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怎么上钩

老有人问我,海钓怎么上钩?这问题听着简单,好像我能给你一个公式,一套装备,或者一个神奇的钓点坐标,然后你就百发百中了。我跟你讲,这想法就错了,错得离谱。真要是这么简单,那海边坐着的就不是钓鱼佬了,是一群捡鱼的。

对我来说,上钩,从来不是一个结果,它是一个过程。是你把自己的感官、经验和思考,像一根无形的线一样,延伸到海里,最终和那条鱼的本能触碰到一起的那个瞬间。别跟我扯那些花里胡哨的理论,也别上来就问我用什么上万的竿子轮子。我见过拿着根200块的国产竿在码头防波堤上连拔黑鲷的本地阿伯,也见过一身Gamakatsu顶级装备,在鱼排上坐一天连个小泥猛都钓不到的“装备党”。

关键在哪?在“读”。读懂潮水,是海钓的入门,也是海钓的终极。大海是有呼吸的,涨潮落潮就是它的吐纳。我每次出钓前,不看天气预报,先看潮汐表。什么大潮活汛、小潮死讯,什么涨八分、落两分,这些数字背后是海水的流速,是鱼群的“饭点”。死水一潭的时候,鱼懒得动,你把龙肉塞它嘴边它都未必开口。只有那水“走”起来,暗流涌动,把海底的微生物、小鱼小虾都搅动起来,形成一条看不见的“觅食高速公路”,你的机会才真正来了。我最喜欢的就是平潮转流和干潮转流的那半个钟头,那是黄金时间,水流从静止到开始加速,大鱼最警惕也最饥饿,往往就是那几竿,决定你今天空军还是爆箱。

再说装备。装备是手的延伸,不是你的面子。这些年我手上过的竿子轮子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最后留在身边,每次出礁、上船必带的,就是那根Shimano Borderless 460MH-T。它不是最贵的,但它的腰力跟竿稍的灵敏度对我来说结合得刚刚好。配一颗Shimano Stella SW 5000XG,不是为了炫耀,是为了它那颗强大的心脏和顺滑到让你忘记它存在的刹车力。当一头十几斤的红甘像鱼雷一样往下冲的时候,你才会明白,可靠的刹车能救你的命,也能留住你的鱼。线组更是不能马虎,主线我常用YGK G-Soul PE X8的2.5号线,保证了强度和切水性,而前导,必须是耐磨的Seaguar 40磅碳线,长度至少要两米,这是在礁石区跟大鱼硬碰硬的最后一道保险。

有了这些,你只是有了上战场的资格。真正的战斗,从你抛投的那一刻才开始。我见过太多人,使出吃奶的劲儿把饵扔出一百米远,然后就傻等着。有用吗?屁用没有。你的饵,要精准地打到你想让它去的地方。那个地方,可能是两股流交汇的白沫带,可能是一片水下暗礁的边缘,也可能只是水色深浅变化的一条分界线。这些都是“标点”,是鱼的“餐桌”或者“卧室”。

我给你讲个我自己的事。有一次在担杆岛一个离岸很远的孤礁上,整整一个上午,所有人都没口。太阳晒得人发昏,海面平静得像块蓝色的玻璃。我没跟他们一样用活虾钓底,而是换上了一枚80克的银色铁板,对着礁石侧面一道不起眼的裂缝打下去。那道裂缝只有半米宽,水流经过那里会形成一股微弱的上升流。我把竿子压低,用很慢的速度,一抽,一停,让铁板像一只垂死挣扎的小鱼一样,在那道缝隙前缓缓下落。就在第三次下落到大概二十米水深的时候,竿尖,没有任何预兆,猛地一记闷顿,像是挂底,但下一秒,一股无法抗拒的巨力直接把我的Borderless拉成一个满弓!Stella的泄力在一瞬间发出尖锐的咆哮,线杯里的PE线像冒烟一样往外冲。是GT!只有牛港才有这种蛮不讲理的爆发力。

那一刻,你脑子里不能有任何杂念。搏鱼不是拔河,是跳舞。它冲,你就要顺着它的力,稍微弓着竿子,保持线的紧绷,让轮子的刹车去消耗它的体力;它一停,你就要抓住机会,压低竿子飞快地收线,寸土必争。整个过程,我的腰背都在发酸,胳膊抖得像筛糠,但眼睛死死盯着出线的方向,感受着从竿身传来的每一次挣扎。大概僵持了十多分钟,那股蛮力终于开始减弱,我才一下一下地把它泵回来。当那条接近一米、闪着银灰色光芒的巨物被浪头顶上礁石时,我整个人都瘫了,坐在地上,手还在抖,闻到的全是海风的咸腥和自己身上的汗味。

那天,整个礁上就我钓了这么一条鱼。不是我运气好,是我在所有人都放弃的时候,还在“读”,读那道微不足道的裂缝,读那股几乎察觉不到的上升流,然后用最合适的钓法去尝试。

路亚是这样,沉底钓、浮游矶钓也是一个道理。你要去想,为什么用这个阿波?为什么是这个水深?为什么用南极虾而不是小活鱼?这里我给你个我个人总结的路亚选择思路,不是金科玉律,是我用无数次空军换来的血泪教案:

场景 / 条件 推荐拟饵类型 操作要点(个人秘诀) 目标鱼(举例)
清晨/傍晚,水面平静 水面系铅笔 (Pencil) Z字形狗步(Dog Walk),制造恐慌小鱼逃窜的假象 海狼 (Barracuda), 牛港 (GT), 马鲛 (Mackerel)
有风浪,水面活跃 波爬 (Popper) 重抽,制造巨大水花和声响,吸引远处的大鱼 牛港 (GT), 黄鳍金枪 (Yellowfin Tuna)
中层水域,鱼群搜索 米诺 (Minnow), VIB 匀速回收,或快抽急停,模仿受伤的饵鱼 金目鲈 (Barramundi), 海狼 (Barracuda)
底层礁石区,结构复杂 慢摇铁板 (Slow Jig) 一圈一抽,让铁板在下落时有飘忽的泳姿,这是关键 石斑 (Grouper), 红甘 (Amberjack), 章红
水流急,深场作钓 快速铁板 (Speed Jig) 快速、大幅度地抽动,追求速度和反射性攻击 犬齿金枪 (Dogtooth Tuna), 大体型红甘

你看,每一种选择背后都是逻辑。所谓上钩,就是你的逻辑,正好和鱼的本能对上了。这其中有科学,有经验,甚至还有点玄学。但归根结底,是你对这片大海的理解有多深。

所以,别再问“怎么上钩”这种傻问题了。带上你的竿子,去海边。去感受风,感受浪,感受每一次潮水的涨落。去记住每一次中鱼时竿尖的信号,也去分析每一次跑鱼是因为什么。被礁石割线,被海胆扎手,被烈日晒脱皮,这些都是学费。当你不再把鱼获当成唯一目的,而是开始享受这个“读”海的过程时,你会发现,“上钩”这件事,就变得自然而然了。它会成为你无数次正确判断之后,大海给你的一份,带着咸味儿的,沉甸甸的奖赏。

海钓怎么上钩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