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海钓怎么用

海钓这事儿啊,跟淡水可完全不是一个路子。淡水可能讲究精细,讲究引逗,海里头嘛,变数大太多了,风浪、潮水、流、水深、结构,哪个都能让你吃瘪。尤其有时候赶上那种鱼口贼死,任凭你十八般武艺使出来,水里头就跟闹“饥荒”似的,空军是家常便饭。但这不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嘛?就是在这种不确定里,你才能真正体会到每一次中鱼有多可贵,每一次摸索出点门道有多爽。今天就想聊聊我这几年摸索出来的,怎么在海里头“抠”鱼的一些心得,或者说是我那点儿不值一提的“独门歪理”。

要说海钓,装备是基础,但真不是砸钱就能解决一切。得理解你手里的家伙什儿是干啥用的。拿我来说,近岸路亚是我玩得最多的,竿子手里有好几根,但最趁手、出勤率最高的还是那根用了快五年的 伽玛卡兹某型号轻量级鲈鱼竿,具体型号不提了,免得像打广告,反正就是那种调性偏软、但腰力十足的。这竿子我主要是用来抛一些小型的 米诺铅笔 或者 软虫,十五克到三十克这个范围的饵抛起来特别舒服。为啥选这种调性?因为近岸目标鱼像 鲈鱼翘嘴 甚至一些 小型石斑,它们攻击性强,中钩后窜得快,竿子软一点儿,能更好地吸收鱼的突然发力,不容易把鱼嘴拉豁,也能减少脱钩几率。不像玩重铁板,得用硬竿子把鱼从深水“拔”上来。

轮子我配的是个 禧玛诺范琪3000型 的纺车轮,轻是真轻,但抗盐水能力也凑合,关键是 泄力 那叫一个顺滑。海里头突然来个大家伙是常有的事儿,泄力要是卡顿,那家伙一发力,瞬间断线跑鱼的事儿我经历过太多了,疼啊!所以,轮子别图便宜,泄力一定要选口碑好的。线组这块儿,主线我一直用 日本进口的八编PE线,一般就 1.5号 或者 2号,颜色喜欢亮色的,比如黄或者绿,方便看线、判断落点。前面必须接 碳线前导,这是常识了,但前导的磅数得根据钓场环境和目标鱼来调整。平时我用 30磅到40磅 的比较多,结构复杂、容易挂底的地方就上到 50磅 甚至更高。前导和主线连接我习惯用 FG 结,麻烦点儿,但牢固可靠,线结小,过导环顺畅。钩子的话,拟饵自带的钩子如果强度不够或者钝了,我都会换成 伽玛卡兹或者Owner的高强度三本钩,宁可损失点饵,也不能跑鱼。

光有装备还不够,还得会用,得懂海的脾气。抛投 这事儿,真不是随便甩两下就行。远近得控制好,但更重要的是 精准度。有时候鱼就藏在那个礁石缝里、那个小湾子里、那个水流回旋的地方,你得把饵送到它眼前。逆风抛投怎么压低竿尖,侧风怎么修正,这些都得练。风大的时候,线在空中受风力影响大,落点会偏,得自己调整角度和力度。还有 控线,尤其玩路亚,饵在水里的泳姿全靠你手上功夫。米诺怎么抽,铅笔怎么跳,软虫怎么在水底“爬”,得根据想模仿的小鱼或者虾蟹的动作来。我喜欢用快慢结合的手法,抽两下停顿一下,有时候鱼追过来,就等着你停顿那一刻发动攻击。中鱼瞬间的 扬竿 也很关键,不能太猛,但也得有力、果断,把钩子扎实地刺穿鱼嘴。

再就是 读懂大海。这玩意儿真得靠经验积累。潮汐 是重中之重,我手机里必备一个潮汐表 APP,天天看。一般涨潮七八分到退潮两三分这段时间,鱼比较活跃,会靠岸或者到一些浅滩、礁盘上觅食。但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候平潮时段,鱼也会突然开口。水色也很重要,太浑说明水里杂质多、溶氧量可能低,鱼不舒服;太清了,鱼又容易看到你,警惕性高。我喜欢那种带点儿奶白色或者淡青色的水,感觉鱼最舒服。找标点 更是一门学问。得观察,水面有没有小鱼跳?有没有海鸟在盘旋?有没有暗流涌?有没有凸起的礁石、水下突然变深的坎?这些地方都可能是鱼的藏身之处或者觅食通道。尤其退潮时能看到的礁石,涨潮时淹没后,那些缝隙、暗洞里头常常躲着大家伙。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饥荒”经历,是前年夏天,连着好几天高温,水温估计上去了,鱼口特别慢。我跑了好几个平时必出鱼的标点,都颗粒无收。那天太阳毒得要命,晒得人发晕。我坐在礁石上,看着面前波澜不惊的海面,心里想着今天估计又白跑了。正准备收拾东西回家,突然看到离岸边大概三十米的地方,水面有一阵细微的涟漪,不像风吹的,倒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底下追逐小鱼。我心里一动,赶紧抓起竿子,换上一个平时不太常用的、泳姿比较夸张的 红色小胖子(Crankbait),这饵特点是能快速潜到一定深度,泳姿摆动幅度大,理论上能在鱼活性不高的时候刺激它攻击。第一竿抛过去,落水后快速收线,让饵潜下去。就在收到一半的时候,“咚”的一声!一个强烈的顿口传来,竿子瞬间弯成了满弓!那股力量,绝对不是小鱼!我心里狂跳,赶紧调整泄力,开始 搏鱼。那家伙往深水里窜了几次,又试图往礁石缝里钻,我死死地顶着,生怕它磨断线。整个过程大概持续了五六分钟,感觉比跑了一千米还累。等把鱼遛翻,拖到岸边一看,好家伙,一条差不多七八斤的 海鲈鱼!那一刻的成就感,真是无法形容。在那种“饥荒”的日子里抠出一条鱼,比平时爆护五十条还让人兴奋。所以说,有时候不是没鱼,是你没找到对的饵,没找对对的标点,或者没坚持到最后。

钓鱼,尤其是海钓,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抓鱼那么简单。它是一种与自然对话的方式。你得去感受海风的力度,去听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去闻海水的咸腥味。每一次抛投都是一次希望的延伸,每一次收线都是一次与未知世界的交流。看着鱼竿弯弓,听着轮子泄力“吱吱”响,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让人欲罢不能。有时候,鱼获不理想,但也无所谓。坐在海边,吹吹风,看看景,脑袋放空,就把一周甚至一个月的烦恼都抛在脑后了。

我有个“秘诀”,听着可能有点儿形而上。就是你得对大海保持 敬畏。它有无穷的馈赠,也有不可预测的风险。永远不要低估它的力量,永远把安全放第一位。同时,也得保持 耐心探索欲。每一次出海,都当做一次新的学习过程,观察不同的天气、潮水、标点对钓况的影响,尝试不同的装备搭配和手法。别怕失败,每一次空军都是为你下一次成功积累经验。就像在真正的“饥荒”里求生一样,得有韧性,得灵活应变,得相信总有希望。

所以啊,别看有时候空军回来,累得跟狗一样,满身咸腥味儿,但心里是踏实的。因为我知道,我又跟大海约会了一次,又从它那里学到了点儿东西。这种感觉,是任何别的事情都代替不了的。下次再出海,管它鱼口好不好,先去了再说,带着我的老伙计们,去跟那片蓝色的未知世界打个招呼。

饥荒海钓怎么用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