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怎么海钓

很多人问我,深水怎么搞?这问题太大,跟问“人生怎么过”一样,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深水,对我来说,不是一个深度数字,那是一片完全不同的世界,一片你必须学会用鱼线去“看”、用竿尖去“听”的幽暗森林。你得忘了在岸边或者近海那些小打小小闹的套路,深水有深水的规矩。

我玩的东西比较杂,但要说深水里最让我上瘾的,还得是慢摇铁板(Slow Jigging)。别被这个“慢”字骗了,它对你的装备、你的理解力、还有你胳膊的耐力,要求一点都不慢。这是一种用脑子钓鱼的活儿,不是傻力气。

先说说吃饭的家伙。这东西马虎不得,一分钱一分货,大海会教你做人。我的主力竿是支Gamakatsu Luxxe Almea B67ML-RF,6尺7的长度,ML的腰力,但竿尖异常敏感。为什么是它?因为慢摇的灵魂就在于竿子的回弹力。你不是在“抽”铁板,而是利用竿子的弹性,让它自己“弹”起来,再带着铁板飘飘忽忽地往下落。这支竿子就能给我那种感觉,一种人竿合一的延伸感。竿尖能清晰地告诉你水下铁板的每一个细微动作,甚至能感觉到暗流拂过鱼线那种微弱的“沙沙”声。至于轮子,我死磕鼓轮,尤其是Shimano的Ocea Jigger 2000NRHG。别跟我提纺车轮,深水里水压大、鱼也横,纺车轮的力臂和结构决定了它在重负载下绞起来就是费劲。鼓轮那种垂直收线的力量传导,直接、暴力,稳定得像块石头。设定泄力更是关键,我通常会用手套拽着线,调到那种需要使出七八分力气才能勉强出线的程度,这是你面对深海巨物的最后一道保险。

线组?这更没得商量。PE线是唯一的选择,我常用的是YGK的Ultra 2,PE 2.5号,大概能提供45磅的拉力,足够应对大部分目标鱼。它的低延展性,能让你在百米深的水下,依然能清晰感觉到铁板触底那一“顿”。前导线必须是碳素前导线,我信赖Seaguar的50磅线,大概绑个三五米。为什么?耐磨!深水下面全是你看不到的礁石、沉船,你的前导线就是敢死队,随时可能跟这些结构发生亲密接触。至于主线和前导的连接,别偷懒,老老实实学着打一个漂亮的FG结。这个结又小又强,过导环顺畅无比,是你整套线组里最考验耐心的地方,但绝对值得。

铁板类型 形态特征 主要动作 适用场景 个人偏爱型号
中央对称型 像一把小刀,重心居中 垂直下落时水平飘移、摆动 流速较缓,鱼活性高时 Deepliner SPY-V
非对称型 一面平,一面弧,重心偏后 下落时旋转、翻滚,动作夸张 流大,需要强力吸引鱼注意 Seafloor Control Rector
叶片型 宽而扁,像一片叶子 缓慢水平下沉,滞空时间长 鱼口轻,需要更多反应时间 Beat Propagate

铁板本身,那更是门玄学。什么颜色、克重,得看天、看水、看流。但我有个秘诀:在你不知道用什么的时候,选一块180克到250克的银色中央对称型铁板,比如Deepliner的SPY-V。它下落的姿态最像一条垂死挣扎的小鱼,那种飘忽的、毫无规律的下沉,对潜伏在结构里的掠食者来说,是无法抗拒的早餐信号。别总迷信那些花里胡哨的颜色,在百米深的水下,光线早就被过滤得差不多了,形态和动作远比颜色重要。

好了,家伙事儿备齐了,怎么玩?到了钓点,船长会告诉你水深,比如120米。打开线杯,拇指轻轻搭在线上,让铁板自由下落。你要全神贯注,感受它下坠的过程。当线杯突然停止出线,或者竿尖猛地一回弹,这就是触底了。立刻合上线杯,开始你的表演。

控线扬竿的节奏是关键。我的习惯是,快速摇动摇把一圈的同时,用一个柔和的、向上的力道把竿子从水平位置抬到大概60度角,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抽”的动作。别用蛮力,要感觉是竿子的腰力把铁板“弹”上去的。然后,关键来了——停顿。在竿子下放回水平位置的过程中,让铁板自由下落。90%的攻击都发生在这个下落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各种各样的信号:有时候是“咚”的一声巨响,像是被人用锤子砸了一下竿子,这是大物没跑了;有时候是线突然一松,失去了铁板的重量,这是鱼从下往上攻击,把铁板顶起来了;还有一种,最难察觉,就是竿尖传来一阵若有似无的“黏”或者“蹭”的感觉。不管是哪一种,你的反应只有一个:以最快速度收紧虚线,然后用尽全身力气,把竿子狠狠地起来!这不是猛抽,而是用一个大上挑的动作,把鱼钩牢牢地“顶”进鱼嘴里。这一扬竿,决定了你是跟它搏鱼,还是跟它说拜拜。

中鱼之后,才是真正考验的开始。深海的鱼,力气大得吓人。一条二十斤的红甘(Amberjack),那第一波的冲刺能把你的泄力器拉得鬼哭狼嚎,线杯烫得能煎鸡蛋。这时候你千万不能慌,更不能跟它硬碰硬。稳住下盘,竿子保持一个弯曲的弧度,也就是所谓的“满弓”状态,利用竿身的弹性去消耗它的体力。当它冲刺的时候,让它去,你只要保证线不松就行;当它稍微停顿,就是你反击的时候。身体后仰,用腰腹的力量把鱼“泵”起来,竿子抬高的同时,快速收线,然后再放低竿子,再收线。这个“泵鱼”的动作要连贯,一下一下,把鱼从深海里“撬”上来。对付像石斑(Grouper)这种喜欢往石头里钻的家伙,你中鱼的瞬间就要锁死泄力,用最快的速度把它拉离危险的结构区,哪怕断线,也不能给它钻洞的机会。

我记得有一次在南海,守一个150米深的暗礁。那天流不大,水色也一般,整船人都没口。我就换上了一块300克的夜光铁板,耐着性子一下一下地晃。就在我快要放弃,准备收线的时候,竿尖突然往下猛地一栽,紧接着,泄力器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尖叫声!那股力量,直接把我从钓箱上拽得往前踉跄了一步。我知道,大家伙来了。我死死顶住竿子,感受着线的那头传来的、一下下如同撞墙般的蛮力。那是一场纯粹的力量和意志的较量。胳膊酸得像灌了铅,汗水流进眼睛里,又咸又涩。大概僵持了十几分钟,那股力量才开始减弱。我开始一下下地往上泵,每收一圈线都感觉无比沉重。当那条鱼被拉到水面,一个巨大的、金黄色的身影翻出水花时,整条船都沸腾了。那是一条接近四十斤的大章红,也就是红甘。

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你手里捧着的,不只是一条鱼,它是你对装备的信任、对技巧的坚持、对潮水和鱼情的判断,最终换来的来自深海的馈赠。

深水海钓,没有捷径。你得交够学费,跑够鱼,断够线,才能慢慢读懂大海的语言。大海给你的,你就收着;大海不给,你也不能强求。但每一次出航,每一次铁板的下沉,都充满了未知的可能。这,或许就是我们这些老家伙,明明一身伤病,却还总忍不住往那片蓝色深渊里跑的原因吧。

深水怎么海钓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