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海钓就是阳光沙滩、微风拂面、鱼儿排队等着咬钩?那是广告片里哄小孩儿的。真正的海,尤其是那些能出大鱼的标点,脾气可大着呢。我见过太多愣头青,仗着一腔热血就往海上冲,结果呢?被海浪颠得七荤八素,吐得胆汁都绿了,竿子都拿不稳,更别提中鱼了。
要我说,坏天气,尤其是那种风浪大、水流急的鬼天气,才是真正考验你是不是个钓鱼佬的试金石。但凡有点儿经验的,都知道不是随便什么“坏天气”都能去的。那种真正爆表的大风浪、闪电雷暴,老老实实窝家里看看钓鱼视频得了,那是跟老天爷玩命,犯不着。我说的是那种,预报里风力可能四五级阵风六七级,浪高一两米,有点儿颠,但还没到能把船拍碎的程度。这种天气,水底的鱼反而可能更活跃,它们知道大风浪能把更多的食物冲下来,而且水面上的噪音和船只的干扰也小了。所以,能不能在这种天气下钓到鱼,甚至爆钓,就看你有没有这份能耐和对海的敬畏了。
出海前,最重要的从来不是带多少饵、多少竿,而是看天气。不是手机上那个APP随便扫一眼就行,那玩意儿误差大得去了。你要交叉对比,看好几个天气网站的风力风向预报、浪高浪周期预报,潮汐表更是烂熟于心。我还会结合当地的经验,比如“东风浪大,西风好钓”。如果是风向变来变去,或者风力突然从三级跳到七八级的,甭想了,肯定有妖。你得学会读云,读海面的颜色,那都是经验。乌云压顶,海面发白,八成是要下雨起风;要是远处天际线有那种厚重的积雨云,赶紧往回撤,雷暴不是闹着玩的。
真决定要闯一趟恶劣天气,安全是第一位的,这个真不是空话。救生衣,给我老老实实穿身上,别摆在船舱里当摆设,等你落水了再想穿就晚了。VHF无线电,EPIRB应急示位标,卫星电话,一个都不能少,还得定期检查电池。船上的排水系统必须完好,燃油要足。我宁可多带点水和食物,也不愿意在海上犯愁。
到了装备这块,在恶劣天气下,那些平时耍酷的轻量化装备就得靠边站了。你需要的是可靠、耐操、有劲儿的东西。
装备类别 | 好天气(微风,小浪) | 坏天气(大风,急流,涌浪) | 关键考量 |
---|---|---|---|
主竿 | 轻量化、高感度、中调偏软,如路亚竿M/ML调 | 强力重调,能扛住大鱼在风浪中挣扎的冲击,如Jigging竿H/XH调。竿身腰力足,导环坚固。 | 腰力、导环强度、抗扭性 |
主轮 | 轻量纺车轮、水滴轮,强调顺滑抛投和细腻操作 | 全金属加强型纺车轮或鼓式轮,如Shimano Stella SW / Daiwa Saltiga系列,强调密封性、泄力值和齿轮强度。 | 密封性、最大泄力、耐腐蚀性 |
主线 | PE2-PE4号,强调远投和感度 | PE6-PE10号,甚至更粗。颜色鲜艳的多色线,方便观察水深和中鱼信号。 | 拉力值、耐磨性、可视性 |
前导线 | 氟碳线20-50磅 | 氟碳线80-150磅,甚至更高。耐磨损,抗冲击。 | 抗磨损性、结节强度、冲击吸收 |
拟饵/钓组 | 轻型铅头钩、米诺、波扒、颤泳 | 重型金属铅头钩、铁板(Jig)、重型沉水铅笔。或用重型铅坠配合天然活饵/死饵。 | 配重、水阻、下沉速度、抗流性 |
鱼钩 | 偏细条、锐利型 | 粗条、高强度、抗弯折,如Gamakatsu Treble 13或Mustad Big Gun | 强度、钩门大小、刺穿力 |
具体到我的装备,我那根Major Craft Crostage Jigging CRXJ-B602/4,在小风浪天用着是真舒服,感度一流。但真到了大风浪,它就有点吃力了,除非钓小体型的鱼。这时候,我一般会拿出我那根Daiwa Saltiga C 85-6,或者更暴力点,直接上Penn Carnage III Jigging,那竿子腰力足得就像一头老牛,X-Wrap碳布缠绕技术让它在搏大鱼的时候杆身形变小,回弹快。配上Shimano Stella SW 14000XG,这轮子的IPX8级防水不是盖的,X-Protect和X-Shield技术让它在盐雾和海浪的冲击下依然顺滑如初,最大泄力25公斤,足以应付绝大多数突发状况。
线组更讲究了。主线我通常会用Daiwa J-Braid Grand x8 的PE8号线,这种线抗磨耐拉,不易起毛,在风浪里也能保持相对好的感度。前导线直接上Seaguar Fluorocarbon Leader 120磅,至少2米长,这在船身颠簸、钓组可能触底或碰到礁石时,能提供足够的保护。结节我只用FG结,这是经过无数次实践检验,强度最高的结。
再说说钓组。在风浪天,水流通常很急,小克重的拟饵根本站不住水。所以,重型铁板是首选,比如慢摇铁板(Slow Jig),克重直接上150克甚至200克,它们下沉速度快,能迅速切入水层,减少水流的影响。颜色方面,高反光的银色、蓝色,或者夜光的,在浑浊的水里穿透力更好。如果用活饵或死饵,铅坠的配重也要大幅增加,用平底铅或枣核铅,减小水流冲击,让饵能稳定在水底。钩子我会选Gamakatsu Octopus 4/0以上,钩条粗,不易拉直或崩口。
到了海上,风浪大起来,抛投就成了个技术活。你不能像平时那样甩大鞭子,重心不稳,容易失衡。你需要压低重心,利用腰腹力量,短程爆发力抛投。船身晃动的时候,瞄准标点尤其难,这就要靠预判和经验了。我通常会把船开到上风向,让船逆风慢速漂移,这样船速相对可控,也方便我把拟饵抛到船尾下风向的流线里,那里通常会有鱼。
控线是重中之重。风浪会让线肚变大,影响感度。所以,风线一定要收紧,尽量让主线与水面夹角小,减少风阻。你可以用高齿比的轮子快速收线,或者调整抛投方向,让线顺着风向,减少吃风面积。一旦中鱼,扬竿要果断有力,确保刺穿鱼嘴。在风浪里,鱼的冲击力会被放大,船身也在晃动,所以搏鱼时重心一定要稳,身体跟着船的节奏小幅度晃动,竿尖永远指向鱼头,均匀泄力,避免高抬竿身(高压竿是大忌,容易断竿)。
我记得有一次,在东海一个离岸礁盘上,那天预报中雨、阵风七级。船颠得像个醉汉,海水不断往脸上拍。我们几个老伙计就戴着防风面罩、穿着冲锋衣裤,咬着牙死磕。那种情况下,根本顾不上什么舒服不舒服了,全靠毅力。我们把船开到礁盘的避风处,但涌浪还是很大,脚下像踩着棉花。我用着200克的蓝鳍金枪鱼型铁板,抛出去,让它快速沉到底。手上传来的信号极其微弱,船身晃动,风声呼啸,根本分辨不出是鱼咬钩还是水流拉扯。
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突然,手里的Stella SW出线警报尖叫起来,竿尖被一股蛮力猛地拖向水里!“中鱼了!”我大喊一声,稳住身体,收紧竿子,开始搏斗。那力道,完全不像平日里钓的那些青物,是那种沉重而又充满爆发力的拽动。我全程保持低位搏鱼姿势,双脚分开,稳住重心,利用竿子的腰力一次次化解鱼的冲击。风浪把鱼的挣扎放大了好几倍,感觉它就像个巨型水怪在海底翻江倒海。线被拉得吱吱作响,海水不断打湿我的脸,咸得发涩,但我眼睛死死盯着弯弓的竿尖,肾上腺素飙升。
足足二十分钟,我才把那条巨型金枪鱼拖到船边,它体长接近两米,鳞片在混沌的海水中闪耀着幽蓝的光芒。拉上来一看,是一条黑金枪!足足七十多公斤!那一刻,所有的疲惫、寒冷、颠簸都烟消云散了。那不是我钓过最大的鱼,但绝对是最难忘的一次,因为是在那种恶劣天气下,凭借着经验和坚持才得来的。
所以你看,坏天气钓鱼,不仅仅是技巧层面的东西,更多的是一种心态。你得有耐心,因为中鱼频率可能会下降;你得有毅力,因为身体会承受更大的消耗;你得有敬畏心,因为大海随时可能翻脸。但正是这种挑战,这种不确定性,才让每一次成功变得弥足珍贵。当你顶着风浪,把一条大鱼艰难地拖上船,那种满足感,是坐在空调房里吹着暖气,看电视里钓鱼节目的人永远体会不到的。这,就是海钓的魅力,也是老钓手对大海的执念。它让你明白,顺境固然美丽,逆境才能真正磨砺出锋芒。下一次,如果天气预报说要起风了,别急着收竿,先看看这片海,它也许正等着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