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口儿,跟挂底完全是两码事。挂底是“咣”一下,死死的,像你的铅坠跟一块几百年的礁石谈了场要死要活的恋爱,谁也别想走。但龙虾抱饵,那感觉截然不同,是种带着“生命感”的沉。你的竿尖会先是轻轻点几下,像是小杂鱼在啄,但你沉住气,别理。然后,真正的信号来了,竿尖会缓慢而坚定地往下弯,不是那种被鱼猛拽下去的“鞠躬”,而是一种稳稳的、持续增加的负重感,像是水下有人慢动作把一个沙袋挂在了你的线上。这时候,你心里就得有数了,八九不し离十,是那身披铠甲的大将军,看上了你献上的“祭品”。
很多人以为钓龙虾是出海顺带手的事儿,碰上了算运气。那是外行话。对我来说,专门去“搞”它,才是正经事。用渔网或者笼子,那是渔夫的活计,我们玩的是竿子和轮子,玩儿的是读懂潮水和标点后,跟它一对一的博弈。这种乐趣,是商业捕捞体会不到的。
想正儿八经地用竿子把它从石头缝里“请”出来,装备上就不能含糊。别跟我提那些软趴趴的滩钓竿,或者轻飘飘的路亚竿,那都是给它挠痒痒。我只信赖我的老伙计,一根PE2-4的慢摇铁板竿。为什么是慢摇竿?因为它竿尖够软,能放大龙虾最初那种极其细微的“抱饵”信号,但腰身又足够强悍,能在中鱼的瞬间爆发出强大的“起拔力”,不给它任何缩回老巢的机会。轮子,我只用鼓轮,比如我手上这颗禧玛诺的Ocea Jigger 2000HG,结构简单,传动直接,力量输出蛮横。纺车轮?不是说不行,但你摇起来总感觉泄了那么一股劲儿,不够踏实。
线组的搭配,更是这套玩法里的“里子”,看不见,但决定生死。3号的PE主线是起步,我一般用YGK的X8,顺滑且拉力值扎实。最关键的是前导,必须是又粗又耐磨的碳素前导线,我雷打不动用80磅的。很多人觉得夸张,钓个龙虾用得着这么粗的前导?你得这么想,龙虾住的地方,全是锋利的礁石、蚝壳,跟刀山火海一样。它一旦发力往回缩,你的线在石头上蹭一下,细了,就只有“切”这一个下场。我曾经就因为偷懒用了50磅的线,眼睁睁看着一只有我小臂长的大家伙,在最后几米硬生生磨断线跑掉,那种捶胸顿足的悔恨,一次就够了。
钓组我喜欢自己绑,简单高效,我管它叫“龙虾特攻组”。其实就是个改良的倒吊钓组。最底下是一颗6到8盎司的舍弃铅,用一根细一些的尼龙线(比如20磅)连着,万一铅坠卡死在石头缝里,用力一拉,只会损失铅坠,保全了整个钓组。铅坠上方大概30到50公分处,绑一个带夜光珠的八字环,然后再接一段50公分左右的80磅碳素前导,绑上我的绝杀武器——一枚OWNER的10号千又钩。这钩型,钩尖内敛,不容易挂底,但一旦刺入龙虾坚硬的口器周围,就很难脱落。
饵料,千万别用冷冻过久的。新鲜,是唯一的标准。那股子腥味儿,才是引诱它们出洞的致命诱惑。我个人的最爱,是新鲜的秋刀鱼块,切成麻将大小两块,去头去尾,只用中段。或者用大鱿鱼的头须,韧性好,耐小鱼啃,而且在水里飘逸,姿态骚得很。挂钩的时候,要让钩尖露出来一点点,保证刺入的效率。
装备推荐(个人偏好) | 型号/规格 | 选择理由 |
---|---|---|
鱼竿 | 慢摇铁板竿 (Slow Jigging Rod) | 竿尖敏感捕捉信号,腰身强悍负责起拔 |
渔轮 | 鼓式轮 (Conventional Reel) | 力量传动直接,搏斗手感扎实,心里有底 |
主线 | PE线 3号 | 保证强度和切水性,能感知水下细微变化 |
前导线 | 碳素前导线 80磅 | 极致耐磨,对抗礁石蚝壳的唯一选择 |
鱼钩 | 千又钩 8-10号 | 钩型防挂,穿刺力强,适合龙虾口器 |
核心钓饵 | 新鲜秋刀鱼块/鱿鱼头 | 气味浓郁,目标鱼无法抗拒的诱惑 |
万事俱备,剩下的就是“天时”和“地利”。地利,无非就是找对地方。打开你的探鱼器,我们要找的不是平坦的沙地,而是屏幕上显示出犬牙交错、高低起伏的硬质底,那些沟壑纵横的暗礁区和礁石缝隙就是它们的豪华公寓。把船停在上风上流的位置,让船随风浪缓缓漂过这片标点区,我们垂直放下钓组,进行地毯式的搜索。
天时,就是读懂潮水。龙虾不是一天到晚都在外面溜达的。它们最活跃、最大胆觅食的时间,往往是平潮前后,也就是涨潮到顶或退潮到底,水流变得最缓和的那半个多小时。水流太急,它们都躲在洞里,饵也留不住。所以,每次出海前,我都会仔细研究潮汐表,把一天中最好的那两个窗口期牢牢抓住。
一切就绪,铅坠触底的瞬间,你能从竿尖和手中清晰地感受到“咚”的一声。轻轻上提,让铅坠离开海底约一米,再缓缓放下,如此反复,像在用铅坠轻敲海底的门。这就是“逗”。我们不是死等,而是主动挑衅。当感觉到那些细碎的、神经质的轻啄时,别慌,那是小鱼。当感觉到那种缓慢、沉稳、不容置疑的“抱”住感时,深呼吸,机会来了。
这时候,千万别学路亚那样暴力扬竿!那会把它吓跑,或者直接把钩子从它嘴边拉走。正确的操作是,顺着它下沉的力道,稍微松一点线,给它一两秒钟,让它把饵抱得更牢,甚至开始往嘴里送。然后,关键的一步来了:把竿子压低,收紧虚线,当感觉到线绷直,重量完全压在竿上时,用尽你腰腹的力量,不是用手腕“抽”,而是用整个身体发力,稳而狠地向上“拔”!就像是要把一根插在水泥地里的钢筋拔出来一样。
这一“拔”至关重要,成败在此一举。力量够了,就能在它反应过来之前,把它从藏身的洞穴或石缝里强行拖出来。一旦成功,接下来的搏鱼过程反而简单了。它不像大鱼那样会疯狂冲刺,它只会像一块挂着螺旋桨的砖头,一下一下地往后“弹”,试图退回水底。你要做的,就是保持弓住的竿身,匀速、坚定地收线,不给它任何喘息的机会。当那抹深蓝或艳红的甲壳在水面下浮现,最终被抄网捞起的瞬间,你能闻到一股混合着咸腥海水和甲壳生物特有的鲜甜气息。用手抓住它,能感到那坚硬外壳上的棘刺,和它两条大须子不甘的挥舞。
这整个过程,从研究海图潮汐,到搭配钓组,再到感知那独特的一口,最后到力量与技巧的角力,才是我迷恋海钓龙虾的全部。它不是简单的渔获,它是你对大海理解的一份答卷。那只沉甸甸的龙虾,就是大海给你批阅的“满分”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