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瞬间,世界是静止的。
海风带着咸腥味灌进领口,船身随着涌浪有节奏地轻微摇晃,远处海鸥的叫声被风扯得细碎。你的全部感官,都凝聚在指尖与竿尾那根绷紧的线上,像一根神经,直通海底几十米下的未知。然后,它来了。不是小鱼那种神经质的啄食,也不是杂鱼的快速抢夺,而是一个沉重、决绝的闷顿。竿尖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猛地往下一拽,没有任何预兆,就是一个“咚”!你的心跳会漏掉半拍,紧接着肾上腺素就在血管里引爆。这就是石斑的口,一种蛮不讲理、带着十足占有欲的信号。
很多人问我,钓石斑有什么秘诀。我总想笑,哪有什么秘诀,无非就是用最笨的方法,去跟一个最犟的对手死磕。这鱼,认死理。它看上的东西,一口闷下,扭头就往自己的老巢——那些锋利如刀的礁石洞或者沉船的旮旯里钻。你只有三到五秒的黄金时间,在这几秒里,你不能有半分犹豫。要么你把它从老窝里拔出来,要么它把你的线组连同你的尊严一起,永远留在海底。
聊装备吧,这是死磕的本钱。别跟我谈什么轻量化、高感度,钓石斑,尤其是想搞点大家伙,那些都是虚的。我们需要的是绝对的强悍和信赖。我的主力竿是一根私下找人定做的重型船竿,1.8米,竿胚用的是实心玻璃纤维混合高吨位碳布,调性标注是XH,但我管它叫“牛马竿”。它几乎没有腰身可言,就是一根纯粹的杠杆,目的只有一个:在最短时间内,传递最大的力量。市面上能量产的,比如 Gamakatsu Raijin 系列的硬号数,或者一些专门的深海铁板竿也能凑合,但关键就是要硬,硬到能让你在发力的瞬间,感觉手臂的力量能毫无损耗地传到钩尖。
轮子,我只信赖鼓轮,特别是那种结构简单、皮实耐用的。纺车轮?那玩意儿泄力启动是快,但你跟石斑玩泄力,就是给它钻洞的机会。我挂在牛马竿上的是一颗 Shimano Ocea Jigger 4000P,这颗轮子没别的,就是劲儿大,摇臂长,发力舒服。里面的齿轮跟小钢炮似的,能承受你野蛮的瞬间锁死和暴力收线。有些人喜欢用电绞,省力,但我觉得少了点意思。那种用尽全身力气,感受着鱼线一寸寸从海底被拉回来的过程,才是人鱼角力的精髓。电绞,更像是收割。
线组是你的生命线,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主线我雷打不动用 YGK Ultra Jigman WX8 的 PE8 号线,别嫌粗,海底什么情况你永远不知道。挂底了,你还能使劲拽两下。前导线才是重中之重,我至少用 150磅 的碳素前导,品牌我认 Seaguar FXR,贵是贵了点,但耐磨性真不是盖的。长度不用太长,一寻半(约2.5米)足矣。前导和主线用加强的 FG结 连接,这个结必须自己学会打,而且要打得又小又强。钩子,我偏爱 Owner 的 Mutu Circle Hook,尺寸至少 10/0 起步。这种钩型的设计,一旦鱼吃进去转身,钩尖会自动滑到嘴角并贯穿,牢固度极高,而且很少会深喉,方便我们放流小鱼。
| 装备环节 | 我的执念 | 理由 | 
|---|---|---|
| 鱼竿 | 定制重型船竿 (XH调或更硬) | 毫无妥协的力量传导,瞬间将鱼拔离障碍区。 | 
| 轮子 | Shimano Ocea Jigger 4000P | 强大的刚性、摇曳力,能承受暴力操作。 | 
| 主线 | YGK Ultra Jigman WX8 PE8 | 足够的拉力应对突发状况,抗衡大物的冲击。 | 
| 前导线 | Seaguar FXR 150磅 碳线 | 极致的耐磨性,是抵御海底礁石的最后一道防线。 | 
| 鱼钩 | Owner Mutu Circle Hook 10/0 | 极高的着钩率和牢固度,不易脱钩,保护鱼类。 | 
有了这身行头,你才算有了跟海底巨物对话的底气。接下来,就是怎么找到它,并且把它“请”上船。
我出船钓石斑,基本只用活饵。什么铁板、软虫,那是另一种玩法,更讲究泳姿和逗弄,但要论对大体型石斑的必杀性,没有什么能超过一条活蹦乱跳的饵鱼。巴掌大的活鱿鱼是我的最爱,它在水下的姿态和气味,对石斑来说就是无法抗拒的自助餐信号。挂法也讲究,钩子从鱿鱼的尾部尖端穿过,这样它还能在水下保持游动的姿态。
找钓点,是经验和科技的结合。现在的船都有探鱼器,我们要找的不是平坦的沙地,而是海底地形急剧变化的地方。断层、暗礁、沉船,这些都是石斑的天然公寓。我会让船长开着船,沿着一个等深线慢慢移动,眼睛死死盯着探鱼器的屏幕。一旦看到海底出现明显的结构,并且结构上方或附近有大个体的鱼讯信号,我就会立刻喊停。这种地方,我们行话叫 “排口”,就是水流经过时会形成上升流或涡流的点,食物会在这里聚集,大鱼就埋伏在下面。
读懂潮水比看懂探鱼器更重要。石斑不是一天到晚都在进食的。死流,也就是平潮的时候,水不动,鱼也不爱动。最好的时机,是 “涨八分、退八分”,也就是涨潮或退潮最快的那段时间前后。水流开始加速,把小鱼小虾冲得到处都是,石斑就从洞里出来,顶着流在石头后面等着伏击。
| 潮水状态 | 水流情况 | 石斑活跃度 | 钓鱼建议 | 
|---|---|---|---|
| 平潮 (死流) | 基本静止 | 低 | 不建议下竿,可以休息或转移钓点。 | 
| 涨/退2-3分 | 开始起流 | 中 | 开始有口,可以试探性下竿。 | 
| 涨/退5-8分 | 流速最快 | 高 (黄金时段) | 全力作钓,抓住窗口期! | 
| 涨/退至9分 | 流速减缓 | 中 | 鱼口开始变少,准备收工。 | 
一切准备就绪,铅坠带着活鱿鱼沉向海底。触底的感觉会通过竿尖清晰地传回来,“叩”的一下。这时,我会快速收回半米线,让整个钓组离底,避免挂底,也让活饵的活动空间更大。然后就是漫长而又充满期待的等待。
那个下午,就是在这样一个完美的排口,完美的流水。我刚把饵放下去不到五分钟,那个熟悉的闷顿就来了。暴力扬竿!我的身体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竿子瞬间弯成一个惊心动魄的弧度,轮子被我锁死泄力,一圈都不能出。我用尽全身的力气向后仰,双脚死死蹬住船舷,手臂的肌肉都在颤抖。这就是拔河,纯粹的力量对抗。竿尖下的那头巨物显然没料到会遇到这么不讲理的对手,它被我硬生生从礁石边上拽了出来。
你能感觉到它在水下疯狂地摇头,那股力量,沉重又倔强,一下一下地撞击着你的神经。我不敢有丝毫放松,只是机械地、拼尽全力地收线,一圈,又一圈。线杯在巨大的压力下发出“吱吱”的悲鸣。当水下那个巨大的黑影慢慢浮现,最终被船长用搭钩弄上甲板时,我整个人都虚脱了,一屁股坐在地上,手还在抖。那是一条接近三十斤的东星斑,通体火红,像一块刚从海底捞起的宝石。
当然,更多的还是遗憾。我永远忘不了有一次在南油,也是同样的一个顿口,我扬竿的瞬间,感觉像是挂到了地球。PE10 的主线,200磅的碳前导,居然在第一波的冲刺中,从主线和前导的连接处被直接干断!连给我反应的机会都没有。至今我也不知道水下到底是个什么怪物。那一次跑鱼,比我钓上任何一条大鱼的记忆都更深刻。它教会我敬畏,教会我在大海面前,你永远是个学生。
所以,怎么钓石斑?就是用最结实的装备,最鲜活的饵,在最正确的时间,找到最可能的结构,然后用最决绝的态度,去应对那改变你一天心情的沉重一击。这不仅仅是钓鱼,这是一种对抗,一种与大海深处古老生命进行的,短暂而又炽热的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