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竿快?这问题问得就有意思。很多刚摸上竿子的人都这么问我,好像“快”就是唯一的标准,恨不得一竿子能把拟饵甩到太平洋那头去。在我看来,这想法就走偏了。真正的海钓,尤其是在礁石上或者船上跟那些狡猾的大家伙斗智斗勇,“快”从来不是第一位的,“准”和“稳”才是。 你甩得再快,饵落点偏了十米,那跟把石头扔进海里没区别,纯粹是瞎折腾,还把鱼给吓跑了。
我玩了这么多年,从最早的玻璃钢竿子配个破手摇轮,到现在手上这根趁手的 G-CRAFT的Monster Surf 1072,配上 Shimano的Stella SW 8000HG,烧了不少钱,也走了不少弯路。最后琢磨明白一个道理:甩竿,是人、竿、线、饵融为一体的过程,追求的是一种行云流水的节奏感,而不是一瞬间的爆发力。那种快,是熟能生巧之后自然而然的结果,是一种毫不费力的效率。
你问我怎么做到?别急,坐下来,听我慢慢给你掰扯。
首先,你的家伙事得对。别想着一根竿子打天下。你如果想在礁石上玩岸抛铁板,追求的是把几十克的铁板送到远处的流里,那你需要一根腰力强劲、竿梢又不能太死硬的竿子。我手上这根 Monster Surf 就是这样,它的 MH调性 能让你在后摆蓄力的时候,清晰地感觉到整个竿身像一张拉满的弓,每一分力量都吃进去了。然后你再看轮子,为什么是 Stella SW 8000HG?HG 代表高速比,收线快,这在快速搜索和应对突发鱼讯时是优势。但更重要的是它的刚性和顺滑度,在你 抛投 的瞬间,出线必须毫无阻滞,那种“嘶……”的一声,线杯里的 YGK的Jigman X8, 3号PE线 像一道绿色的闪电一样射出去,这声音听着就让人安心。线组搭配也得讲究,3号PE 配上差不多两米长的 40磅碳素前导线,用我最信赖的 FG结 连接,这个结小、顺滑,过导环几乎没有声音,对抛投距离的影响最小。这些是基础,基础不牢,后面的都是空谈。
装备对了,再来说动作。新手最常见的毛病就是用蛮力,用胳膊抡,跟扔链球一样,看着虎虎生风,实际上竿子的弹性一点没用上。你要记住,抛投是靠竿子的弹力,你的身体只是一个蓄力和传导的支架。
我给你拆解一下我最常用的 侧抛 动作,这在海边风大或者船上空间小的时候特别实用。
第一步,站稳。双脚与肩同宽,侧身对着你要抛的方向,像打高尔夫一样,找到一个最稳固的核心。
第二步,垂丝。这是精髓。拟饵离竿尖的距离,也就是我们说的“垂丝”,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我一般留个七八十公分,具体长度要根据你用的 Maria的La-Segunda 40克铁板 这类饵的重量和竿子的调性来微调。这个距离决定了你能不能在摆动中形成一个完美的离心力弧线。
第三步,蓄力。这不是往后猛地一拉。而是身体微微后转,带动竿子向后平滑地摆动。这时候你要用你的“竿感”去体会,感觉到那40克的铁板坠着竿梢,把竿身压出了一个漂亮的弧度。那个瞬间,你会觉得竿子“活”了,它在告诉你:“我准备好了,可以弹射了!” 你的手臂是放松的,力量都集中在腰腹。
第四步,发力释放。这是最关键的一环。当竿子后摆到顶点,将要回弹的那个零点几秒,腰腹发力,带动身体回转,手臂顺势向前挥出。不是用手臂去“扔”,而是用身体的力量“弹”出去。当竿子挥到大概十点钟到十一点钟方向时,食指果断松开鱼线。早了,饵会冲天而去;晚了,饵就直接砸你脚前的水面。这个时机,没有几千次的练习是找不到的。当你做对的时候,你会听到线劈开空气的呼啸声,看到你的铁板像一颗子弹一样,低伸、笔直地飞向你心里的那个标点。
这套动作练熟了,你的“快”就来了。因为每一个环节都精准高效,没有一丝多余的动作和力量浪费。我见过真正的高手,在浪花翻滚的礁石边,面对突然出现的 海狼 炸水,他只是一个轻巧的侧身,手腕一抖,那枚小小的 铅笔(Pencil) 就悄无声息地落到了炸水点前方一米处,整个过程快得像个幻影,但又无比从容。那才是我们追求的“快”。
当然,光会甩还不够,你得会 读懂潮水。死水一潭的地方,你甩断了竿子也未必有鱼。你要找的是流沟、是礁盘的背流面、是两种水流交汇的地方。这些地方才是藏鱼的“食堂”。比如在 舟山外礁,涨潮和落潮的平流期前后半小时,是黄金时间。那时候水流速度最快,很多掠食性鱼类比如 牛港(GT) 会异常活跃。你的任务,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最精准的落点,把你的 波趴(Popper) 或者铁板送到它们嘴边。这时候,快,就有了意义。你比别人快一秒出手,可能就抓住了那个转瞬即逝的窗口期。
抛投方式 | 优点 | 缺点 | 我个人的适用场景和“秘诀” |
---|---|---|---|
过顶抛 | 精准度高,距离远,易于学习 | 对后方空间要求大,风大时易挂线 | 在开阔的大沙滩或防波堤上,无风或顺风时,需要极限远投攻击远处的沙丁鱼群时使用。秘诀是身体要充分转体,像投掷标枪。 |
侧抛 | 抗风性好,出手隐蔽,后方空间要求小 | 初始精准度不易控制,极限距离稍逊 | 我的最爱,90%的场景都用它。尤其是在船上钓鱼,或者礁石上背后有障碍物。秘诀在于手腕的运用,靠手腕的“寸劲”来微调方向。 |
下手抛 | 极度隐蔽,适合近距离精准打点 | 距离最短,发力技巧要求高 | 玩根钓,或者在养殖筏架边上逗弄 黑鲷 时用。几乎不出声,饵是“荡”进水里的,追求的是极致的隐蔽性。 |
记得有一次在南油的井架,天刚蒙蒙亮,水面平静得像镜子。突然,离船大概七十米的地方,一大片小鱼惊得跳出水面,水下有个巨大的黑影一闪而过——是 牛港 在捕食!船上七八个人,瞬间都疯了,纷纷抄起家伙就甩。有个人心急,竿子抡得跟风车似的,结果一个发力过猛,“啪”一声,线缠在了竿梢上,当场炸线。另一个人倒是甩出去了,但落点偏了十几米,除了溅起一朵巨大的水花,什么都没发生。
那时候我没慌,深吸一口气,侧身,用我上面说的那套动作,把一枚 120克的波趴 不带一丝烟火气地送了出去。落点,就在那片“炸水”的边缘。我甚至能感觉到,波趴在空中飞行的姿态都是稳定的。饵一落水,我手腕连抽两下,巨大的水花和“噗通”声,就像在对那个黑影挑衅。下一秒,水面“轰”地一下炸开,轮子疯狂出线,那撕心裂肺的吱吱声,比任何音乐都好听。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甩竿的“快”,最终是为了服务于 搏鱼 的那一瞬间。之前所有的准备、练习、等待,都是为了那电光火石间的致命一击。
所以,别再纠结怎么甩得“快”了。去海边,去船上,带着你的竿子,去感受风,感受浪,感受竿梢传来的每一次细微的震动。把成千上万次的抛投,融入你的肌肉记忆,变成一种本能。到那时候,你的每一次出手,自然会又快、又准、又狠。那种感觉,是任何语言都形容不了的,只有大海和你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