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透,船老大那台老旧柴油机的“突突”声就把码头的宁静撕开了一道口子。空气里混着一股子咸腥的海风和淡淡的柴油味,这味道,比什么咖啡都提神。很多人问我,都一把年纪了,怎么还对出海钓鱼这么着迷,风吹日晒的。我通常只是笑笑,不说话。有些事,解释不清,你得自己跳进这片蓝色里,才能明白。
坐船出海,和在岸边甩两竿子,是完完全全的两码事。岸钓,你是在跟大海“商量”;而船钓,你就是直接闯进了人家的客厅。所以,你得懂规矩,更得带对家伙。
我的老伙计,那根用了快五年的 Shimano Ocea Jigger Motive B610-4 慢摇竿,竿稍被海风和盐分侵蚀得有些发白,但我就是喜欢它。这根竿子的腰力,怎么说呢,就像一个沉稳的太极高手,看着软,粘上鱼之后,那股子韧劲儿就源源不断地从手心传到你心里,让你特别踏实。配的轮子当然也是老搭档,一颗 Shimano Ocea Jigger 2001NRHG,装的是 YGK G-SOUL SUPER JIGMAN X8 的 PE 3号线。这套组合,在我看来,就是深场慢摇的黄金标准。线,绝对不能省,它是你和水下那个未知巨物唯一的连接,断了,断掉的不仅是鱼,更是那一瞬间所有的希望和肾上腺素。
我们今天要去的目标钓点,是一片离岸三十多海里的海底暗礁区,当地渔民叫它“鬼见愁”。那地方水深八十到一百二十米,海图上就是一片平坦,但船老大的老式探鱼器上,能清晰地看到那几座像狼牙一样矗立在海底的山。这种地方,就是巨物的盘踞地,红甘 (Amberjack)、大石斑 (Grouper),还有偶尔能碰上的金枪,都喜欢藏在这样的结构里,伏击路过的小鱼。
今天流水不错,小潮转中潮,正是水流开始发力的好时候。读懂潮水,是船钓的灵魂。鱼跟着流走,饵鱼跟着流走,你不跟着流走,就只能钓寂寞。船老大把船顶在流头上,关了引擎,船身开始随着水流缓缓漂过那片暗礁。这就是“放流钓”,最考验你对水深、流速和钓组的理解。
我从饵料箱里挑了一块我最钟爱的铁板,一块220克的 FCL Labo SL,银色的,侧面带一点幽幽的蓝光,在水下模仿垂死的沙丁鱼,简直一绝。前导线我用的是 Seaguar FXR 的 60磅碳素前导,防咬,也让铁板的动作更自然。绑好铁板,打开线杯,拇指轻轻压着线轴,让它带着我的期望,垂直地、自由地坠向深海。
这个过程,是一种冥想。你的眼睛可以看着海面,但你的全部心神,都集中在那根下沉的线上。80米…90米…100米…突然,线松了!就是这一瞬间,铁板到底了。立刻关上线杯,快速收紧虚线,然后,表演开始。
慢摇铁板 (Slow-Pitch Jigging),不是让你使劲去抽竿子。它的精髓在于“逗”。右手握轮,左手托竿,轻轻上挑半圈或者一整圈,竿尖会从一个优雅的弯曲,猛地弹回。就是这个回弹的力量,把水下的铁板“弹”了起来,然后它会在空中停滞一瞬,再飘飘悠悠地、像一片落叶一样水平下沉。绝大多数的攻击,都发生在这“飘落”的瞬间。
一下,两下…每一次提竿,每一次摇轮,都必须是一个节拍。你不是在钓鱼,你是在用铁板,在百米深的海底,跳一支死亡之舞。突然,在一次竿尖回弹后的停顿中,一股完全不属于铁板重量的“死重”从竿尖传来!紧接着,那股死重变成了疯狂的拉力,Ocea Jigger 的泄力装置发出尖锐的、令人心跳加速的“吱吱”声,线杯里的 PE线 像被火烧一样往外冲!
中鱼了!我下意识地扬竿,但不是猛抽,而是顺着那股拉力将竿身压低,保持住一个稳定的弓形。这是搏鱼的第一步:稳住。你不能慌,一慌,节奏就乱了,鱼就有机会。那家伙在水下拼命摇头,力量大得惊人,我敢肯定,是条超过十公斤的红甘。它会拼命往礁石里钻,这是它的本能。我能做的,就是用尽全力弓住竿子,用大腿顶住竿柄末端,利用竿子的腰力去消耗它的体力,同时用拇指稍微按压线杯,增加一点点阻力,阻止它第一时间冲进结构区。
那是一种纯粹的力量对抗。汗水顺着额头流进眼睛里,又咸又涩,但我根本顾不上擦。手臂的肌肉酸痛得像要炸开,船老大在旁边大喊:“顶住!顶住啊!它在找礁石!” 我咬着牙,一下,一下地,在它冲刺的间隙,艰难地回收着钓线。这个过程可能只有三五分钟,但感觉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终于,水下的拉力开始变得不那么野蛮,变成了一种沉重的、一下一下的“顿挫”。我知道,它的第一波爆发期过去了。机会来了!我开始一下一下地“泵鱼” (Pump and Reel),竿子向上抬起一小段距离,然后迅速放下,同时快速收线。如此往复,海面下那个巨大的影子,被我一点点地拉离了危险的深渊。
当那条闪着金属光泽的大家伙被拉出水面时,整个船上都沸腾了。阳光照在它流线型的身体上,泛起一片金色的光晕,那是一种野性的、充满生命力的美。船老大用搭钩精准地把它弄上船,甲板上一阵“砰砰”的挣扎后,一切归于平静。
当然,海钓不总是这样充满激情和收获。我曾因为一个绑得不够结实的八字环,跑掉过一条目测超过三十斤的大石斑,那种懊悔和遗憾,至今想起来心口都堵得慌。也曾在三米高的大浪里吐得七荤八素,却依然坚持把铁板扔下去,因为你知道,越是这样的天气,大鱼的戒心就越低。
为了让新手们更直观地理解不同玩法,我简单做了个对比,这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特性 | 快抽 (High-Pitch/Fast Jigging) | 慢摇 (Slow-Pitch Jigging) |
---|---|---|
核心理念 | 速度与模仿,模拟惊慌逃窜的小鱼 | 节奏与姿态,模拟受伤或垂死的饵鱼 |
竿子调性 | 偏硬,竿尖回弹力强 (Fast Action),更耗体力 | 极软,竿身粘鱼,利用竿子本身的回弹带动铁板,更讲究技巧 |
轮子要求 | 纺车轮或高速比鼓轮,收线快 | 慢摇专用鼓轮 (如Ocea Jigger),收线一圈的长度固定,便于控制节奏 |
铁板形态 | 中间对称,细长,下沉快,适合攻击中上层鱼 | 非对称,扁平或水滴形,下沉时会水平飘落 (Falling Action),主攻底层 |
我的推荐 | 适合年轻人,体力好,追求速度与激情 | 适合所有年龄,尤其是想“用脑子钓鱼”的钓手,更有四两拨千斤的乐趣 |
钓鱼到最后,钓的其实是一种心境。是面对广阔无垠的大海时,对自然的敬畏;是和水下巨物斗智斗勇时,对自己体能和意志的挑战;更是把鱼获带回家,和家人朋友分享时,那种最原始的满足感。
夕阳西下,把海面染成一片橘红。我们返航了,船尾拖着白色的浪花,海鸥在头顶盘旋。我摸着我那根心爱的Ocea Jigger,竿身上还残留着搏鱼后的余温。今天,大海很慷慨。或许下一次,它会让我空手而归。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那“突突”的引擎声还能响起,我就会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这片蓝色的怀抱里来。