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钓5尾鱼怎么选漂

说起海钓,尤其用漂,这玩意儿看着简单,可里头的道道儿,没个十年八载的摸索,你真以为就是挂个饵扔下去,等漂沉了提竿那么简单?我跟你讲,这漂啊,它不是块死木头,它是你的眼睛,你的耳朵,是你跟海底那些精明鬼交流的媒介。什么鱼吃什么漂?你问这个问题,说明你还停留在“选工具”的阶段,我告诉你,这得是“读鱼心”的活儿。

这些年,我在礁石上蹲过,船舱里晃过,看过无数次日出日落,也亲手搏过各种刁钻的家伙。就说这选漂吧,我给你捋捋几条常见的,看看它们那脾气秉性,你就知道该用啥了。

先说说那黑鲷。这玩意儿,精啊,滑啊,比猴儿还精。它们常年盘踞在礁盘、防波堤根儿,水下那环境复杂得跟迷宫似的。吃口极轻,很多时候你甚至都感觉不到,漂只是微微一顿,或者慢悠悠地侧了一下,甚至就那么“含”住了,不往下拉,就平着走。对付这号的,你的漂就得是“敏感得要命”。我通常用那种细长条儿的立漂,漂尾特细,恨不得就是根头发丝儿,比如矶钓用那种0号、B号的阿波漂,或者长脚立漂,浮力绝对不能大。线组要轻,主线我偏爱2号的半浮水尼龙线,子线用1.5号甚至1.2号的碳线,长度得有两米以上,这样才能让钓饵在水下摆动得自然,不给黑鲷任何警惕感。铅坠?能小就小,能不用就不用,或者干脆用咬铅,越分散越好,模拟自然下落。我记得有一次,在浙江舟山,大风,浪头一个接一个拍过来,我的漂在浪里忽上忽下,根本看不清。旁边的小年轻甩杆如飞,我蹲在那儿,死死盯着那根自重B、漂尾特细的阿波。风浪大,线组受力大,黑鲷吃口又轻,那漂就更难读了。突然,一个巨浪过来,漂头一下子没影了,等浪过去,漂竟然没浮上来!我心想,这不对劲,这绝不是风浪压的!扬竿!一道黑影破水而出,一条三斤多的黑鲷,那手感,一个字——爽!这就是黑鲷,它不是猛地拉你线,它会小心翼翼地把饵含在嘴里,试探着走,如果你漂的灵敏度不够,或者浮力太大,它一吃,感觉不对劲,立马吐掉,你根本没机会。

再来就是鲈鱼。这里的鲈鱼,我主要指的是海鲈鱼,那家伙,可就野多了。它们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巡游捕食,尤其喜欢在流水好的地方,或者礁石边上等着小鱼小虾。鲈鱼吃口比黑鲷猛,但有时候也挺狡猾。对付它们,我通常会用浮力大一点、自重大一点的阿波漂,比如2B到3B的。为什么?因为鲈鱼活动范围大,你得把饵送到远一点的地方,或者让它在流水里飘得远一些。自重大的阿波漂,加上铅坠,抛投起来更稳更远,也更容易把钓饵送到标点。鲈鱼中鱼后,瞬间爆发力很强,会猛地往下冲,这时候你手里的竿子就得有足够的腰力来Hold住,2号到3号的矶竿是我的首选,速比5.0左右的纺车轮,配上3.0号的PE主线,子线碳线4到5号。我记得有回,半夜,福建南方的排洪口,大潮涨水,流水急得跟小河似的。我用活虾挂底,一个3B的阿波漂在水面晃晃悠悠,突然,猛地一个下顿,几乎是瞬间没入水面!根本没给你反应的机会!我条件反射地扬竿,竿子瞬间被拉成一张满弓,吱吱的泄力声划破夜空,那感觉,就像被高速行驶的火车勾住了,你必须死死控住竿,不能让它钻进水下乱七八糟的杂物里,几次下来,一条七八斤的海鲈,闪着银光被我拖上船。鲈鱼吃饵,不像黑鲷那么温柔,它就是一口闷,漂的灵敏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的稳定性抗风浪能力,以及你线组的强度。

说说石斑。这玩意儿,是海底的猛汉。它们喜欢躲在礁石缝、洞穴里,发现猎物就是雷霆一击,然后一头扎回老窝。所以,钓石斑,你漂的灵敏度要求不是最高,但抗拉扯能力沉底能力是关键。我通常用大型的球形固定漂,浮力要足,能带动比较重的铅坠和饵。或者干脆不用漂,直接铅头钩挂活饵沉底。但如果一定要用漂,那这漂一定得醒目、耐操。线组就更不用说了,主线PE4到6号,子线碳线8到10号,鱼钩选择伊势尼或者千又的特大号钩,钩柄长一点,不容易被石斑吸进去。饵?活虾,活泥鳅,越大越好。钓石斑,最怕的就是它中钩后,立刻“钻洞”,只要它一钻进去,你基本就断线跑鱼了。所以,一旦感觉有大物拖动,漂猛地入水,你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扬竿,然后“暴力”提竿,用竿子的强大腰力强行把鱼拉离底部。我至今还记得,有一次在广东,一个朋友的矶竿被石斑瞬间拉断,就因为他没能第一时间将鱼拉出洞口。我的做法是,用一根硬调海竿,配一个6000型左右的纺车轮刹车力调到最大,基本就是硬碰硬。漂的选择,有时候我甚至会用那种海钓大物专用的,带发光体的夜光漂,因为石斑经常夜间出动,而且它们的力量大到能把小漂拽进水里。

再来个真鲷。这东西,可是海洋里的“贵族”。它们不像黑鲷那么黏底,也不像鲈鱼那么横冲直撞,真鲷往往在水层中间或者离底不远的地方活动,吃口很小心、细腻,有时候连漂都懒得动,只是漂尖微微一抖。这种情况下,你如果还用大浮力漂,那是铁定没戏。我钓真鲷,基本就用阿波,而且通常是2B到3B这种中等浮力,线组配合水中漂,让饵在水下呈现一种悬浮状态,随着水流慢慢飘动。主线2.5号半浮水矶钓线,子线碳线3号千又2-3号钩。真鲷对钓饵的鲜活度要求很高,我用小虾或者南极磷虾,活蹦乱跳的挂上去,有时候还要加点诱鱼粉。读真鲷的口,是个技术活,它不会给你那种猛烈的信号,往往是漂轻轻地一个“点头”,或者缓慢地“沉下去一小截”,然后就没动静了。这时候,不要急着提竿,等它第二口,或者看漂缓慢下沉,感觉线杯有被拉动的预兆时再扬竿。它不像黑鲷那样老奸巨猾,但它的吃口信号更加“暧昧”,需要你长时间的盯着,“眼到、心到、手到”,慢一秒都可能跑鱼。有一年冬天,台湾海峡的风浪不小,我们船钓真鲷,别人都抱怨没口,我盯着那根自制阿波,就看它慢悠悠地随着浪头起伏,突然,极微弱的一个下顿,几乎不可察觉。我凭直觉一个轻点,然后慢扬竿,一条肥美的真鲷就上来了。那种微弱的信号,如果你用大漂或者视力不济,根本不可能看到。

最后说说黄立鱼。这种鱼,跟黑鲷有点像,也喜欢在礁石边、码头旁,但它没黑鲷那么挑剔,吃口也相对大方一些。它也是底栖的,但会主动追食。对付黄立鱼,我喜欢用灵敏度不错的立漂,或者小型阿波漂,比如G2或者B号,浮力比钓黑鲷略大一点点。线组也是主线2号尼龙线,子线碳线1.5号。钓黄立鱼,我更看重的是钓饵的诱惑力,因为它们常常集群活动。我会撒一些虾粉混合的诱饵,把它们聚拢过来。读黄立鱼的漂,比黑鲷清晰一些,漂会有明显的“下顿”或“斜走”,有时候甚至是“猛地一下拖走”,不像黑鲷那么犹抱琵琶半遮面。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掉以轻心,它们的警惕性也不低。所以漂的灵敏度依旧重要,只是不需要像黑鲷那样做到极致。我通常会在钓点附近多打几个窝,然后观察哪个窝子有鱼情,再重点攻那个点。

说了这么多,其实选漂这事儿,没有绝对的公式,都是在长年累月的实践中,结合当地的水情、鱼情、天气甚至你手头的装备,慢慢摸索出来的。你得学会看潮汐、读水流、感受风向,甚至连水色水温都能告诉你不少信息。有时候,你拿着最贵的装备,用最好的饵,但就是没口,可能就是你那漂选错了,或者你根本没读懂它。

我的经验就是,海钓玩漂,最重要的不是你买多贵的漂,而是你能不能“人漂合一”。漂在水上,它在告诉你水下的一切,细微的变化,隐晦的信号,都是鱼儿在跟你“对话”。你得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穿透波光粼粼的水面,看到那根细细的漂尾在说什么。还得有一颗“沉得住气”的心,能在那漫长的等待中,捕捉到稍纵即逝的战机。这漂,是死的,活的是你。选对了,你跟鱼的距离就近了;读懂了,你就真正踏进了海钓的深层境界。别光盯着你的手机,多看看海面,多感受感受风,那才是真学问。

海钓5尾鱼怎么选漂插图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