绑个小号转环,再接一小段更细的子线绑钩,看个人习惯和需求。我一般直接子线绑钩,少个连接点少个隐患。

鱼钩型号 也是五花八门。钓鲷类、鲈鱼,我常用 矶奴钩 或者 丸世钩,钩条粗细适中,钩尖锐利,中鱼后不容易跑。钓石斑这种嘴大皮厚的,就得上 管付伊势尼 这种钩条粗、强度高的钩子了。钩号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你用的 饵料大小目标鱼的嘴型。挂活虾就用虾形钩或者钩号小点的,挂大块鱼肉或者小活鱼,钩号自然要大。

铅坠 呢,绑在天平下方的主线上,或者用个别针快拆扣连接。重量的选择,得看 水深水流。原则是,能让你的钓组快速到底,并且在水底稳住,不至于被水流冲得乱七八糟。浅水缓流可能用 50克 就够了,但要是深水急流,上到 200克、300克 甚至更重都有可能。你得能感觉到铅坠触底,并能基本维持住位置。太轻了,钓组站不住;太重了,虽然站得稳,但信号传递会迟钝,而且挂底更难解。这个重量得靠经验,也得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

好了,装备算是弄明白了,那怎么 抛投作钓 呢?从船上往水里放,相对简单,就是小心点,别让子线钩住船帮或者你的衣服。如果是岸钓,比如在礁石上抛投,用天平抛投需要点技巧。因为钩饵和铅坠离得远,整个钓组比较长,发力不对特别容易在空中或者入水瞬间 缠绕。我的做法是,抛投前确保两个子线上的饵都捋顺,不要打卷。抛的时候动作要流畅、一气呵成,不要猛地发力。尽量抛高一点,让钓组在空中充分展开,入水时也尽量保持直线,减少横向受力。当然,就算再小心,偶尔缠线也是难免的,习惯就好。

钓组到底后,就进入了最考验耐心的阶段—— 控线读口。线组到底后,先绷紧主线,感觉到铅坠稳稳地停在水底。然后不是死等,你要轻轻地 控线,感觉水底的地形。是沙子软绵绵的?是礁石硬邦邦、时不时刮擦一下?还是泥巴有点粘连?这个感觉特别重要,能帮你判断下面是什么环境,有没有可能藏着鱼,有没有容易挂底的地方。控线的时候,也可以轻轻地、小幅度地提动一下竿尖,让饵在水底微微动起来,模拟小鱼小虾在活动,吸引鱼的注意。

重点来了—— 读懂鱼的吃口信号。用天平钓底物,很多时候鱼的吃口非常轻微。它可能不是那种“Duang”一下把竿子拖下去的暴力口,尤其是在流急或者鱼活性不高的时候。它可能只是竿稍一个 轻微的、不自然的抖动,或者本来绷紧的线突然 松弛了一点,或者竿尖 缓慢地、不明显地一点一点往下弯。这些微小的信号,都需要你全神贯注去观察、去感受。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这种若有似无的信号,往往是大鱼在试探。这时候千万别急着 扬竿!你得给它一点时间,让它把饵完全吸进去,感觉到确切的、持续的下顿或者明显的、有力的拉扯时,再果断有力地 扬竿刺鱼!刺鱼的动作要干脆利落,把钩子牢牢地刺进鱼嘴里。

一旦中鱼,进入 搏鱼 阶段,天平的优势就没那么明显了,甚至因为它多出来的结构,多了一点点风险。但也没啥特别的,就是跟平时一样,绷紧线,靠竿子的弹性和轮子的卸力去跟鱼周旋。目标鱼如果是石斑这种钻洞王,中鱼第一时间就得大力往上提,不给它钻礁石的机会。如果是鲷类,它们喜欢画圈圈,注意别让线被水下障碍物磨到。有时候运气好,一边钩中一条,来个双飞,那手感可就爽歪了!记得控制好两条鱼的拉力,别让它们互相干扰或者把线缠死。

当然,用天平钓鱼也并非万能。比如说在水非常浅,或者目标鱼是中上层鱼类的时候,它就不合适。它就是为底物、为复杂水底和水流而生的。

我记得有一次,在舟山群岛外的一个小岛边,水深大概二十多米,流特别急,一般的串钩下去就是缠。我换上硬丝天平,铅坠加到 150克 才勉强站住。挂上当地渔民刚捞上来的小章鱼和活虾。抛出去,等到底,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和微调。竿稍就那么一点点小动作,我心里就咯噔一下。等了大概十几秒,突然竿稍一个有力的下拽,紧接着就是一股蛮力往下拉!我瞬间 扬竿,竿子立刻弯成一道漂亮的弓!是条大家伙!那鱼的力气真大,一鼓作气往下冲,轮子的 泄力 吱吱响,我脑子里嗡嗡的, adrenaline飙升。跟它僵持了大概七八个回合,每一次我都死死顶住,不让它往礁石缝里钻。最后终于把这家伙拖出水面,一条将近 十斤的大石斑!出水那一刻,阳光照在它厚实的身体上,鱼鳞闪着古铜色的光,嘴里牢牢含着我的钩。那一刻,感觉所有的等待和努力都值了。靠的就是这个其貌不扬的 天平,让我的饵能在那个急流的魔鬼地带站稳脚跟。

说到底,海钓这事儿,装备重要,技巧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那份投入和耐心,以及对大海的理解和敬畏。天平也好,别的什么钓组也罢,都只是工具。理解了它为什么存在,它能干什么,在什么情况下用它,再结合你对钓场的判断和鱼情的理解,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下回出海,如果遇到类似情况,不妨试试这个 海钓天平,也许它也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呢。

海钓天平怎么用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