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黑毛这玩意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它那股子蛮劲儿,那漂亮的背鳍,还有那一口漂亮的肉质;恨嘛,无非就是它住的地方,总是那些乱石堆、礁盘边,稍微不注意,送它一个家常便饭——挂底,切线,心疼死你。钓黑毛,在我看来,绝不是简简单单抛下去等吃口,那是跟这片海,跟这鱼,还有跟自己较劲儿的过程。
我玩黑毛也有些年头了,从一开始啥都不懂,光跟着人家屁股后面学,到后来慢慢摸索出点门道,中间吃过的亏,断过的线,跑过的鱼,能装好几个鱼护。但每每想起来,反倒觉得那些“学费”交得值。这玩意儿就是这样,得靠时间熬,靠经验喂。
先说装备吧。这是基础,但不是万能的。竿子这东西,我喜欢有点韧性的。太硬的竿子,碰上黑毛那种急冲,容易生拉硬拽导致切线或者拔嘴;太软的,又控制不住它往礁石里钻。我手头有几根常用的,比如那根 达瓦XX 1.5号 5.3米,它那 腰力 真是没话说,中鱼后能感觉到竿身从软到硬的变化,给你足够的缓冲,又不失控制力。有时候去流比较急或者水比较深的标点,我会换上号数更大一点的,比如 2号 的,但同样讲究竿子的调性,得是那种有“魂儿”的竿子,不是死硬一块。
轮子嘛,我觉得顺滑度和刹车(泻力)的稳定性最重要。黑毛中钩后第一时间的爆发力可不是盖素的,一个不稳定的刹车分分钟给你拉爆线。我一般用 2500到3000型 的纺车轮,像 禧玛诺 XX系列 C3000 这种,刹车能线性输出,而且轻巧不累手。摇轮回收线组,感知水下的信息,这些细节都得靠轮子的顺滑来配合。
线组搭配更是一门学问。主线我习惯用 PE线,强度高,切水快,而且感度好。一般是 1号或者1.2号,看标点情况和目标鱼大小。PE线前面一定要接 碳线 做前导,防刮。这个前导线的长度和粗细很关键。太短了,碰上礁石还是容易磨断;太长了,抛投又麻烦。我通常用 2到3寻(大概3-4.5米) 的 碳线,号数嘛,钓黑毛我最低用 1.75号,稳妥起见多用 2号甚至2.5号。别心疼线,一条大黑毛给你切了,心更疼。子线,也就是连接鱼钩那段,比前导线要细一点,一般用 1.5号到2号的碳线。子线稍微细点,隐蔽性好,而且万一挂底,损失的只是子线和钩,不至于伤到前导甚至主线。这都是血的教训换来的经验。连接方式?我只用 FG结 连接主线和前导,牢固又顺滑。
钓黑毛,我主要玩 浮游矶钓。这钓法变化多,乐趣也足。核心就是靠 浮子 (阿波)来感知鱼讯和控制钓棚(水下深度)。浮子 的选择得看天气和水流。风平浪静小水流,我喜欢用 轻巧、敏感的小号阿波,比如 0号或G2,让钓组能更自然地随着水流漂。要是风大浪急,水流快,就得上 大号、自重重点的浮子,比如 1号甚至2号,这样才能把钓组送下去,不至于被水表的影响太厉害。水中 (一个在浮子下面配重的装置)也很重要,它能帮助钓组更快地下沉到位,还能让钓组在水下保持更自然的姿态。
饵料?新鲜是第一位的。钓黑毛,我偏爱 南极虾,这东西通杀。打窝也用它,掺点状态粉,打出那种雾化效果好、能引鱼又不让它们吃饱的窝料。有时候也用 矶钓商品饵,根据不同情况调整粘度和雾化速度。挂钩的虾,得挑个头完整、新鲜透亮的。挂的时候注意把虾体弄直,露出钩尖,这样鱼吸食的时候更容易把钩子吸进去。
实战怎么操作?首先是找点。黑毛喜欢有流速、有礁石的地方。那些水色清澈、礁石边有海藻生长的地方往往是好标点。看潮汐很重要,一般来说,涨潮和落潮的交替时间,也就是 “活水”阶段,鱼比较活跃。满潮和干潮的死水时段,鱼口通常会差一些。风向也很重要,顶风抛投累不说,风线压不住,影响钓组状态;顺风倒是好抛,但有时候水流会被风带着跑,也得注意。最好的情况是侧风或者微风,能让你的 控线 更加自如。
到了钓点,第一件事不是急着下竿,先观察。看潮水的流速、流向,看水色,看有没有小鱼活动,甚至看礁石上有没有新的鱼粪痕迹。这些都能给你提供信息。然后就是 打窝。窝料不能一次打太多,少量多次,形成一条从水表到水底的诱鱼带。第一竿下去,通常先试试水深,调整 钓棚。黑毛不是总在底层,有时候它会浮起来,特别是在有流的时候。所以得不断尝试不同的深度。
抛投 讲究个准头。要把钓组和窝料打在同一个区域,让鱼沿着窝料带找到你的钩子。抛出去后,最重要的就是 控线。不能让风和水流把线带着跑得太快,要保持线组一定的张力,去 感受 钓组在水下的状态,感受是否有鱼在蹭你的饵,是否有细微的吃口信号。有时候黑毛吃口非常轻,就好像有人在水下拉了一下你的线,或者浮子一个很微小的下顿、横移。这时候就得集中精神,稍微绷紧线,感觉到确实是鱼,就得 扬竿。扬竿不是使劲抡,而是一个快速、有力的向上或侧后方的动作,把钩子牢牢刺进鱼嘴。
中鱼了,就是 搏鱼 的环节。黑毛中钩第一反应往往是往它熟悉的老家——礁石缝里钻。这时候考验的就是竿子和你的 控竿 能力。得把竿子绷住,弓住,利用竿子的弹性顶住它,同时调整 泻力,不让它瞬间把线拉断,也不给它机会轻松进洞。如果它往洞里冲,得尝试引开它,或者用竿子压制住它,甚至有时候需要放一点线,等它冲完这一波劲儿,再慢慢往外带。这个过程,手感、听觉(刹车吱吱叫)、视觉(竿子弯弓的弧度)交织在一起,肾上腺素飙升。一条黑毛,尤其是个头大的,能把你累得够呛。
我有个小秘诀,可能很多人不以为意,但我觉得挺有用—— 钓组的平衡。不光是浮子和水中的配重平衡,还包括你的子线、钩子,甚至饵料大小,都要力求在一个流速下,能让钓组在水中呈现最自然的状态。有时候,就是这一点点的自然度,决定了黑毛会不会开口。另外,黑毛很“聪明”,它对线径很敏感,水清的时候,我宁愿冒险用细一点的子线,也要增加中鱼的机会。
当然,钓鱼嘛,不可能次次爆护。有大军鱼(小杂鱼)闹窝闹得你怀疑人生的时候,有挂底挂到你想扔竿子的时候,有眼看着大黑毛在眼前晃悠就是不吃钩的时候,更有好不容易中条大的结果给它跑了的时候。那些跑鱼的瞬间,比中鱼更让你记忆深刻,你会反思,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扬竿慢了?还是搏鱼太急了?或者线组没搭配对?这些失败,其实都是下一次成功的垫脚石。
钓黑毛,不光是钓鱼,也是享受这份孤独和宁静。一个人,或者三两个知心钓友,守着一片海,看潮起潮落,听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闻着海风带来的咸腥味。有时候风很大,浪把礁石打得白茫茫一片,鱼反而特别活跃。那种环境下,人显得特别渺小,但心里却充满了力量。能从大自然手里“骗”上几条漂亮的鱼,那种满足感,是其他很多事无法给予的。
所以啊,别问我黑毛怎么钓最简单,这玩意儿就没有简单的路。得花时间,花心思,去感受海,去了解鱼。每一次出海,都是一次新的探索,新的学习。能钓上来固然开心,钓不上来,能安全回家,感受过海的呼吸,也不算白来。这大概就是海钓的魅力,特别是钓黑毛,它会把你磨得更有耐心,更懂得敬畏自然。这手艺,真得慢慢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