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怎么海钓

别跟我提那些大道理,什么人与自然的和谐,什么钓鱼是种修行。在威海这片海,你要是抱着那样的心态,多半是空着手回去,还得搭上一堆挂底的饵。这里的海,敞亮,但也实在,它不跟你玩虚的,鱼给不给口,全看你懂不懂它的脾气。

我玩了这么多年,从最早的玻璃钢竿子配手摇轮,到现在一柜子的碳素家伙,烧的钱都能再买条小船了。但说到底,在威海的岸边,想玩得明白,你得先忘了那些花里胡哨的理论,记住三件事:流、礁、饵。

先说家伙事儿。新手一来就问,大师,我买什么竿子好?一步到位是不是最省钱?扯淡。一步到位你连竿子什么性格都摸不透。在威海搞岸抛路亚,尤其主攻我们这儿的当家花旦——黑鮶,还有那些神出鬼没的鲈鱼,我劝你老老实实从一根ML调性、长度在2.6米左右的竿子玩起。为什么是ML?它够灵敏,威海的黑鮶有时候口很轻,尤其是在水温不高的时候,那一下若有似无的触碰,你用M调或者MH调的硬竿子,感觉就像隔着棉被挠痒痒,根本抓不住。同时,它的腰力又足够你在礁石区把一斤多的黑鮶从洞里“拔”出来。我手里那根用了快五年的 Major Craft Crostage 862ML,竿稍蹭掉过漆,轮座也满是划痕,但它就是顺手,那种鱼咬口时清晰传到手心的“叩”一下,跟过电一样,戒不掉。

轮子,别追求什么极致顺滑,2500型3000型的纺车轮,只要泄力靠谱就行。我用的是一颗老款的Shimano Stradic C3000,耐操,海水溅上去擦擦就完事。关键是线,主线必须是PE线,没得商量。我个人常用YGK的X8系列1.2号,拉力足够,又保证了抛投的顺畅。最最关键的,是前导线。我见过太多新手主线直接绑饵,在威海的礁石区,这就是自杀。礁石上的牡蛎壳比刀子还快,PE线一蹭就断。必须接一段1.5米到2米碳素前导线,我通常用Seaguar的3号或4号线,它的耐磨性是救命的。别心疼这点钱,它能让你少损失几十甚至上百块的拟饵,更能让你不至于在跟大鱼搏鱼的最后关头,听见“啪”的一声,然后望着海面发呆。

威海岸抛路亚泛用装备推荐(个人向)
项目 建议规格/型号
鱼竿 (Rod) 长度2.5m – 2.8m,调性 ML (Medium Light)M (Medium)
渔轮 (Reel) 25003000 型纺车轮
主线 (Main Line) PE线 1.0号 – 1.5号 (推荐8编)
前导线 (Leader) 碳素线 (Fluorocarbon) 3号 – 5号
核心拟饵 (Lure) 铅头钩(7g-15g) + T尾/卷尾蛆软虫VIB (7g-20g)小铁板(10g-25g)
鱼钩 (Hook) 配合软虫的曲柄钩或铅头钩自带钩,要求钩尖锋利,钩条粗壮

装备是死的,人是活的。给你一身顶配,看不懂海,照样是白搭。威海钓鱼的灵魂,在于读懂潮水。手机上下个潮汐APP,什么“初一十五大潮活”,这些老话是有道理的。但你得看更细的东西。我从不关心今天是不是大潮,我只关心流水什么时候启动。涨平落平,就是潮水涨到顶和落到底基本不动的那半个多小时,那是鱼口最差的时候,水不动,鱼也不爱动。最好的窗口期,是潮水开始动起来的那两三个小时,我们叫“活流”。流一来,水里的氧气多了,小鱼小虾被带动,大鱼就跟着出来觅食了。所以,别傻乎乎地天不亮就跑到海边,一站站一天。算好潮时,掐着活流前后那一两个小时去,效率最高。

再说说找地方,也就是所谓的“标点”。威海的海岸线,不是随便找个地方把饵扔出去就行的。你要找的是结构,是变化。暗礁的边缘、两股水流交汇形成的流沟、长满海草的海草区,这些地方才是藏鱼的“房子”。开车沿着环海路走,多用眼睛看。退潮的时候,那些平时淹在水下的礁石都露出来了,你得把地形记在脑子里。哪里有深坑,哪里有石缝,哪里是沙石交界,涨潮之后,这些地方就是你的靶心。抛投的准头,就是这么练出来的。不是扔得越远越牛,而是能精准地把你的铅头钩送到那片暗礁的旁边,贴着它的边慢慢搜过来。

操作上,也没那么多玄学。我最常用的就是10克的铅头钩配一个T尾软虫。抛出去,等饵沉底,然后通过竿尖的挑动,让饵在水底一下一下地跳。这个过程,你的控线手感至关重要。你要能清晰地分辨出,是饵触底的“哒”一下,还是鱼攻击的“叩”一下。黑鮶的口,通常很猛,就是竿尖猛地一沉,或者线突然一松。这时候,别犹豫,手腕发力,短促而有力地扬竿!刺鱼!那一瞬间的力道反馈,是整个钓鱼过程最精华的部分。

中了鱼,别慌着收线。尤其是在礁石区,搏鱼是个技术活。你要始终保持竿子弯曲,用竿子的腰力去消耗鱼的体力,同时快速判断鱼往哪边跑。如果它想往礁石缝里钻,你必须强行把竿子侧过来,把它带离危险区。泄力不能调得太紧,也不能太松。太紧容易断线跑鱼,太松了鱼一头扎进礁石你就等着挂底剪线吧。听着线轮“吱吱”地出线,感受着手里的竿子传来的每一次挣扎,那种与水下那个未知生物角力的感觉,比什么都刺激。

记得有一年秋天,在合庆那边的礁石区,赶上涨半潮。我用一个骚粉色的T尾软虫,往下游一片延伸出去的暗礁边上抛。连着几竿都没口,我正琢磨着是不是该换个颜色,就在一次下落的过程中,竿尖突然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往下一拽,紧接着线轮开始疯狂出线!我立刻扬竿,那股沉甸甸的力量告诉我,这绝对不是一般的黑鮶。它拼命往礁石区深处扎,我只能把竿子压低,用身体的重量去抗,指望那条4号碳素前导线能顶住。僵持了大概两三分钟,我感觉它的力气小了点,就开始慢慢收线,它冲,我放,它停,我收。最后把它拉到近岸,借着一个浪头把它拖上礁石,是一条接近六十公分的海鲈,银色的鳞片在夕阳下闪着光。那一刻,手都在抖,不是累,是兴奋。

这就是在威海钓鱼。它不是诗情画意,它是一场需要你调动所有感官和经验的博弈。你需要闻到风里海水的咸腥味,看到浪花翻起的位置,听到水流冲击礁石的声音,更要用心去感受竿尖传来的、水下一千零一种细微的变化。鱼在不在,有时候真的看天吃饭。但你把这些都做到了,把对这片海的理解融入到每一次抛投控线里,那就算最后空军,心里也是踏实的。

因为你知道,你不是在瞎扔,你是在和这片海对话。

威海怎么海钓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