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问我,海钓这玩意儿,听着挺玄乎,是不是得全身武装、砸钱如流水才能玩?是不是离普通人特别远?嗨,哪儿啊!我刚开始那会儿,跟你一样,就是个海边闲逛、看着别人甩竿子觉得挺酷的路人甲。哪懂什么潮汐、水深、鱼情?手里就一根超市打折买的玻璃钢杆子,配个塑料轮子,线粗得跟麻绳似的。可不照样下了水,开始了我的“海趴菜”之旅?
你想体验海钓,真没那么复杂。别一开始就想着征服什么深海巨物,那不是普通人的起点。普通人,从岸边开始,从摸索开始,那才是最真实的体验。
最基础的,你得有套像样的家伙。注意,我说的是“像样”,不是“顶配”。一根海钓竿,长度七八尺到十来尺都行,看你主要在哪儿抛。初上手,中硬调(MH)或者硬调(H)的综合性竿子最合适,别太软,软了你控不住,碰上点流或者稍微大点的鱼就抓瞎;也别上来就搞超硬的,没手感。轮子配个纺车轮,型号4000到6000吧,这个尺寸线容量够,摇起来也稳当。我最早那轮子,摇几下都能听到里面齿轮打架的声音,但一样能把鱼拽上来。
线,这个得讲究点了。主线我强烈推荐PE线,就是那种编织线,没啥弹性,信号传导快,水下哪怕是鱼轻轻碰一下你竿尖都能感应到。磅数嘛,岸边玩儿,20磅到30磅(也就是PE 2到PE 3左右)足够了,细点抛得远。然后必须得接一段前导线,这个用氟碳线,一般比主线磅数高一点,30到40磅就行。为啥?PE线不耐磨,水下礁石、牡蛎壳蹭一下就断了。氟碳线透明度高,又耐磨,鱼不容易察觉,碰到障碍物也不怕。主线和前导线连接得学个结,比如FG结或者八字环连接。这玩意儿刚开始打结挺费劲,手拙点打半天,得练,但练好了受益无穷。
再就是末端了。看你想玩啥。想简单粗暴,就玩沉底钓。一两片铅坠,上面绑个三叉转环,子线出去接鱼钩,钩子上挂虾仁、小螃蟹、沙蚕啥的活饵或腥饵。这就是最经典的“海竿沉底”,守钓为主,啥鱼都可能来咬一口。想主动出击,玩路亚(Lure),用拟饵模拟小鱼小虾去逗鱼。路亚装备要求稍微高点,但乐趣完全不一样。米诺(Minnow)、波爬(Popper)、铅笔(Pencil)、软虫(Soft Plastic),拟饵种类繁多,光是选饵都能让你头大。我建议新手从软虫加铅头钩(Jig Head)开始,操作简单,很多鱼都爱吃。
装备齐了,往哪儿去?别光盯着电视里那些海岛峭壁。城市周边的码头、防波堤、大桥墩子下面、河流入海口,这些地方都是普通人的海钓场。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有结构。鱼喜欢藏身、觅食的地方,无非就是水下有障碍物形成流速差、或者能躲避天敌、或者有丰富的食物来源。码头桩子边、礁石缝里、防波堤内外侧斜坡,都是好地方。你得学会观察水面,看有没有小鱼跳、有没有海鸟俯冲,那是食物链的信号;看水色,浑水清水各有说法;更重要的是,看潮汐。
海钓很大程度上是“钓潮水”。涨潮和落潮时分,尤其是潮水初涨和将落未落的那一两个小时,往往是鱼最活跃的时候。水流动起来,把食物带进来,鱼就跟着动。死潮(高潮位或低潮位停滞时)基本没啥戏。这就得学着看潮汐表,手机APP或者网上都能查到你所在地的潮汐信息。别小看这玩意儿,有时候你钓不到鱼,真不是技术问题,是时间没选对。
抛投(抛投),看似简单,其实有技巧。新手先求抛出去,别炸线(PE线炸线能让你想哭)。等熟练了,再追求距离和精准度,能把饵送到你想要送到的标点(比如礁石边、桥墩子旁)。路亚的话,抛出去只是第一步,核心是控线和做泳姿。拟饵在水里怎么动,全靠你手上的动作。匀速收线、时快时慢、抽停结合(Twitching)、跳底(Jigging),不同的手法让拟饵呈现不同的姿态,模拟受伤小鱼的挣扎、慌不择路的逃窜等等,去诱鱼攻击。这没啥秘诀,就是练,然后观察。观察?对,观察水清的时候,看看你的饵在水下是咋动的。
中鱼的那一刻,是海钓最肾上腺素飙升的时候。饵钓的口,有时候是竿尖连续轻点,有时候是突然一个大弯弓;路亚的口,很多时候是“咚”一下,像被电了一样,或者竿尖猛地被拽下去。这时候犹豫不得,赶紧扬竿!用力且迅速地向上拉竿,把钩子牢牢地刺进鱼嘴。扬竿的力度和角度,得根据你用的钩子大小、目标鱼种来调整,但原则是,别迟疑。
然后就是搏鱼了。鱼中钩后肯定拼命挣扎,想往水下结构里钻、想逃跑。这时候考验的就是你的耐心和对竿、轮、线的理解。保持匀速收线,但别硬拽。用竿子的弹性去溜它,竿尖指向鱼逃跑的方向,让竿子保持一个好看的弯弓角度。鱼发力往外冲的时候,感觉轮子的卸力(Drag)“滋滋滋”响,那是轮子在放线保护线组不断。这时候你得稳住,等它冲完了劲儿,再趁机收线。反复几个回合,鱼没劲了,就乖乖被你遛翻。最怕就是它一个猛子往礁石里扎,或者绕到桩子后面,那十有八九就得切线跑鱼了。我不知道被大鱼切过多少次线,断竿尖更是家常便饭。每次都心疼得要死,但也每次都学到点东西:下次选址注意地形,下次线组再加强,下次搏鱼再稳一点。这就是学费,交了才懂。
我这人有点“执念”,尤其喜欢用米诺钓鲈鱼。总觉得看米诺在水里摇摇摆摆,然后“嘭”一声炸水把鱼拽出来,特别有成就感。为这,我专门挑了一些远投性能好、泳姿自然的米诺,什么阿雷斯塔,什么大河,都有我的偏好。抛出去,等个几秒让它下沉到一定深度,然后开始抽、停、抽、停结合,模仿小鱼受伤后抽搐的样子。有时候抽两下猛地一停,鱼追上来发现“猎物”不动了,警惕性一放松,“咔”一口就咬上去了。屡试不爽!
当然,海钓也不是光想着鱼。很多时候,你在海边呆一天,可能连个口都没有。太阳晒得你冒油,风吹得你睁不开眼,浪打上来能把裤子打湿。但就算这样,我还是喜欢往海边跑。站在礁石上,听着海浪拍打的声音,闻着那咸腥的海风,看着远处海鸟盘旋,那种感觉是啥都替代不了的。烦心事好像都能被海风吹散。有时候坐旁边钓沉底的老大爷还能跟你聊几句,分享点“秘诀”(很多都是经验之谈,得自己琢磨),或者抱怨一下今天的鱼情。这种感觉,就像融入了海边的一种生活。
失败是家常便饭。第一次去某个地方,可能对地形、水流完全不熟悉,啥也钓不到。用了不合适的饵,目标鱼根本不看一眼。或者好不容易中了条大家伙,结果自己手忙脚乱,线断了,或者鱼钩拉直了。别灰心,这都是过程。回去复盘:今天潮水对不对?这个点是不是鱼活动区?我的饵是不是太大了/太小了?我的操作手法是不是有问题?下回换个思路,再来。海钓就是这样,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每一次出钓都充满期待。
对我来说,海钓早已不是为了填饱肚子(当然,钓上来的鱼,回家清蒸一下,那个鲜美,城里菜场可买不着!),也不是为了跟谁比谁钓得多大。它是一种修行,是和大自然对话的方式。你得去读懂潮水的脾气,去感受风的方向,去理解鱼的习性。你得有耐心,有毅力,也得学会接受空手而归。每次看着鱼儿在水里挣扎,拉着我的线拼命想逃,心里都会有一种复杂的感情。赢了它,是一种征服的快感;放流它,又是一种敬畏和释然。
所以,普通人怎么体验海钓?很简单,别想太多,迈出第一步。找个离你近的海岸,买一套入门级的装备(用我上面说的思路),查查潮汐表,带上简单的活饵或者几颗软虫,大胆地下水。多观察,多尝试,别怕问(钓鱼人大部分都挺热情)。你会在一次次的抛投中找到节奏,在一次次的收线中感受水下,在每一次中鱼的强烈顿感中体会兴奋。你会爱上那鱼竿弯弓时的力量传递,爱上那鱼线切割水面的“滋滋”声,爱上那鱼出水时闪耀着阳光的鳞片。这才是海钓的真魅力,它不设高门槛,只要你愿意去感受,去投入,它就会向你敞开怀抱。然后,你就会发现,原来你也能成为一个,嗯,也许还没那么资深,但绝对充满热情的“钓鱼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